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场综合治疗系统治疗神经衰弱疾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神经衰弱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00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0例,传统组接受电针治疗,责任组接受磁场综合治疗系统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00%、94.00%明显高于传统组40.00%、70.00%,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PSQI评分和NIHSS评分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PSQI评分和NIHSS评分均降低,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神经衰弱治疗方案中电针疗法效果不理想,磁场综合治疗系统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神经衰弱失眠症疗效,有利于改善失眠症状,过渡觉醒状态,提升睡眠质量,值得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从反流症状缓解情况、吞咽困难及手术满意度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抗胃食管反流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92例抗胃食管反流术患者术后不良主诉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反流症状不缓解率约为21.8%(42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抑郁状态和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过长;持续吞咽梗阻感发生率为7.3%(14例),高危因素包括术前抑郁状态和食管蠕动弱;手术效果不满意率为26.0%(50例),高危因素包括术前处于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长和中~重度抑郁状态,而术前存在食管括约肌压力低和食管裂孔疝两个因素的手术效果较好,手术满意度高。结论术前食管括约肌压力低和存在食管裂孔疝更适合外科手术抗反流治疗,而对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长、精神心理抑郁的患者需谨慎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SBO)对胆管支气管瘘(BBF)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例无胆道梗阻的胆管支气管瘘患者纳入研究,SBO治疗首次封堵分别以支气管硅胶塞(6例)和自体血+凝血酶(2例)作为封堵材料,行后续封堵治疗的7例患者中,5例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封堵,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子弹头覆膜支架”和“支气管硅胶塞+支气管单向活瓣”封堵各1例。收集患者SBO治疗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SBO对胆管支气管瘘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对象BBF 发病年龄为(58±9)岁,其中男性6例。首次SBO治疗采用支气管硅胶塞作为封堵材料的6例患者中,成功封堵1例,封堵后症状不缓解2例,术后即咳出封堵装置2例,出现新发瘘口1例;采用自体血+凝血酶作为封堵材料的2例患者封堵均失败。接受后续封堵治疗的7例患者中,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子弹头覆膜支架”(1例)和“支气管硅胶塞+支气管单向活瓣”(1例)封堵均获成功;采用支气管硅胶塞(5例)封堵2~6次后,封堵成功3例,咳胆汁样痰频率及痰量均减少50%及以上2例。术后并发症以发热和咳嗽(咳痰)等症状为主,分别为7和6例。随访期2例失访,其余6例随访时间为2~31个月,随访期内封堵治疗效果基本稳定,无死亡病例。结论SBO疗法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BBF姑息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3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75)、观察组(n=175)。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克拉霉素、瑞巴派特、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两组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6%(150/1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7%(127/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P < 0.001)。治疗后,两组胃肠道微生态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15.14、14.30、17.37,均P < 0.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72.57%(127/175)、95.43%(167/175),均高于对照组的50.29%(88/175)、79.43%(139/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20.38,均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35.15、44.91、16.76、5.73,均P < 0.001)。结论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有效抑制炎性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LEASO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间跛距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0%,46/51)高于对照组(70.59%,36/51),P<0.05。治疗前,组间踝肱指数、间跛距离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肱指数、间跛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ASO应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更好地改善踝肱指数、间跛距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治疗小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第一眼位小度数[≤10三棱镜度(PD)]垂直斜视的12例成年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8±8)岁,病程(15±7)个月。所有患者除外颅脑疾病和眼眶及眼外肌异常。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第一眼位斜视度数及双马氏杆试验测量主观旋转斜视角度。根据检查结果行鼻侧或颞侧上直肌或下直肌分级断腱术。观察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垂直斜视度数与旋转斜视角度的变化及垂直直肌断腱比例与垂直斜视矫正度数的关系。垂直斜视度数以M(Q1,Q3)表示,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Bonferroni校正)及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为7.00(5.25,7.75)PD,术后第1天为1.00(1.00,2.00)PD,末次随访时为1.50(1.00,2.00)PD,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患者术后旋转斜视角度无明显变化。线性拟合分析显示垂直直肌断腱比例为50%~90%可矫正5~8 PD的垂直斜视(R2=0.72;P<0.001)。结论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能够有效改善小度数垂直斜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构建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的能力评估体系。方法基于Donabedian模型和主要工作职责,构建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评估体系的逻辑框架和能力指标库;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其权重;并开展全国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自测与评估。结果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和76个四级指标;以100分为满分计算,29个省级机构的必备能力自评得分在28.7~97.7分之间,平均值为78.7分,各省的分数符合正态分布。