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表达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于2017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且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接受CAR-T治疗的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50岁女性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后以BEAM为预处理方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个月复发,后经含克拉屈滨的化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桥接CAR-T治疗,获得持续缓解,且持续8个月患者体内能检测到CD20+-CAR-T。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先采用含克拉屈滨的方案诱导缓解后行序贯CAR-T治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克拉屈滨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肾脏内最为活跃的细胞,参与并维持肾脏的多种功能。因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系膜细胞息息相关,这也使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以下将从系膜细胞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的关系,系膜细胞与肾小球基底膜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描述系膜细胞的相关功能,同时还会介绍部分系膜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阐述系膜细胞在肾小球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系膜基质 基底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I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PLR、NLR、LMR水平检测,记录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上述指标对AIH的检测价值。结果研究组PLR(83.2±20.5)、LMR(3.7±1.1)均低于对照组的(166.6±34.7)、(92.7±4.2),且研究组NLR(3.4±1.3)高于对照组(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PLR、LMR明显升高,NL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NLR及肝功能指标升高、PLR及LMR降低是AIH的危险因素。结论PLR、NLR、LMR与AIH患者病情转化密切相关,通过PLR、NLR、LMR检测可了解患者肝损伤程度,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绝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髓质,90%以上为良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1。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特征代谢离子,建立疾病区分模型,从而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MS)法分析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尿液标本,分别有32、28、28份。用MZmine2.0和SIMCA-P+12.0.1.0软件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主成成分分析(PCA)模型进行代谢物初筛,对最终检验所选择的代谢离子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标志物进行分析筛选。最后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所筛选出的标志物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PLS-DA的模型参数R2X = 35.3%、R2Y = 86.9%、Q2 = 72.2%,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检测共筛选出26个特征离子并鉴定了其中的17个。14,19-Dihydroaspidospermatine对健康人和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曲线下面积> 0.9,对肝细胞癌患者和肝硬化患者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高于甲胎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5)。结论基于UPLC-MS平台,成功构建PCA和OPLS-DA模型,提取并鉴定出肝细胞癌患者尿液的特征代谢离子,对辅助临床筛选出肝细胞癌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转移酶蛋白16(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ETTL16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取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患者)和细胞中的表达。22RV1细胞株稳定转染相关慢病毒。以RT-q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METTL16的效率。以细胞迁移实验检测22RV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测定的数值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采用t检验。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中,METTL16在mRNA水平的都呈现出过表达的趋势[癌组织为1.00±0.43,癌旁组织为2.12±0.68,t=-5.405,P<0.05;人正常前列腺基质永生化细胞(WPMY-1)为1.00±0.17,22RV1为2.16±0.93,t=-8.568,P<0.05;LNCaP为1.51±0.17,t=-3.0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蛋白水平,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的METTL16依旧呈现高表达的趋势(WPMY-1为1.00±0.23,22RV1为2.91±0.85,t=-3.038,P<0.05;LNCaP为1.99±0.43,t=-2.89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METTL16后导致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相对细胞量为过表达空载体组(ON-22RV1)为1.00±0.04,过表达METTL16组(OE-22RV1)为3.18±0.10,t=-34.951,P<0.05]而敲低METTL16则导致相反结果(相对细胞量:SCR-22RV1为1.00±0.06,sh1-22RV1为0.47±0.06,t=3.862,P<0.05;sh2-22RV1为0.64±0.05,t=9.2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TL16在前列腺癌的生理过程中可能起原癌基因的作用,并且调控着细胞的迁移能力。

  • 标签: N6-甲基腺嘌呤 前列腺癌 迁移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在HCC的局部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较于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此治疗方法疗效好且副作用较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围绕TARE治疗HCC的临床应用现状(主要适应证及疗效、联合系统治疗以及成本-效果分析)予以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经动脉放射栓塞 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河南地区2018年127例外周血染色体易位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统计染色体易位在河南地区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易位类型及分布情况,从而探讨染色体易位对人类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影响。方法从2018送检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做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3 235例标本中筛选出127例染色体易位患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在13 235例做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本中,共检出染色体易位127例,检出率为0.94%,其中女性易位患者73例,占57.48%;男性患者54例,占42.52%;相互易位83例,占65.35%,罗伯逊易位44例,占34.65%,类型有14种。结论在127例染色体易位患者中,易位类型以常染色体相互易位多见,且随机性较大。罗伯逊易位类型共有14种,以非同源易位der(13;14)(q10;q10)核型最多见,占罗伯逊易位的40.90%。

