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寻"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衰弱状态的预测效能,为临床衰弱状态评估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衰弱表型量表评估其衰弱情况、应用TUGT对其进行步行功能记录,采用ROC分析TUGT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衰弱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60~69岁患者衰弱状态的TUGT最佳临界值为15.17 s,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95%CI为0.727~0.902,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8.04%;预测≥70岁患者衰弱状态的TUGT最佳临界值为15.26 s,其AUC为0.829,95%CI为0.724~0.906,敏感度为77.50%,特异度为82.86%。结论TUGT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评估中具有中等的预测效能,但其可提供客观而有效的临床数据参考,而且该测试快速、简便、临床易操作,可作为心血管疾病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初步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34 例,均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血管成像栓查,统计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摄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血管缺血的结果。结果: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63 例,共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56 例,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72 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性 97 . 76% 、特异性 96.72% 、灵敏性 98.63% ,较单一检查高,联合检查误诊率 3.28% 、漏诊率 1 . 37% ,较単一检查低( P<0.05 )。结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急性左心衰合并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90例急性左心衰合并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抽样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 45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45例则采取系统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 1)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的 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a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 P< 0.05)。( 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22%,与对照组的 20.0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 P< 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合并慢阻肺患者采取系统护理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值得采纳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 20 年 4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3 例,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 1 例 )和观察组( 2 例 )。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SAS (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结论: 对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展开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负面情绪,并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30例)、观察组( 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 +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率震荡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的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其 N末端脑钠利钛( 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震荡初始值( TO)、震荡斜率( TS)、心率变异性时域值( SDN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可更加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和心率情况,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厄贝沙坦 ;胺碘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QBC939进行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来源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采用随机化分组法进行分组,培养72 h后进行细胞计数盒-8(CCK-8)实验。实验分为4组,即单纯NS-398组、单纯PDT组、联合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将0、25、50、100、200 μmol/L浓度的NS-398和0、2、4、6、8、10 mg/L浓度的血卟啉衍生物(HPD)在0、5、10、15 J/cm2的光照强度作用下,分别依次联合作用于QBC939细胞;运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R);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凋亡率(A);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BC939细胞中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结合物(SP)法测定QBC939细胞质中COX-2和VEGF-C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QBC939细胞上清中COX-2和VEGF-C的蛋白分泌情况,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S-398和PDT两种措施在体外均能单独抑制QBC939细胞生长,当NS-398浓度为50 μmol/L,HPD浓度为8 mg/L、光照强度为5 J/cm2联合作用后,R可达95%,联合实验组与单纯NS-398组、单纯PDT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继续上调两者的强度,R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实验中联合实验组A为(55.19±1.14)%,与空白对照组(5.57±1.21)%、单纯NS-398组(19.55±1.06)%和单纯PDT组(18.62±1.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 153.000,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结果可见COX-2在联合实验组(0.21±0.0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0)、单纯NS-398组(0.32±0.03)和单纯PDT组(0.3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 446.182,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0.23±0.01)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0)、单纯NS-398组(0.36±0.02)和单纯PDT组(0.38±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 571.895,P<0.05);SP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COX-2在联合实验组[(4.96±0.4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55.12±0.87)%]、单纯NS-398组[(21.26±0.49)%]和单纯PDT组[(25.83±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 134.564,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20.65±1.0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7.51±1.48)%]、单纯NS-398组[(30.54±1.31)%]和单纯PDT组[(32.1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 739.623,P<0.05);ELISA可见COX-2在联合实验组[(26.58±0.27) μg/L]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5.14±0.22) μg/L]、单纯NS-398组[(30.29±0.31) μg/L]和单纯PDT组[(31.67±0.13)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972.978,P<0.05),VEGF-C在联合实验组[(1.36±0.02) μg/L]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69±0.03) μg/L]、单纯NS-398组[(1.45±0.03) μg/L]和单纯PDT组[(1.47±0.04)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0.490,P<0.05)。结论NS-398和PDT两种措施联合可显著抑制QBC939细胞生长,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其对QBC93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和VEGF-C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