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oats病伴或不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0例40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年龄均<21岁。根据是否存在中心凹下纤维结节,将患者分为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不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黄斑水肿或渗出),并据此分为纤维化组、非纤维化组,分别为26例26只眼、19例19只眼。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患者双眼黄斑区3 mm×3 mm或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自动处理图像。观察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否存在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断裂、异常微血管分支(AMB)。结果纤维化组26只眼均可见自中心凹旁视网膜毛细血管网发出的AMB,长入并破坏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的完整性;AMB呈交错缠绕状,纡曲扩张。B扫描像可见中心凹下纤维结节内血流信号,其中血流信号横贯于内层视网膜和纤维结节之间23只眼(88.46%,23/26)。非纤维化组患眼血管异常均表现为毛细血管纡曲扩张及缺损,未见FAZ吻合血管拱环断裂、AMB。结论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时,交错紊乱及纡曲扩张的AMB自中心凹旁血管网发出,长入并破坏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的完整性,并向下纵向生长至纤维结节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FVD)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经眼底彩色照相、FFA、FAF及OCT等多模式影像检查手段诊断为AFVD的12例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6只眼,女性4例6只眼;年龄33~ 62岁,平均年龄(48.7±8.9)岁。双眼发病10例,单眼发病2例。视力0.08~ 0.6. 22只眼中,卵黄样物质较为完整8只眼,卵黄样物质内出现不同程度破裂14只眼;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10只眼。所有患者采用海德堡OCTA仪行OCTA检查。中心波长840 nm,采集速度85 000次A扫描/s,获得3 mm × 3 mm的扫描,在扫描过程中采用Eye-Tracking动眼追踪技术,选择图像质量与位置较佳的像进行标记保存。总结分析卵黄样物质、眼底血管变化及继发CNV在OCTA中的影像特征。结果卵黄样物质较为完整的8只眼,B-scan影像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致密卵黄样物质,位于RPE层与椭圆体带之间,密度较均匀;en-face影像可见卵黄样物质处血流信号,为卵黄样物质反射上方血管的伪迹。卵黄样物质内出现不同程度破裂的14只眼,B-scan影像中视网膜椭圆体带与RPE层之间的卵黄样物质信号不均匀,可见部分弱反射信号的腔隙;en-face影像可见卵黄样物质较为完整的区域仍呈现反射上方血管的伪迹,而卵黄样物质破裂处无血流信号。22只眼中,视网膜浅层、深层毛细血管拱环区视网膜小血管形态发生异常10只眼,可见部分小血管分支走形改变,未能吻合呈完整的拱环结构;未见视网膜毛细血管造成明显结构改变12只眼。继发CNV的10只眼中,8只眼表现为粗大如"枯枝状"的非活动性CNV,2只眼表现为密集、细小血管支构成的活动性CNV。结论AFVD在OCTA中可表现为由于卵黄样物质推挤所致的视网膜血管走形异常、卵黄样物质本身反射的血管伪迹以及卵黄样物质下方CNV的存在等影像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期建立的尿液常规智能审核规则(含复检规则和人工审核规则,简称智能规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验证及改进研究,以提高智能规则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智能规则的验证与改进,共收集2019年3月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等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尿液标本31 456份,其中3 105份标本以镜检结果及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智能规则的验证与调整,28 351份标本以100%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改进后的智能规则临床适用性的验证。结果原发布智能规则中的人工审核规则存在8.59%(202/2 352)的无效审核率以及8.84%(208/2 352)的无效拦截率,复检规则的假阴性率和复检率与前期结果相似。依据大数据深度分析结果和8家医院(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技术骨干的讨论,增加了1条复检规则和4条人工审核规则、删除了2条人工审核规则,并对人工审核标准进行了统一,形成了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其中,复检规则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及复检率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4.72%(457/3 105)、4.06%(126/3 105)及24.73%(768/3 105);人工审核规则的无效审核率、无效拦截率均降到0;智能规则的人工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率分别为50.89%(1 580/3 105)、49.11%(1 525/3 105)。智能规则的大样本验证结果与之相一致。结论多中心大样本验证显示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简介:【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实践途径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消毒供应中心于2023年11月开始实施PDCA管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后医院分别接收的700套外来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清洗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比较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情况,实施后高于实施前(P<0.05)。比较实施前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评分情况,实施后的器械完整性、包装合格性、清洁合格性评分整体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积极推广PDCA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该管理模式的出现有助于提升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基于证据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决策建议,完善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方法本研究系统梳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承担的职能,采用结构化决策分析框架,从保障职能实现的角度,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3种备选方案及15个评价指标,并梳理其利弊;编制意向收集表,于2020年4月10至20日面向47位专家代表收集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从备选方案中识别最佳决策。结果47位专家代表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赋分。根据相应权重汇总得分,结果显示方案1(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得分最高(58.22分)。结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为最佳决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痛中心建设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前后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46例STEMI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非胸痛中心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胸痛中心成立前)和胸痛中心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胸痛中心成立后),对两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总缺血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住院时间等救治效率指标以及溶栓成功率、院内死亡率等救治效果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和谐护理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疾体检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而改善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有效性以及体检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择某体检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20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将其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0名体检者,接受程序化和谐护理的观察组100名体检者,对两组体检者的护理质量和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的等待时间和体检时间为(5.04±1.15)min、(13.29±3.2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3.37)min、(31.66±4.68)min,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检中心的护理服务对于体检者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事关健康教育宣传效果以及体检者良好体检意识的系形成,因此有必要在体检中心的护理服务中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推动健康宣传工作的开展,为体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和谐护理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疾体检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而改善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有效性以及体检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择某体检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20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将其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0名体检者,接受程序化和谐护理的观察组100名体检者,对两组体检者的护理质量和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的等待时间和体检时间为(5.04±1.15)min、(13.29±3.2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3.37)min、(31.66±4.68)min,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检中心的护理服务对于体检者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事关健康教育宣传效果以及体检者良好体检意识的系形成,因此有必要在体检中心的护理服务中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推动健康宣传工作的开展,为体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