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8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激系统干预。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比较两组患者的PTG、社会支持水平。结果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PTGI总分(69.67±9.10)分,对照组(48.62±7.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59.15±13.47)分,高于对照组的(50.87±20.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系统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PTG、社会支持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治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疗效,对治疗时机的把握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宫内外复合妊娠的 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果是超声诊断的全面性、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可行性、二者结合的时效性和产科结局。结果宫内外复合妊娠 18例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 15例,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4例,另盆腔妊娠 2例,卵巢妊娠 1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在这些患者中, 16位患者分娩了 17例健康的婴儿, 1位患者孕早期胚胎停育,另 2例处于妊娠中期。结论经验丰富的妇科医师和超声科医师协同诊治是治疗宫内外复合妊娠的高效且安全的处理方式。
简介:摘要肠造口手术技术细节尚无统一标准,外科学教材中的手术原则存在较大异质性。在回顾腹壁结构和腱膜的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作者们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一种基于腹壁张力和筋膜锁定缝合的肠造口技术。技术操作细节为:(1)临时性造口选择右腹直肌外缘,永久性造口选择左侧腹直肌内促进粘连;(2)皮肤行适合尺寸的圆形开孔(临时性也可一字型),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行钝性分离;(3)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筋膜层,钝性扩开肌肉组织,腹横筋膜层水平切开小口后,扩张腹壁隧道至适合尺寸,临时性造口肠袢能恰好无阻力地提出腹壁为适宜,永久性造口稍有阻力为适宜,但均不要预留运针空间以免致死腔形成;(4)永久性造口可考虑在筋膜切线两端单纯或8字锁定缝合,避免慢性筋膜撕裂;(5)肠壁提出后,与皮肤简单固定4~8针;通常临时性回肠造口黏膜可自行翻出,无需外翻缝合;永久性造口可视情况黏膜外翻缝合。理论上讲,该技术可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和远期造口疝的发生率。期待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验证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联合低剂量奥氮平(AO)治疗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PDS患者,分为AO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FM)组。AO组口服阿戈美拉汀25 mg和奥氮平1.70 mg(均1次/d),FM组口服FM 10.5 mg(1次/d),2组均同时服用伊托必利50 mg(3次/d),总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症状(NDIS)、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消化道症状、抑郁、焦虑和睡眠状况。根据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的变化评估疗效,并记录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4例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PDS患者,其中AO组98例,FM组86例。AO组和FM组治疗2、4、8周后NDIS、PHQ-9、GAD-7、PSQI评分均分别低于同组治疗前[AO组:(13.73±0.53)、(10.13±0.44)、(7.87±0.31)分比(27.08±0.84)分,(6.04±0.35)、(4.70±0.31)、(3.81±0.22)分比(10.04±0.50)分,(6.36±0.30)、(5.29±0.28)、(4.21±0.19)分比(10.71±0.51)分,(6.64±0.37)、(5.27±0.35)、(4.09±0.30)分比(11.14±0.42)分。FM组:(15.33±0.58)、(11.58±0.50)、(9.80±0.35)分比(25.10±0.79)分,(6.79±0.35)、(5.71±0.32)、(4.86±0.30)分比(9.11±0.46)分,(7.27±0.31)、(6.51±0.32)、(5.21±0.27)分比(9.79±0.44)分,(8.01±0.33)、(6.76±0.32)、(5.78±0.32)分比(10.44±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组:tNDIS=13.470、17.930、21.530,tPHQ-9=6.488、8.991、11.300,tGAD-7=7.361、9.315、11.031,tPSQI=7.088、9.736、12.550。FM组:tNDIS=9.921、14.400、17.640,tPHQ-9=4.032、6.106、7.781,tGAD-7=4.638、5.993、8.840,tPSQI=5.289、8.199、10.310。P均<0.05)。AO组治疗2、4、8周后NDIS、GAD-7和PSQI评分均分别低于同期FM组[NDIS:(13.73±0.53)分比(15.33±0.58)分、(10.13±0.44)分比(11.58±0.50)分、(7.87±0.31)分比(9.80±0.35)分。GAD-7:(6.36±0.30)分比(7.27±0.31)分、(5.29±0.28)分比(6.51±0.32)分、(4.21±0.19)分比(5.21±0.27)分。PSQI:(6.64±0.37)分比(8.01±0.33)分、(5.27±0.35)分比(6.76±0.32)分、(4.09±0.30)分比(5.78±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DIS=2.018、2.225、4.156,tGAD-7=2.097、2.869、2.536,tPSQI=1.951、2.359、3.099,P均<0.05)。治疗8周后AO组总有效率高于FM组[94.9%(93/98)比84.9%(7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5,P=0.026)。AO组便秘和嗜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FM组[2.0%(2/98)比9.3%(8/86)和1.0%(1/98)比8.1%(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5.582,P=0.047、0.027)。结论AO方案是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PDS的一种可能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133b(miR-133b)和miRNA-150(miR-15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30例NSCLC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以及术后新鲜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正常肺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及NSCLC患者各组织中miR-133b、miR-150的相对表达量。分析NSCLC患者血清miR-133b、miR-15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miR-133b、miR-150诊断NSCLC的效能。结果NSCLC患者中,miR-133b在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0.17、0.68±0.11、0.69±0.12,癌组织中miR-133b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均P<0.01);miR-150在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9±0.14、1.13±0.13、1.09±0.1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miR-15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1),癌组织中miR-15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t=3.06,P=0.003)。NSCLC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低(0.43±0.11比0.55±0.16,t=3.68,P<0.05),miR-150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高(1.14±0.13比1.04±0.12,t=-3.18,P<0.05)。NSCLC患者血清中miR-133b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3),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均不相关(均P>0.05)。NSCLC患者血清中miR-150表达水平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均P>0.05)。