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肺,其中右下隔离肺8例、左下隔离肺7例、左上隔离肺1例、右颈部隔离肺1例;肺内隔离肺13例,肺外隔离肺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肺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肺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肺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肺与胃瘘2例。结果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肺内隔离肺行肺叶切除8例,对肺外隔离肺行肺叶切除4例,因肺发育不良行全肺切除3例,肺内隔离肺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准确测量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8月成立课题组,基于素质洋葱模型,通过文献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9月对10名省级及以上医院儿科专科护士、5名儿科护理管理者、5名儿科主任医师和5名患儿主要照护者进行质性访谈;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通过邮件或微信向16名专家发放问卷进行3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权威系数、肯德尔协调系数、变异系数等确定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果3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16/16),3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3、0.888、0.895,3轮专家函询总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5(χ2=289.348,P<0.01)、0.239(χ2=408.131,P<0.01)、0.288(χ2=467.280,P<0.01)。最终形成的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84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作为测量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VR)的八段锦对养老院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养老院老年MCI患者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接受养老院的常规服务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基于VR的八段锦训练,每次50 min,每周训练3次,共训练24周。于干预前和干预24周后(干预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和连线测验(TMT)]、躯体功能评定[简易躯体执行能力测试量表(SPPB)]和生活质量评定[老年性痴呆生存质量量表(QOL-AD)]。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RBMT-Ⅱ评分、DSST测试和TMT-A测试结果较组内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PPB总分、5次坐-站、串联站立和2.44 m行走测试结果均显著优于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QOL-AD评分为(39.31±7.04)分,与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R的八段锦可有效地改善养老院MCI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本研究致力于探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提升策略。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确立了有效的主要论点,即在不断发展的医疗环境中,建立和提升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研究强调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确保临床实验室准确性、可靠性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论文呼吁采用全面的质量控制手段,包括标准操作流程、员工培训、仪器设备维护和内部质量审核,以不断提升临床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临床实验室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