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患者中心监测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本科室的66例肺癌术后患者,监测中心,记录分析数据,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经过实施科学的护理,有效降低了中心受影响的监测数据的发生率。结论制定并对肺癌术后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较大限度的降低对中心测量值的影响,提高了中心测量的准确性,加强了对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肺癌 中心静脉压 影响因素 对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单》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4~2018-12期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介入溶栓治疗LEDVT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单》进行护理监控,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3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2例,发生皮下淤血3例,留置溶栓导管鞘出血2例,患者满意率85%;观察组3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1例,发生留置溶栓导管鞘出血1例,患者满意率98%;均未发生肺栓塞和护理纠纷,术后疼痛均不明显或轻微疼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提升较高(p<0.05)。结论采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风险监控单》对患者进行护理监控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同时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标准的监控模式作为指引,也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的临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风险监控单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一个时期,此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更好地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度过这个时期。而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老师们必须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疏导,从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 标签: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改进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侯马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因不同分成5组,A组(13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B组(15例)为心源性,C组(14例)为穿支动脉疾病,D组(13例)为其他病因,E组(12例)为病因不确定。5组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①各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2/13)、7.14%(1/1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D、E组[40.00%(6/15)、46.15%(6/13)、41.6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差异,其中因穿支动脉疾病引起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效果最好。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静脉溶栓 病因 疗效
  • 作者: 张洁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030032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科技不断成熟,中西医治疗技术也不断完善。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医称此病为臁疮,因患病后迁延难愈,愈后易复发,故称“老烂腿”,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工作,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成人晕厥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8年6月25日至2021年3月1日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37家三甲医院急诊、老年科、心内科门诊或晕厥单元就诊且初步诊断为晕厥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4 950例,年龄(56.3±16.8)岁,男性2 604例(52.6%)。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为神经介导性晕厥[2 345(47.4%)],其次为心原性晕厥[1 085(21.9%)],而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则相对少见[311(6.3%)],此外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有1 155例(23.3%)。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的患者中有诱因者更为多见[2 066(72.4%)比786(27.6%),χ2=136.5,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患者比较,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1 972(79.0%)比1 908(73.9%),χ2=17.523,P<0.001]。女性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男性[1 837(80.0%)比1 863(73.0%),χ2=33.432,P<0.001]。<65岁的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65岁者[2 482(77.8%)比1 218(73.4%),χ2=11.756,P=0.001]。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者伴紫绀的比例较高[271(18.2%)比369(12.7%),χ2=23.235,P<0.001],伴大小便失禁的比例亦较高[252(15.2%)比345(10.8%),χ2=19.313,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的患者比较,心原性晕厥患者有家族史者更为多见[264(24.3%)比754(19.5%),χ2=11.899, P=0.001]。晕厥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依次为高血压[1 480(30.5%)]、冠心病[1 057(21.4%)]、心房扑动/颤动[359(7.2%)]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36(4.8%)]。心原性晕厥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晕厥患者[417(38.4%)比640(16.6%),χ2=241.376,P<0.001]。此外,合并症还包括脑血管病[551(11.1%)]和糖尿病[632(12.8%)]。结论中国成人晕厥以神经介导性晕厥最为常见,有诱因、先兆的患者较为年轻,女性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心原性晕厥患者中有家族史、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高。

  • 标签: 晕厥 成年人 临床特征
  • 简介:语言运用测试(1anguageperformanceassessment)因其对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较为直接的测量和相对较高的真实性,成为越来越多大型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考试过程中所引入的评分员主观判断以及评分标准的建立与使用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试的信效度和公平性。本文对语言测试研究领域中关于主观评分误差的研究,尤其是从评分员角度进行的研究,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并分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局限,以期为更多从事评分误差控制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丰富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语言运用测试 评分效度 评分员 评分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均进行常规治疗,随机分组,观察组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9%,住院时间为(7.8±1.7)天,对照组为81.3%;住院时间为(15.5±1.8)天,两组比较,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性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比较对比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无痛支气管镜检查160例患者,通过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麻醉方式选择丙泊酚+舒芬太尼,对照组麻醉方式选择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有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各项基础生命体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NRS评分相同(P>0.05)。结论: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两种静脉复合麻醉方式均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丙泊酚+舒芬太尼可以使患者快速苏醒,值得推荐。