  • 标签: 核型分析 易位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肾细胞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肾细胞癌的遗传学特征是出现了参与代谢过程的靶基因的突变。肿瘤重组其代谢,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基础物质,从而使恶性细胞增殖。代谢重组涵盖了包括有氧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不同的生物过程。而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应用更全面地揭示了肿瘤代谢过程,并筛选出指示早期诊断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而针对肾细胞癌中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研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肾细胞癌 氨基酸代谢 代谢组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术后3年、5年总体生存率(OS)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并将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手术治疗的672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7例,女205例;中位年龄56(23~83)岁;左侧肿瘤327例,右侧肿瘤345例;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分别为584、47、19、22例;就诊时504例无症状,168例有症状。术前碱性磷酸酶中位值80(41~240)U/L,血清白蛋白中位值44.8(30.5~59.8)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位值2.25(0.81~9.89),血小板计数中位值205(82~589)×109/L,肌酐中位值97(55~230)μmol/L。42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5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运用R软件整合所有独立预测因素,使其根据多因素分析所得的系数值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准图对模型的性能进行检验。结果672例中位随访43(1~78)个月,其中56例死亡,死亡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中位值15(1~70)个月,616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4(19~78)个月。患者3年、5年OS分别为92.9%和89.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年龄(P<0.001)、临床TNM分期(P<0.001)、术前NLR(P=0.012)、术前碱性磷酸酶(P=0.002)及术前白蛋白(P<0.001)是ccR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整合上述5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术后OS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index=0.819, 95% CI 0.813~0.825),且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的生存结果与实际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符合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大样本量患者资料建立的ccRCC生存模型通过内部验证证实其性能良好;此模型可对患者术后3年、5年OS进行精准的个体化预测。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预后 生存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8年2月收治的1例APL合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初诊确诊为APL,治疗过程中因多尿、四肢乏力行PET-CT检查,结果发现胸椎异常信号,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APL伴肺癌脑转移。结论APL治疗缓解后出现髓外异常肿块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方法明确肿块性质,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肿瘤转移 第二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48 (GPCR48)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Huh7上皮间质转化(EMT)特性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GPCR48的蛋白表达水平。构建携带GPCR48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在肝癌细胞Huh7过表达GPCR48;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PCR48的过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对照组、Mock组和GPCR48过表达组肝癌细胞Huh7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Mock组和GPCR48过表达组肝癌细胞Huh7 EMT相关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γ连环蛋白(γ-caten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数据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GPCR48蛋白表达水平在转移性肝癌细胞株明显高于非转移性肝癌细胞株(P < 0.05)。携带GPCR48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有效转染肝癌细胞Huh7,稳定表达GPCR48的mRNA和蛋白。GPCR48过表达组肝癌细胞Huh7与Mock组和对照组相比,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F≥5.54,P值均< 0.05),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和γ-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值均<0.05),间质表型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值均< 0.05),表明过表达GPCR48的肝癌细胞Huh7发生了EMT改变。结论GPCR48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呈正相关,过表达GPCR48可以下调上皮表型标志物的表达和上调间质表型标志物的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改变,从而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 标签: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G蛋白偶联受体48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脾切除术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脾切除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16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8年入院。患者于青少年期发病,以反复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减少为主,感染症状较轻,脾肿大,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减低,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给予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后行脾切除术,脾脏病理示脾功能亢进,术后血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合并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在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的前提下,对于反复血细胞减少的脾肿大患者,脾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血细胞减少 脾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脾切除术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脾切除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16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8年入院。患者于青少年期发病,以反复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减少为主,感染症状较轻,脾肿大,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减低,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给予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后行脾切除术,脾脏病理示脾功能亢进,术后血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合并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在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的前提下,对于反复血细胞减少的脾肿大患者,脾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血细胞减少 脾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监测结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轻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n=100)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观察组,n=100),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参数、T细胞亚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IgM、C3、C4分别为(1.28±0.52)pg/ml、(1.37±0.31)pg/ml、(0.51±0.13)pg/ml,与对照组相比更高,IgG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50.42±8.74)%、(20.69±6.18)%、(1.27±0.24),均低于对照组,而CD8+水平为(28.79±4.66)%,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L-2、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分别为(214.89±45.68)pg/ml、(50.19±10.41)pg/ml、(222.38±80.35)pg/ml、、(141.89±97.51)pg/m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球蛋白参数、T细胞亚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故可通过监测以上指标区分病症严重程度,从而对症施治,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L1A1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研究COL1A1下调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8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细胞系T24、UM-UC-3,以及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COL1A1 mRNA及预测miRNA表达水平;敲减COL1A1和阴性对照转染T24,通过 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COL1A1上游miRNA, miRNA-29b-3p mimic转染 T24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检COL1A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29b-3p和 COL1A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COL1A1敲减后,明显抑制 T24增殖、迁移;生信预测miRNA-29b-3p与COL1A1靶向结合证据最强;与癌旁组织相比,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miRNA-29b-3p过表达之后,COL1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NA-29b-3p靶向 COL1A1 mRNA的 3'非编码区。