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估体系较为科学且全面、可操作性强,可作为评估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的有效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状况,评估其健康风险,为乌鲁木齐市改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 - 2020年,连续3年在乌鲁木齐市7个区、1个县的监测点,采集水样687份,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进行水砷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对水砷进行评价。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687份水样,均为集中式供水,枯水期(n = 342)和丰水期(n = 345)、地表水(n = 414)和地下水(n = 273)的水砷合格率均为100.0%。枯水期,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为8.24 × 10-6/a;丰水期,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为3.30 × 10-6/a。结论乌鲁木齐市改水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饮用水水砷状况良好,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较小。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推动改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卫生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饮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在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0年2月,阜阳民生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69岁;病灶累及单侧者6例、双侧者2例;根据Cierny-Mader骨髓炎解剖部位分型,局灶型者6例(7侧)、弥散型者2例(3侧);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 cm×2 cm~12 cm×9 cm。采用en bloc切除清创将压疮和慢性骨髓炎病灶组织彻底清除,一期将慢性感染性病灶转变为无菌切口样的新鲜创面,切取面积为10 cm×6 cm~15 cm×9 cm的臀大肌肌瓣转移填塞无效腔。将5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通过局部皮瓣转移闭合。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及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患者压疮及骨髓炎复发情况、患部外观、肌瓣供区继发功能障碍和畸形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0~900(430±150)mL;5例患者进行了术中输血治疗,其中2例患者输入3 U悬浮红细胞、3例患者输入2U悬浮红细胞;8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8~29(23.5±2.0)d。7例患者切口愈合;1例患者翻身过程中切口缝线撕脱,进行二次缝合后愈合。3例进行局部皮瓣转移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6~20个月,8例患者压疮和骨髓炎均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良好、轻度色素沉着、无窦道形成,供区均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结论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治疗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术后压疮和骨髓炎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和外观良好,供区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直肌移位术(SRT)、上直肌移位术联合加强缝线术(SRTA)与垂直肌移位术(VRT)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42例(42只眼)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SRT组(16例),即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SRTA组(13例),即SRT联合Buckley缝线和MRc;VRT组(13例)。分析比较3个组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SRT组、SRTA组、VRT组术后12个月斜视度数分别为(+0.8±5.8)、(+0.8±4.5)、(+1.2±2.5)三棱镜度(PD),均低于术前的(+82.8±17.2)、(+77.7±26.1)、(+71.5±18.6)PD;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斜视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麻痹眼外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如SRT组、SRTA组、VRT组术前外转功能分级分别为(-4.4±0.5)、(-4.4±0.5)、(-4.5±0.5)级,术后12个月分别为(-2.3±0.7)、(-2.2±0.5)、(-2.1±0.6)级;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麻痹眼外转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SRT组[(-0.9±0.6)、(-0.8±0.6)级]与SRTA组[(-1.5±0.5)、(-1.4±0.5)级](t=-2.62、-2.52)、SRTA组与VRT组[(-0.8±0.8)、(-0.6±0.7)级](t=2.62、3.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第一眼位获得立体视患者的比例3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旋转复视、眼前节缺血并发症。SRTA组中2例术后术眼下斜视4~5 PD伴上转轻度落后。结论SRT、SRTA和VRT均能有效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且疗效相当,矫正眼位并能改善患者外展功能,恢复双眼视功能,疗效稳定,术后较少出现垂直及旋转斜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接收的小儿肠套叠疑似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确诊54例)为金标准,对全部患儿分别行腹部超声诊断、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符合度为95.00%,灵敏度为96.30%,特异度为83.33%,腹部超声诊断符合度为80.00%,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50.00%,前者诊断符合度显著高于后者(P<0.05)。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效果理想,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致患者死亡的2个主要并发症。虽然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使用降低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但在功能性治愈方面仍收效甚微。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CHB的治疗策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策略分为感染相关治疗策略和免疫相关治疗策略,前者靶向病毒的生命周期,在病毒进入、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核衣壳组装、病毒释放等环节发挥作用,后者靶向宿主的免疫应答,在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等环节发挥作用。现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这些最新成果进行回顾和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单纯性肥胖治疗中联用穴位埋线及耳穴埋丸法施治的疗效。方法: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于2020年8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采取随机信封法分组,将35例接受常规针刺疗法病患设为对照组,治疗1周3次,1个月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另一组设为观察组,病患数为35例,治疗方式是联用穴位埋线与耳穴埋丸法,穴位埋线每2周1次,耳穴埋丸每4天1次,共治疗2个月。观察指标为体重、BMI指数及患者的腰围、臀围。结果:观察组病患体质量与BMI指数低于对照组病患,观察组病患腰围及臀围指标比对照组病患低(P<0.05)。结论:以穴位埋线及耳穴压丸法联合施治,可有效减轻病患体质量,同时还能降低其体围,可作为一种较理想减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干预在单胎头位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单胎头位阴道分娩产妇,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