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吴东 张抒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传染病。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协和医疗队)在武汉抗疫工作中,注重对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人文关怀,具体措施包括:(1)发展叙事能力,充分理解疾病给患者家庭带来的痛苦;(2)提升医患沟通的人文内涵;(3)尊重患者感受,注意维护患者人格尊严;(4)通过沟通、共情、反思等方法实施医患共同决策。协和医疗队的经验表明,人文关怀在救治危重型COVID-19患者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人文 叙事医学
  • 简介:摘要2020年初,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公共卫生事件,为了科学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血管急症的双面夹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处理专家共识,该共识合理平衡了COVID-19疫情对人群的威胁与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个体风险,为临床救治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将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急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合并肢端缺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凝血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2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收治的7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49~71)岁,3例合并基础病。发热7例,干咳6例,呼吸困难4例,腹泻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端缺血,表现为肢端青斑或青紫、血疱、干性坏疽等。7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均存在D-二聚体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6例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4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随着病情进展,D-二聚体及FDP进行性升高,4例患者符合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6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D-二聚体及FDP下降,但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中位随访26 d,5例患者死亡,从出现肢端缺血症状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2(7~16)d。结论部分危重型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高凝倾向,应关注此类患者凝血功能,及时识别高凝期并予抗凝治疗,肢端缺血提示预后不良。抗凝治疗能否改善预后仍需更多临床数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高凝状态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作为全国急诊压力最大的医疗机构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科拥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急诊过度拥挤,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感受,医院在充分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通过和出口两个增量环节,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团队,构建紧密的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探索以畅通患者"出口"为目标的协和疏解急诊拥挤模式实践显示,综合措施有效缓解了急诊过度拥挤的问题,实现医疗环境和医疗质量双提升。

  • 标签: 急诊室,医院 拥挤 医疗质量 医疗联合体
  • 简介:摘要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已形成全球趋势,对住院医师培训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基于胜任力的培养目标,其存在缺少课程设计层面教学理论支持等问题。课程设计作为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依托六步法课程设计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形成基于理论指导的课程设计。通过反馈评价,对现行课程设计持续改进,以期达到基于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历经5年的探索,课程改革初具成效,本研究希望作为住培基地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介绍推广,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六步法 课程设计 住院医师 临床医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