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患儿行CT及MRI检查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20例骨肌PNET患儿,均行CT、MRI检查,分析最终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确诊率(95.00%)高于CT检查(70.00%),x2=4.329,p=0.037,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患儿行CT及MRI检查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20例骨肌PNET患儿,均行CT、MRI检查,分析最终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确诊率(95.00%)高于CT检查(70.00%),x2=4.329,p=0.037,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背动脉相关解剖学特点以及带蒂逆行掌背动脉骨瓣治疗近节指骨坏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6年5月,观察5例新鲜腕部标本(成年男性4例、女性1例)腕背动脉弓与掌背动脉的关系;收集因外伤后手指近节指骨骨坏死13例13指,其中合并慢性骨髓炎3例(3指)。本组骨缺损位于示指2指,中指3指,环指8指,骨缺损1.2 cm× 0.5 cm× 0.8 cm~3.0 cm× 0.8 cm× 0.8 cm;损伤到骨瓣移位治疗之间的平均时间为135(95~201) d。掌骨瓣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5指,以第3掌背动脉为蒂8指,切取掌骨瓣1.1 cm× 0.6 cm×0.5 cm~3.1 cm× 0.9 cm× 0.7 cm,动脉蒂3.5~4.7 cm,平均4.0 cm;4指行近侧指骨间关节融合。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手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结果解剖观察到腕背部的腕中动脉弓和腕远动脉弓之间有交通动脉,与腕远动脉弓形成一个"Y"形结构。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8~52个月,平均47个月,所有患者骨愈合,平均时间为12(8~20)周,未见骨吸收;骨瓣移植的手指术前掌指关节活动度平均为48°(5°~87°),术后平均为58°(17°~88°)。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术前平均为15°(0°~38°),术后平均为25°(0°~54°)。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受区(0~4.0 cm,平均2.0 cm)和供区(0~3.0 cm,平均1.0 cm)仅报告轻微疼痛。结论切取掌背动脉骨瓣应熟悉骨瓣周围的解剖结构。采用带蒂逆行掌背动脉骨瓣治疗近节指骨坏死骨缺损,可提供充分的血供,有利于骨愈合。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骨科机器人联合腕关节镜下植骨微创治疗无移位的Herbert D1型舟骨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仁慈医院接受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腕关节镜下植骨治疗的9例无移位的Herbert D1型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进行随访复查,评价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握力、捏力,改良腕关节Mayo评分、腕关节疼痛视觉模量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组9例患者平均随访14.1个月(7.5~24.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CT检查证实术后平均13.3周(10~18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伤侧腕关节主动屈曲活动恢复至51.2°±9.4°,背伸至68.0°±7.3°,主动桡偏为19.3°±6.2°,尺偏为45.7°±7.8°。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握力、捏力、患侧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VAS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改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导航经皮置钉和腕关节下扩创植骨治疗无移位的Herbert D1型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愈合率,且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切口局部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岳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老年股骨颈骨折将行单侧、初次THA的6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鸡尾酒疗法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鸡尾酒疗法组于术中假体安放完成后,在髋关节前后关节囊、周围肌肉、深筋膜及皮下等部位局部注射鸡尾酒药物60 ml,对照组不予局部注射。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4、7、24 h的切口引流液样本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则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THA术后1、4、7、24 h的切口引流液样本中CRP、SAA、IL-6水平,鸡尾酒疗法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如下,CRP:(3.79±1.39) mg/L比(10.53±1.52) mg/L(t=18.089,P<0.05)、(6.32±3.12) mg/L比(14.78±2.79) mg/L(t=11.156,P<0.05)、(11.10±3.79) mg/L比(18.60±1.26) mg/L(t=10.433,P<0.05)、(30.13±5.28) mg/L比(38.82±5.70) mg/L(t=6.183,P<0.05);IL-6:(4.59±1.51) mg/L比(7.12±1.15) mg/L(t=7.326,P<0.05)、(7.13±1.74) mg/L比(9.94±2.71) mg/L(t=4.793,P<0.05)、(17.35±2.62) mg/L比(20.83±2.57) mg/L(t=5.228,P<0.05)、(13.31±3.62) mg/L比(15.24±3.10) mg/L(t=2.229,P<0.05);SAA:(4.94±0.98) mg/L比(5.89±0.89) mg/L(t=3.957,P<0.05)、(6.15±1.21) mg/L比(7.84±2.60) mg/L(t=3.233,P<0.05)、(6.56±1.78) mg/L比(9.28±2.91) mg/L(t=4.376,P<0.05)、(25.15±3.22) mg/L比(27.20±4.29) mg/L(t=2.106,P<0.05)。与对照组比较,鸡尾酒疗法组CRP、SAA、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尾酒疗法可以一定程度降低THA术后早期切口引流液中CRP、SAA、IL-6的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RARP的164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3±6.2)岁,体质指数(25.6±3.0)kg/m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中位值18.6(11.3,31.3)ng/ml,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中位值7(7,8)分,前列腺体积中位值29.3(22.4,40.2)ml,临床分期为T2aN0M0~T4N0M0期。其中80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均采用完全雄激素阻断疗法,中位疗程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RARP,手术均为单一术者施行。