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接受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肢体运动评分。结果 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研究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促进患者身体机能快速恢复,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从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脊髓损伤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参与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1%,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接受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以及控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对其产生相应的认知。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环节完善动态管理模式,对其全面、细致地管控,最终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效果,确保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对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南院收治的膝关节KBD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置换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置换组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3.76 ± 7.33)岁;男19例,女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4.18 ± 7.06)岁;男20例,女22例。置换组患者年龄为(55.17 ± 6.43)岁;男17例,女1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χ2 = 4.459,P < 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4.10 ± 1.21)、(3.16 ± 0.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8 ± 1.17)、(4.06 ± 0.74)分,P均< 0.05];治疗后6周,置换组VAS评分[(3.28 ± 0.89)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 < 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WOMAC评分[(40.72 ± 4.19)、(25.86 ± 3.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29 ± 2.16)、(36.81 ± 3.13)分,P均< 0.05],置换组WOMAC评分[(29.68 ± 4.22)、(23.57 ± 3.86)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均< 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9.28 ± 2.74)、(6.85 ± 2.27),(12.66 ± 4.54)、(10.34 ± 3.48)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78 ± 2.79)、(10.36 ± 2.63),(15.51 ± 4.63)、(14.64 ± 4.27)pg/ml,P均< 0.05)],治疗后6周、6个月,置换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6.12 ± 3.55)、(5.39 ± 2.23),(10.42 ± 3.13)、(8.19 ± 3.15)pg/ml]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均< 0.05)。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于膝关节KBD患者有一定的炎症缓解作用,改善疼痛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与膝关节置换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选择素、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脑胶质瘤患者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62.35 ± 16.71) μg/L比(25.42 ± 9.18) μg/L、(12.64 ± 3.26) μg/L比(6.93 ± 1.77) μg/L](P < 0.01)。在不同严重程度脑胶质瘤患者中,高级别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组[(65.14 ± 17.19) μg/L比(53.71 ± 15.26) μg/L、(14.57 ± 3.38) μg/L比(9.04 ± 1.97) μg/L](P < 0.01)。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28 ± 16.22) μg/L比(62.35 ± 16.71)μg/L、(10.85 ± 2.97) μg/L比(12.64 ± 3.26) μg/L](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与WHO分级呈正相关性(r = 0.417、0.36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选择素水平在诊断脑胶质瘤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 CI 0.794 ~ 0.910,P<0.01),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4.53%;血清TPO水平在诊断脑胶质瘤时的AUC为0.720(95% CI 0.643 ~ 0.789,P<0.01),灵敏度为69.81%,特异度为72.00%。结论血清P-选择素、TPO在脑胶质瘤患者中均存在着异常表达的情况,且其水平变化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选择素、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脑胶质瘤患者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62.35 ± 16.71) μg/L比(25.42 ± 9.18) μg/L、(12.64 ± 3.26) μg/L比(6.93 ± 1.77) μg/L](P < 0.01)。在不同严重程度脑胶质瘤患者中,高级别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组[(65.14 ± 17.19) μg/L比(53.71 ± 15.26) μg/L、(14.57 ± 3.38) μg/L比(9.04 ± 1.97) μg/L](P < 0.01)。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28 ± 16.22) μg/L比(62.35 ± 16.71)μg/L、(10.85 ± 2.97) μg/L比(12.64 ± 3.26) μg/L](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P-选择素、TPO水平与WHO分级呈正相关性(r = 0.417、0.36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选择素水平在诊断脑胶质瘤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 CI 0.794 ~ 0.910,P<0.01),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4.53%;血清TPO水平在诊断脑胶质瘤时的AUC为0.720(95% CI 0.643 ~ 0.789,P<0.01),灵敏度为69.81%,特异度为72.00%。结论血清P-选择素、TPO在脑胶质瘤患者中均存在着异常表达的情况,且其水平变化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