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地区某三甲医院早发糖尿病患者进行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相关基因检测,了解其检出率。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34例早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22例进行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比较MODY患者与非MODY患者的临床表型的差异。结果显示,5例(4.1%)患者可明确诊断为MODY,其中MODY3 2例,MODY5 1例,MODY8 1例,MODY10 1例。与非MODY患者相比,MODY患者发病年龄更早[分别为(19.60±10.53)和(30.48±10.72)岁,P=0.28],总胆固醇水平更高[分别为(6.30±1.25)和(4.67±1.62)mmol/L,P=0.49],这可能与不同MODY类型特点相关。综上,本地区MODY检出率为4.1%,基因检测有助于MODY精准分型及个体化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2型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病变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在分子过程中可能的途径。方法筛选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O)中DN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GSE96804,采用R 3.6.2软件分析在DN肾小球与正常肾小球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对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11.0及Cytoscape 3.7.2软件分析关键基因及其相关通路。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168个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后得到7个关键基因ALB、FN1、EGF、PTGS2、PLG、KDR、LOX,其中ALB、EGF、PLG直接作用于肾小球。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主要表现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血小板脱颗粒等生物过程,细胞外基质、分泌颗粒腔、血小板α颗粒等细胞组成,分子伴侣结合、铜离子结合、抗氧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主要调控与脂肪酸降解信号通路、CYP酶相关的外源性物质代谢及药物代谢信号通路相关的代谢过程。结论本研究从肾小球病变的角度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利于了解DN发生的潜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验证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1例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EPO)的成人发病型肌张力障碍患者就诊于内分泌科,患者既往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上眼睑下垂,左眼为著,并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诊断CEPO,但行线粒体全基因测序发现A3796G错义突变,故明确诊断为成人发病型肌张力障碍,予以降糖及改善肌代谢治疗。线粒体复合体ND1亚基的A3796G突变导致“眼睑痉挛”肌张力障碍者较为少见,需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1例2型糖尿病且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将2017年1—12月入组的113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入组的128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居家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两组均管理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及足部预后。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降低;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末,观察组暂无4、5级患者,0~1级人数多于对照组,2~ 3级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18个月末,观察组的0~1级人数多于对照组,2~3、4~5级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8个月末,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6例患者手术治疗,1例截肢;观察组1例手术治疗,无截肢患者。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延缓糖尿病足进展。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7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对称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与常规袖状胃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表明,对称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较常规袖状胃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且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对称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8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基础临床方案为主的护理(称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这一结果表明,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温馨关怀的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案以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运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入院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7月间就诊的所有患者,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使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45)和B组(n=45),给予A组常规基础护理,B组则采取优质护理。结果:B组患者血糖指标低于A组,差异较大P<0.05。B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97.78%(44/45)优于A组77.78%(34/45),差异较大P<0.05。结论: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能够大幅度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对促进护患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奠定良好基础,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t=-2.76~-2.06,均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t=-2.930~-1.380,均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t=1.982~2.431,均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9~-2.837,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OR(95%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中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病情况的分析,探讨人群中三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人群特点以及对健康问题进行指导。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中20岁以上人群的健康情况进行统计,记录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人数,观察患者所在人群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所统计的2000人中,高血压400例(20.0%)、高血脂190例(9.5%)、糖尿病80例(4%),将十岁划分为一个年龄组(60岁以上为一组),经统计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高,患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相应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并且与体质指数成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内信号蛋白Smads基因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月龄、体重(500±10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一次性腹腔内推注1%链脲佐菌素30 mg/kg,成模后剩余48只再随机分为T2DM组(24只)和干预组(24只),干预组给予利拉鲁肽200 μg·kg-1·d-1腹腔注射,对照组和T2DM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分组后第4、8、12周末随机取8只大鼠,留取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随后麻醉采血测生化指标,留取肾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变,并用免疫组化法测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TGF-β1、Smad3、Smad7 mR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在各时间段,与对照组大鼠比较,T2DM组大鼠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及间质纤维化改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TGF-β1、Smad3 mRNA及Col-Ⅳ表达增加(12周:0.69±0.01比0.15±0.01、0.51±0.02比0.02±0.01、183.33±2.08比221.67±2.08,t值分别为89.22、60.87、24.52,均P<0.05),而Smad7 mRNA减少(t=13.42,P<0.05);与同期T2DM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减轻,TGF-β1、Smad3 mRNA及Col-Ⅳ表达减少(t值分别为71.70、37.58、20.04,均P<0.05),而Smad7 mRNA增多(t=9.96,P<0.05)。且随利拉鲁肽干预时间延长,病变逐渐减轻,TGF-β1、Smad3 mRNA及Col-Ⅳ逐渐减少,Smad7 mRNA逐渐增多(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s通路从而减少其下游Col-Ⅳ的生成,发挥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延缓老年T2DM大鼠肾脏病变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随机抽取82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1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的41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为。结果:研讨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研讨组患者血糖水平有所改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优势,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的有效干预,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高,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随机抽取82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1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的41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为。结果:研讨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研讨组患者血糖水平有所改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优势,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的有效干预,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高,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随机抽取82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1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的41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为。结果:研讨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研讨组患者血糖水平有所改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优势,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的有效干预,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高,值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