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前列腺体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临床分期、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肿瘤局限于前列腺(pT2期)111例(67.7%),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pT3a期)15例(9.1%),肿瘤侵犯精囊(pT3b期)25例(15.2%),肿瘤侵犯邻近组织(pT4期)13例(7.9%);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术后Gleason评分6分11例(6.7%),3+4分26例(15.9%),4+3分36例(22.0%),8分17例(10.4%),9~10分24例(14.6%),因内分泌治疗等无法评分50例(30.5%);切缘阳性率为44.5%(73/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和临床分期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ml、临床分期>T2b期是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tPSA为10~20 ng/ml、临床分期T2c期、穿刺Gleason评分7分亚组中,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切缘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分别为21.1%(4/19)与55.9%(19/34),29.6%(16/54)与49.1%(26/53),19.4%(6/31)与54.1%(2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ml、临床分期>T2b期是高危前列腺癌患者RARP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前tPSA为10~20 ng/ml、临床分期为T2c期、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为7分时,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降低术后切缘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接受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等联合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80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等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常规组为8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明显低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接受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等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化工工艺技术逐步提高。化学设计是将相应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化学物质的科学处理方式。在处理过程中,每一个过程和结构都包含在化学过程的范围内。在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制备、反应过程、化学材料的进一步加工等都会相应地涉及到。这些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围环境、人员甚至生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有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危害。对于过程风险,其影响范围往往是连续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外部因素、突发因素和工程因素。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必须有效地识别危险、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化学处理方案。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进一步降低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其次,我国的技术设计呈现出更加全面、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传统的加工方法是主要的加工方法,这使得新的加工技术的应用相对狭窄,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渐造成断开现象,降低其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菲素蛋白3(PKP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PKP3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生信分析网路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观察PKP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5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PKP3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胰腺腺癌细胞(SW1990,BXPC3)、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中PKP3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构建PKP3低表达细胞株,分为siPKP3-1、siPKP3-2组和空白对照组(NC-PKP3)。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KP3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为(2.32±0.93),明显高于胰腺正常组织(1.57±0.42,t=9.2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KP3在胰腺癌细胞BXPC3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细胞HPDE[(1.74±0.15)倍],在胰腺癌细胞SW1990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细胞HPDE[(1.34±0.08)倍]。CCK-8实验提示转染72 h后,BXPC3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吸光度值分别为(2.09±0.37、1.67±0.42),明显低于NC-PKP3组(3.66±0.67,t=10.683、11.36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1990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吸光度值分别为(2.36±0.45、1.68±0.39),明显低于NC-PKP3组(3.54±0.98,t=7.664、8.7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后24 h划痕愈合实验结果表明BXPC3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划痕愈合百分比分别为(36.14±4.77)%、(22.56±5.15)%,明显低于NC-PKP3组[(78.61±5.03)%,t=9.375、9.716,P<0.01];SW1990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划痕愈合百分比分别为(18.03±3.85)%、(23.12±5.02)%,明显低于NC-PKP3组[(68.33±6.98)%,t=9.772、9.913,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W1990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的细胞穿膜数量为(33.23±4.26)、(35.93±5.76)个/视野,低于NC-PKP3组的细胞穿膜数量[(67.33±5.98)个/视野,t=8.551、9.132,P<0.01];BXPC3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细胞穿膜数量分别为(40.61±5.17)、(37.08±4.19)个/视野,低于NC-PKP3组细胞穿膜数量[(70.84±6.23)个/视野,t=9.834、9.0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KP3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敲低PKP3表达后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