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难题。脑脊液是一种保护大脑和维持颅内压的生理性液体,脑脊液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并增加脑膜炎的风险。正确有效的硬脊膜缝合和修补是恢复的基础,硬脊膜的修复难以通过药物途径得到缓解,因此脑脊液漏及时识别和细致修复,对于恢复和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相关不同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就脑脊液漏的病因和诊断及其修复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以避免伤口和椎管内及颅内感染、延迟愈合、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脊髓神经受压等并发症发生,能对患者的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显微外科手术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的化疗及药物辅助进行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0%,而对照组仅为72%,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于神经胶质瘤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今后的神经胶质瘤患者中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5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期间,我院5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分为肿瘤全切除术组(n=21例)和次全切除术组(n=31),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患者5年以上,统计两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结果全切除手术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次全切除术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全切除术组和次全切除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全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次全切除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次全切除术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术中指标优的特点,且其复发率和全切除术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首选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手术入路+体位改变应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选择40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仰卧位传统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体位改变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有效性、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同时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后外侧手术入路+体位改变内固定手术疗法在三踝骨折患者治疗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骨愈合,提高踝关节康复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俱佳,故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接受前后节联合手术的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致病原因分为:感染组16例(16眼),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4眼,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3眼,弓形虫性葡萄膜炎2眼,急性视网膜坏死1眼,细菌或真菌性眼内炎6眼;非感染组17例(17眼),其中特发性葡萄膜炎12眼,眼内淋巴瘤1眼,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2眼,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性葡萄膜炎2眼。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水闪辉指数变化以及组间术后视力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及硅油填充比例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的术前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2.40(1.50,2.70),术后BCVA为1.70(0.55,2.7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Z=-2.61,P=0.009)。术后,感染组LogMAR BCVA为2.25(2.10,2.93),非感染组为0.92(0.40,1.70),且明显低于感染组(Z=-2.97,P=0.003);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44%,非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71%。全部患者术前眼压为15.0,(10.0,18.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眼压为14.0(12.0,16.0)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P=0.983)。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房水闪辉指数分别为12.4(7.5,73.2)pc/ms和5.0(3.3,7.3)pc/ms,术后房水闪辉指数明显下降(Z=-2.99,P=0.003)。感染组植入IOL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χ2=6.94,P=0.008),2组间硅油填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9)。结论: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有效控制炎症。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手术护理过程中采用音乐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于 2017年 6月 -2018年 12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胆结石的 40例病患进行研究,将病患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患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法,观察组病患在此基础上还配合音乐疗法护理,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的疼痛度,护理前,两组病患的疼痛评分差别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病患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胆结石患者手术护理应用音乐疗法可以缓解病患的疼痛感,更好的帮助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分析引发切口感染的原因,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引发的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员流动、引流管放置、手术时间、基础疾病等是引发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引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为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类型。结论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及住院时间是引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痉挛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原发性肌痉挛治疗的患者72例,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实验组36例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减压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肌痉挛具有显著疗效,可防止对责任血管出现遗漏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应用手术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共80例进行实验,日期2019年3月-2020年3月,依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上有差异,实验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使用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中的5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借助随机、单盲法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为对照组的27例患者提供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为实验组的27例患者提供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阻滞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组织效果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使用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麻醉与组织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减少应激反应的影响,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具备在临床治疗之中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症状和手术时间窗对血管内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急性B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其中12例为9~15分(轻中度),18例为6~8分(重度),12例为3~5分(特重度)。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窗),17例为0~6 h、16例为>6~9 h,9例为>9~24 h。术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术后36 h内复查头颅CT,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症状性脑出血。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其中0~2分生活可自理;4~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窗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再通38例(90.5%),其中35例为mTICI 3级,3例为2b级;血管未成功再通4例(9.5%),2例为mTICI 2a级,2例为mTICI 0级。住院期间3例(7.1%)患者死亡,其中2例术后呼吸、心跳骤停,考虑因脑干功能衰竭所致;另1例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2.4%)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1~4个月)。术后3个月,39例患者中,20例(51.3%)预后良好,其中17例生活可自理;19例(48.7%)预后不良,其中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术前症状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现特重度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9,95% CI:0.004~0.404,P=0.007)。结论初步推测急性BAO患者的术前症状为特重度,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差;而手术时间窗不是影响血管内治疗急性B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