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6月至2018年2月期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住院AMI合并C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发病28 d全因死亡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8例AMI合并CS患者,28d时共有128例患者死亡,短期全因死亡率为64.6%。与存活比较,死亡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体质量更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更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更低,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比例更高,合并高血压病、二尖瓣返流、消化道出血及昏迷比例更高,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此外,与存活相比,死亡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动脉血酸碱度(pH)及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更低,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水平、血钾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D-二聚体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降低[比值比(OR)0.914, 95%可信区间(CI)0.849~0.984, P=0.017)、动脉血pH降低(OR 0.021, 95%CI 0.01~0.614, P=0.025)及血肌酐升高(OR 1.016, 95%CI 1.006~1.025, P=0.002)是AMI合并CS患者发病28 d内全因死亡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MI合并CS患者全因死亡率较高,入院时收缩压、动脉血pH及血肌酐是其发病28d内全因死亡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原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置入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患者术后4年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FUTURE I研究4年随访结果。FUTURE I研究是一项评估Firesorb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行性、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前瞻性、单中心、非盲法首次人体试验。2016年1至3月在阜外医院入选原发、原位、单支、单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45例。成功置入Firesorb支架后,以2∶1比例随机分为队列1(n=30)和队列2(n=15)。队列1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2年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队列2患者在术后1、3年时进行上述检查。所有纳入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1、6个月及1、2、3、4、5年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靶病变失败(TL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包括患者相关临床复合终点(PoCE,包括全因死亡、所有的心肌梗死、所有的血运重建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成功置入Firesorb支架患者,年龄为(54.4±9.3)岁,其中男性35例(77.8%)。随访4年时队列1中10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其中2例患者置入支架已经完全降解吸收,其他8例患者与队列2中患者3年时OCT图像比较,支架降解程度增加,未见任何支架贴壁不良。4年临床随访率为100%。45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PoCE事件(4.4%),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1 天发生了非靶血管心肌梗死、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并且于术后2年再次发生靶血管非靶病变血运重建;另1例患者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进行了非缺血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4年随访期间无TLF、明确或可能支架内血栓事件。结论在置入Firsorb支架术后4年时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架完全降解吸收。Firesorb支架治疗简单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首次人体试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期连续2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第1次冠状动脉造影时记录到了至少1处冠状动脉非靶病变,依据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收集纳入患者基线(第1次冠状动脉造影时)及随访时(第2次冠状动脉造影时)的人口学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2次冠状动脉造影时非靶病变特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通过对比2次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结果判断冠状动脉非靶病变是否进展,记录纳入患者血运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是否影响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发生,并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亚中进一步分析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bA1c界值。结果共纳入1 255例患者,男性1 003例(79.9%),年龄(58.0±9.7)岁。其中糖尿病486例,非糖尿病769例。随访(14.8±4.5)个月。与非糖尿病比较,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比例较低,体重指数较高,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和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例均较高(P均<0.05)。糖尿病患者基线和随访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内皮素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都高于非糖尿病P均<0.01)。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病变进展[20.0%(97/486)比18.5%(142/769),P=0.512]、病变血运重建[13.2%(64/486)比15.9%(122/769),P=0.190]、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1.9%(9/486)比1.3%(10/769),P=0.436]方面差异统计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不是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在糖尿病患者中,基线HbA1c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独立危险因素(HR=1.160,95%CI 1.009~1.333,P=0.037);ROC曲线显示,HbA1c临界值为6.5%(曲线下面积0.57,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24.2%,P=0.046);HbA1c≥6.5%患者出现病变进展概率约为HbA1c<6.5%患者2.8倍(HR=2.838,95%CI 1.505~5.349,P=0.001)。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HbA1c<6.5%糖尿病患者病变进展风险更低(HR=0.469,95%CI 0.252~0.872,P=0.012)。另外,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靶病变血运重建独立危险因素(HR=1.962,95%CI 1.012~3.803,P=0.046)。结论合并糖尿病不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但HbA1c升高是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非靶病变 血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