根据ROC曲线,NSCLC患者血清中miR-133b、miR-150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26,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133b表达水平均降低,miR-150表达水平均升高,二者在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趋势一致。miR-133b可能与NSCLC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有关。miR-133b、miR-150可能成为诊断NSCLC的分子标志物,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是几乎所有细胞均能向外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在细胞间信号通信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微泡及凋亡小体,能够将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转运至靶细胞,参与机体生理状态的维持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综述主要介绍细胞外囊泡在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这2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短期预后以及TOAST、OCSP两种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85例,年龄(69.46±13.02)岁],其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66例,未应用溶栓治疗患者127例,比较溶栓患者与未溶栓患者短期预后;分析TOAST分型、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GCS评分、mR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OAST分型LAA 78例(40.41%),SAO 100例(51.81%),CE9例(4.66%),SOE3例(1.55%),SUE3例(1.55);其中SAO型占得比例最高(51.81%),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LA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最好。OCSP分型中LACI 39例(20.21%),PACI 64例(33.16%),POCI 55例(28.50%),TACI 35例(18.13%),其中PACI组所占比例最高,而LACI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TOAST病因分型和OCSP临床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和临床参考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作为一种全新的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和结肠给药途径的方法学、安全性及临床用途。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结肠途径TET用于FMT和(或)结肠给药的全部患者。就TET操作用时、成功率、TET管保留时间、影响TET管保留的因素、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共257例患者接受结肠TET,其中130例(50.6%)用于菌群移植,8例(3.1%)用于结肠给药,118例(45.9%)用于FMT联合结肠给药,1例(0.4%)植管后未完成治疗。植管操作用时(10.0±2.8)min,使用组织夹(3.5±1.0)枚,植管操作成功率100.0%(257/257)。以维持保留TET管为治疗目的的160例患者TET管保留时间(9.3±3.8)d。多变量分析表明组织夹类型是影响TET管保留时间的独立因素(P=0.001)。TET后9例(3.5%)诉轻度肛门不适,4例(1.6%)行动不便,3例(1.2%)肛门疼痛,2例(0.8%)轻度腹痛,2例(0.8%)轻度腹胀,1例(0.4%)少量肛门出血,无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对结肠TET满意度为97.3%(250/257)。结论结肠TET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的介入内镜新技术,可用于多种疾病的全结肠途径菌群移植和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使用障碍(AUD)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DM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AUD患者23例(AUD组),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HC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密歇根酒精中毒筛查试验(MAST)认知及酒精依赖程度评分,并进行T1WI-3D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采用组空间独立成分分析(ICA),选取DMN及ECN独立成分,然后通过滑动窗和聚类方法获得DMN及ECN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将参数值与MMSE、MAST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相比于HC组,静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AUD组DMN中楔前叶和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6,t=2.496),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DMN和ECN功能连接显示出4类不同的脑活动状态,AUD组state1占比增加约6.81%,state2占比减少约6.83%,state3和state4相对稳定,state1状态下,AUD组DM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同时DMN和ECN间功能连接以增强为主;state2状态下,EC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DMN和ECN间连接以减弱为主;AUD组state2状态平均持续时间与MAST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39)。结论AUD者脑DMN和ECN动态功能连接模式发生改变,动态功能连接能揭露大脑活动的瞬时变化,可为发现AUD深层次脑活动变化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干预和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角色转变、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7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积极心理干预联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的角色转换适应度和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产后角色转换适应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结合伴侣式护理可以帮助初产妇产后角色转变,减轻她们的精神压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的93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阿达木单抗治疗3个月和1年的总体临床缓解(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150)率分别为76.3%(71/93)、73.9%(65/88),1年内镜缓解[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S)<3]率为31.3%(21/67)。9例单纯小肠型患者中影像学缓解(小肠CT造影肠壁厚度<3 mm且强化基本消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9%(39/93),大部分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阿达木单抗治疗3个月实现临床缓解是1年内镜缓解的促成因素[OR(95%置信区间) 50.220(2.054~1 227.725),P=0.016],小肠+结肠型克罗恩病是1年内镜缓解的促成因素[OR(95%置信区间) 61.999(1.491~2 578.761),P=0.030];基线CDEIS≥5是1年内镜缓解的不利因素[OR(95%置信区间) 0.008(0.001~0.123),P=0.001]。以上研究结果提示阿达木单抗治疗可有效诱导维持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和内镜缓解,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有创动脉血压进行监测,并探讨该方式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作用。方法:病例择取时间段为2022.6-2023.10,以56例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划分为2组,计入研究患者均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照组28例在该过程中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则施予强化护理措施,进而对不同组别患者情况展开有效分析。结果: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状态更为理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在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同时展开强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取理想血压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