  • 标签: 舒芬太尼+咪达唑仑 丙泊酚+舒芬太尼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消毒待干后穿刺动静脉内瘘降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160例动静脉内瘘需要穿刺的患者,分为80例研究组和80例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皮肤消毒待干后穿刺动静脉内瘘,对照组在消毒后立即穿刺动静脉内瘘。对比两组穿刺后皮肤红、肿、热、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穿刺后2月内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结果消毒液待干后进行穿刺的研究组没有一例发现红、肿、热、痛等现象,而对照组则发现有1例患者穿刺皮肤周围有发红的现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穿刺后2月内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研究组为0%,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液未干燥时,对动静脉进行穿刺能使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消毒液或细菌会随着穿刺针进入血管内,同时,消毒剂对微生物作用时间也不够,因此引起感染,所以消毒皮肤待干后穿刺动静脉内瘘,能使其降低感染率,从而能更好的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

  • 标签: 皮肤消毒 动静脉内瘘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例,性别不限,年龄32~85岁,体重40~76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2):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当患者VAS评分≥5分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维持VAS评分≤4分;L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0.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稀释),输注速率25 ml/h,持续时间2 h,1次/d,连续5 d。于治疗前(T1)、治疗后1周(T2)、4周(T3)和8周(T4)时记录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SDAI评分)、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用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T1和T2时测定患病关节痛区温度。结果与T1时比较,2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DAS28评分和SDAI评分降低,T2时患者患病关节痛区温度降低(P<0.05);2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DAS28评分和S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用量减少,T2时患者双手背和右足背患病关节痛区温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优化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 标签: 输注,静脉内 利多卡因 关节炎,类风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成立持续质量控制小组,讨论现存问题,明确既往流程、制度失误节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真因,有针对性的制订整改措施,及时总结及效果评价,持续改进质量。结果运用FOCUS-PDCA程序干预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3.92%,0.43 mg/L、3.26 g/L、15.0天、5.40万元)比干预前(16.67%、0.75 mg/L、5.15 g/L、17.0 d、6.58万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由干预前83.33%提高为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通过多学科协作规范化培训,目视化管理;重点环节监控,确保患者安全;健全制度及流程,完善量化考核机制等多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降低D-D和FIB浓度,缩短住院花费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FOCUS-PDCA 消化道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8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选86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43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3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呼吸内科 老年卧床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二科2012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肺癌的诊断情况、VTE的诊断和治疗情况、VTE的抗凝治疗效果和出血不良反应。通过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VTE抗凝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15例肺癌患者发生VTE,年龄为(58.5±11.0)岁(范围27岁~79岁),男性78例(67.8%)。肺腺癌76例(66.1%),肺鳞癌19例(16.5%),小细胞肺癌13例(11.3%),其他类型肺癌7例(6.1%)。VTE的抗凝治疗效果:52例(45.2%)血栓消失或者好转,32例(27.8%)未好转或复发,31例(27.0%)未复查或者情况不详。VTE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不良反应9例(7.8%)。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肿瘤分期越低(Ⅰ~Ⅲ期比Ⅳ期,比值比OR=4.839, P=0.010)和不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OR=0.124, P=0.025)是VTE抗凝治疗效果较好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线或血栓发生时血小板计数升高(OR=4.511, P=0.034)是VTE抗凝治疗中出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理想。肺癌分期较早及不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基线期或血栓发生时血小板升高患者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较高。

  • 标签: 肺癌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病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模式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行VTE介入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按倾向性匹配评分1︰1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病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严重程度(Villalta评分)、服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对照组3、6、12个月末的随访完成率分别为95.16%(59/62)、82.26%(51/62)和70.97%(44/62),观察组3、6、12个月末的随访完成率分别为100.00%(62/62)、96.77%(60/62)、91.94%(57/62),观察组各时间点的随访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且6、12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illalta评分均逐渐升高,观察组3、6、12个月末时的Villalt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逐渐升高,观察组3、6、12个月末时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得分逐渐升高,观察组6、12个月末时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病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VTE患者的术后随访及服药依从性,减轻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延续护理 专病护士 专病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并评价围手术期护士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知信行调查问卷,为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现状调查提供工具。方法以知信行理论模式为基础,运用文献阅读、半结构式访谈建立问卷条目池,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问卷,便利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197名从事外科及手术室护理的护士开展问卷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区分度、相关系数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以形成正式问卷。结果2轮Delphi专家函询后共删除赋值低于标准的条目3项,修改条目内容4项,形成初始问卷。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00%、100.00%;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195、0.204(P<0.01);专家权威系数是0.836、0.849。对197份预调查问卷进行区分度、相关系数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共删除条目4项。总问卷的条目水平效度为0.800~1.000,量表水平效度为0.825;结构效度分析中,各条目得分的KMO值为0.824,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3 170.304,P<0.01,共抽取12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11%。总问卷的内在一致性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 α系数)为0.859,重测信度为0.706。最终形成知识维度15个、信念维度10个、行为维度15个共40个问卷条目的正式问卷。结论本问卷信效度检验评价良好,可作为开展围手术期护士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知信行现状调查的工具。

  • 标签: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问卷 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