结论:相较于癌旁组织,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miRNA-29b-3p通过靶向下调COL1A1实现抑制膀胱癌进展,从而降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 标签: miRNA-29b-3p,COL1A1 膀胱癌,增殖,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的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51例HCC患者为建模队列,回顾性收集同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57例HCC患者作为独立验证队列。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测量肿瘤最大径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基于Gd-EOB-DTPA增强MRI,观察肿瘤形态、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PTLI)、包膜、瘤内动脉、瘤内脂肪、瘤内出血、瘤内坏死。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建模队列中获得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权重值为每个因素分配分值,建立术前预测MVI的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评分阈值,并在独立验证队列中验证该评分模型预测MVI的效能。结果建模队列中MVI阳性组98例、MVI阴性组153例,验证队列中MVI阳性组16例、MVI阴性组41例。经logistic分析,肿瘤最大径>3.66 cm(OR 3.654,95%CI 1.902~7.018)、肝胆期PTLI(OR 9.235,95%CI 4.833~16.896)和包膜不完整(OR 6.266,95%CI 1.993~9.345)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权重值,分别赋分值为3、4、2分,总分为0~9分。在验证队列中,ROC曲线分析显示,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 0.815~0.974,P=0.001),以评分>4分为阈值时,模型预测MVI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81.3%、85.4%。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评分模型为术前预测HCC病灶MVI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方法。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侵犯 评分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用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HIV产妇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分级、麻醉相关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P)]、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显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恢复时间较短(P<0.05);麻醉后5 min(T2)、切皮时(T3)、术毕即刻(T4),研究组MAP、HR较对照组低(P<0.05);术前、术后24 h,两组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与对照组5.56%(2/3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应用于HIV感染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均不会对产妇免疫功能、新生儿情况产生较大影响,但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能获得更理想的麻醉效果,减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盐酸罗哌卡因 细胞免疫功能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脱氢表雄酮皮下注射法构建40只PCOS小鼠模型,40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油剂。通过发情周期变化和卵巢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模型构建效果,超数排卵获取模型鼠的MII期卵母细胞,胞质内注射miR-320-3p模拟物(miR-320-3p mimics)或阴性对照物(negative control,NC),分为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①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中miR-320-3p的表达;②三组MⅡ期卵母细胞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收集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于受精后48 h、84 h记录4-细胞期胚胎和囊胚的数量。③三组囊胚分别进行滋养外胚层分子标志物CDX2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细胞凋亡检测,统计各组总细胞数、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TE)细胞数、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④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4-细胞胚胎中miR-320-3p的靶基因(Ulk1、Pbx3、Kdm5b、Satb2)及发育相关基因(Pou5f1、Myc、Klf4、Ago2、Dppa3、Wdr5)的表达变化。结果①qRT-PCR显示,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表达相对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miR-320-3p表达量显著多于PCOS+NC组(P=0.002);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②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的4-细胞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三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75.89%(85/112)、59.22%(61/103)、72.64%(77/106),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囊胚率显著降低(P=0.009);与PCOS+NC组相比,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率显著升高(P=0.041)。③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的总细胞数分别是85.81±9.26、67.29±7.07、82.71±8.40,TE细胞数分别是69.19±7.01、52.38±6.34、65.38±8.30,ICM细胞数分别是17.62±3.60、14.90±2.39、17.29±3.90,凋亡细胞数分别是8.64±2.80、11.73±2.07、9.55±2.81,凋亡率分别是9.64%±2.78%、16.68%±2.81%、11.18%±2.61%。对照+NC组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均显著多于PCOS+NC组(P<0.001、P<0.001、P=0.011),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均P<0.001);PCOS+miR-320-3p mimics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也均显著多于PCOS+NC组(P<0.001、P<0.001、P=0.025),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P=0.007、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TE/ICM的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对照+NC组相比,Ulk1、Pbx3、Myc、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P=0.012、P=0.002、P<0.001、P=0.001),Kdm5b、Satb2相对表达上调(P<0.001、P<0.001);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相比,Ulk1、Pbx3、Myc、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P=0.005、P=0.001、P=0.001、P=0.004),Kdm5b、Satb2相对表达上调(P<0.001、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NC组相比,Wdr5在PCOS+NC组和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相对表达均上调(P=0.001、P=0.003),PCOS+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u5f1、Klf4、Ago2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影响胚胎植入前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质量,PCOS卵母细胞中补偿miR-320-3p能够改善胚胎发育潜能,提高胚胎质量。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母细胞 胚胎发育 小鼠 miR-32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