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摘要:综述了微胶囊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认为微胶囊技术能在提高或保留中药原本药性的同时增加或提供其他性能,对于进一步扩展中药材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胶囊;中药;应用
微胶囊技术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材料包裹起来形成微小粒子,其中包裹在内层的物质为芯材,外部成膜的材料为壁材。通过采用微胶囊技术可以保持芯材的性能稳定,如改善芯材的外观、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及反应活性、热敏性、光敏性等化学性质,或使芯材具有特定功能如缓释、靶向等,因此,微胶囊技术目前在生物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中药微胶囊的芯材多为药物活性成分,是医药用微胶囊的主体,本文主要介绍微胶囊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新剂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1微胶囊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能
通过微胶囊化以改变药物的状态、质量等物理性能,常见的是将液态药物微胶囊化,进而得到外观为固体、内核仍为液体的产品,在很好地保持了液态药物的特性的同时,其储存、密度等性能发生改变,最终使药品的整体性能提高。丁芳芳等[1]制备了苍术油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其微胶囊工艺在不改变其抑菌性能的前提下将苍术油变为固体粉末,解决了其储存过程中易变质的问题。张婉清等[2]为提高桉叶精油的稳定性制备了桉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研究表明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较高,桉叶精油由液态转变为固体,储存稳定性提高。李晓君等[3]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了紫苏籽油/紫苏蛋白粉-麦芽糊精微囊,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微囊包埋率较高,且微囊感官性状良好,储藏稳定性强。朱小勇等[4]采用喷雾造粒技术制备紫苏籽油/酪蛋白酸钠微胶囊,研究表明紫苏籽油/酪蛋白酸钠微胶囊的稳定性良好。李杰等[5]采用β-环糊精包裹制备山茱萸黄酮微胶囊,稳定性试验发现微胶囊贮存稳定性较好。
梁博等[6]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茶油/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分散性、流动性、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均较好,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符合人体消化吸收特性,微胶囊化提高了茶油的消化吸收效果。赵梦月等[7]制备得到蛋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光谱分析表明,山茱萸黄酮完整地封装在胶囊内,在保证其生物活性的同时,其感官价值和稳定性良好。朱启鹏等[8]以生姜、枸杞、栀子的混合醇提物为芯材,以变性淀粉、麦芽糊精及两者混合分别与明胶混合作为壁材制备微胶囊,结果表明,微胶囊化能明显降低芯材的苦味及吸湿性,芯材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2 微胶囊改变药物的化学性能
解希娜等[9]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黄芩苷/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并对比了黄芩苷包埋前后的抗菌性能,研究表明,包埋前后均抑菌作用较好,但微胶囊能更好地黏附在棉织物表面;洗涤后微胶囊棉织物的抗菌性更优。任瓯越等[10]将金银花精油/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负载在聚乳酸喷熔材料表面,以使聚乳酸喷熔材料具有抗菌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微胶囊浓度增加复合熔喷材料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也逐渐上升,说明金银花精油微胶囊的抗菌性能良好,并能使聚乳酸熔喷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刘星等[11]制备了连翘叶精油微胶囊,与空白组相比,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抗氧化性能明显较好,且随着微胶囊用量的逐渐增大,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3 微胶囊改变药物的释放性能
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药物的释放时间及快慢也对药效有较大影响,采用微胶囊技术可改变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部位,进而提高药效。丁芳芳[12]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阿拉伯胶/雷公藤微胶囊。在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测定了微胶囊的药物释放性能。同时对比了明胶、壳聚糖、聚乳酸三种壁材雷公藤提取物微胶囊[13],研究表明三种壁材微胶囊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但其溶出速度有所不同。王菲等[14]以酵母细胞为壁材,苍耳子黄酮为芯材制备微胶囊。结果表明苍耳子黄酮微胶囊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可达9 d,可能与微胶囊的缓释有关。冯慧渝等[15]制备了包埋率较高的黄素微胶囊,通过采用姜黄素微胶囊灌胃番泻叶诱导的腹泻小鼠表明,该微胶囊能具有抗炎和抗氧化和共同作用,进而能有效干预小鼠腹泻。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及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中药在食品、纺织工业品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微胶囊化的特殊性能,因此,中药微胶囊化能在提高或保留中药原本药性的同时,提高其性能,这对于进一步扩展中药材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芳芳,乔倩,宋玉.苍术油微胶囊制备及其对空气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05):321-323+326.
[2]张婉清,
缪宏超.织物芳香、抗菌整理桉叶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9):17-18+23.
[3]李晓君,韩飞燕,张志军,等.紫苏籽油微囊粉的制备[J].食品科技,2018,43(12): 212-217.
[4]朱小勇,李建东,潘映霞,等.紫苏籽油微胶囊喷雾造粒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饮料工业,2021,24(04):47-50.
[5]李杰,马艳莉,课净璇,等.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制备及贮存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23,34(06):212-219.
[6]梁博,邵俊鹏,杨帅,等.茶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J].精细化工,2020,37(12):2541-2553.
[7]赵梦月,段续,任广跃,等.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制备工艺及性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3,49(07):181-189.
[8]朱启鹏,李晓东,刘璐,等.微胶囊化生姜、枸杞、栀子提取物的ACE抑制率、苦味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22):47-54.
[9]解希娜,王春红,刘星,等.黄芩苷抗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对棉织物的整理[J].上海纺织科技,2024,52(01):20-24+29.
[10]任瓯越,钟辉辛,孙辉,等.金银花精油微胶囊复合/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05):658-663.
[11]刘星,丁琨,李冠文,等.连翘叶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对油脂抗氧化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20,20(06):76-83.
[12]丁芳芳.壳聚糖-阿拉伯胶/雷公藤微胶囊的制备[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35(04):27-29+41.
[13]丁芳芳,王飞娟.三种壁材的雷公藤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比较[J].中医药导报,2017,23(18):59-60.
[14]王菲,霍笑康,汪嘉麒,等.苍耳子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冷鲜肉涂膜保鲜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20,49(10):2541-2544+2548.
[15]冯慧渝,许瀛引,张志远,等.姜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腹泻干预效果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7):231-241.
基金项目:2023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312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