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烧伤深度识别模型并测试其效果。方法在本诊断试验评价研究中,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下称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21例烧伤患者伤后48 h内创面照片484张,采用随机数字编号。采用图像查看软件圈出目标创面,由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3名具有5年以上专科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判断烧伤深度,用不同颜色标记浅Ⅱ度、深Ⅱ度或Ⅲ度烧伤后,按224×224像素的尺寸切割得到完整大小的图像块5 637张。采用图片生成器将3种深度烧伤图像块均扩充至10 000张后,将每种烧伤深度图像块按7.0∶1.5∶1.5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在Keras 2.2.4 Python 2.8.0版本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残差网络ResNet-50构建人工智能烧伤深度识别模型,输入训练集进行训练,利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调整、优化。利用测试集测试构建的模型识别各类烧伤深度的准确率,计算精确率、召回率及F1指数;通过降维工具tSNE将测试结果降维可视化生成二维tSNE云图,观察各类烧伤深度分布情况;根据模型对3种烧伤深度识别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绘制出相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1)经测试集测试,人工智能烧伤深度识别模型识别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的精确率分别为84%(1 095/1 301)、81%(1 215/1 499)、82%(1 395/1 700),召回率分别为73%(1 095/1 500)、81%(1 215/1 500)、93%(1 395/1 500),F1指数分别为0.78、0.81、0.87。(2)tSNE云图显示,人工智能烧伤深度识别模型测试集测试结果中不同烧伤深度之间总体重叠较少,其中浅Ⅱ度与深Ⅱ度、深Ⅱ度与Ⅲ度烧伤之间重叠相对较多,而浅Ⅱ度与Ⅲ度烧伤之间重叠相对较少。(3)人工智能烧伤深度识别模型识别3种烧伤深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94。结论采用ResNet-50网络建立的人工智能烧伤深度识别模型可较准确地识别烧伤患者早期创面照片中烧伤深度,特别是浅Ⅱ度与Ⅲ度烧伤,有望用于临床烧伤深度辅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烧伤 早期诊断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烧伤深度识别
  • 简介:摘要:综述了微胶囊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认为微胶囊技术能在提高或保留中药原本药性的同时增加或提供其他性能,对于进一步扩展中药材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微胶囊 中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突触蛋白-Ⅰ(synapsin-Ⅰ)磷酸化在herkinorin减轻新生小鼠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新生cPKCγ+/+和cPKCγ-/- C57BL/6J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7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种神经元各分为3组(n=5):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和herkinorin组(H组)。采用氧糖剥夺1 h、复氧复糖24 h的方法制备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模型。H组于氧糖剥夺即刻加入herkinorin 10 μmol/L,孵育1 h,氧糖剥夺结束时洗脱。复氧复糖24 h时收集神经元,采用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神经突起数量及树突长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元synapsin-Ⅰ和磷酸化synapsin-Ⅰ(p-synapsin-Ⅰ)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和H组cPKCγ+/+小鼠和cPKCγ-/-小鼠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突起数量减少,树突长度缩短,神经元p-synapsin-Ⅰ表达下调(P<0.05);与OGD/R组比较,H组cPKCγ+/+小鼠神经元存活率增加,神经突起数量增多,树突长度增长,神经元p-synapsin-Ⅰ表达上调(P<0.05),H组cPKCγ-/-小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KCγ+/+小鼠和cPKCγ-/-小鼠3组间神经元synapsin-Ⅰ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kinorin可通过降低cPKCγ膜转位水平,抑制synapsin-Ⅰ磷酸化,减轻新生小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

  • 标签: 突触蛋白类 细胞低氧 婴儿,新生 蛋白激酶C Herkino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