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月— 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2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133例;年龄32~102岁[(76.0±11.9)岁]。213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例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1例接受外固定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判断DVT发生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远端血栓、近端血栓混合血栓。根据术前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术前82例(37.6%),术后128例(58.7%)]非血栓组[术前136例(62.4%),术后90例(41.3%)]。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DVT部位及转归情况。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包括患者般资料、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输血量、失血量、输液量、引流量及血清学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为37.6%,术后DVT发生率上升到58.7%,血栓类型以远端DVT为主,分别占术前术后深静脉血栓86.6%90.6%,术后有2.8%远端DVT延伸至腘静脉以上,23.4%患者术前没有血栓形成,而在术后出现远端、近端或混合DVT(分别为22.0%、0.5%0.9%)。没有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栓组与术前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骨折侧别、合并其他疾病、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入院D-二聚体入院C-反应蛋白(CRP)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至住院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组与术后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骨折侧别、合并其他疾病发病率、体重指数、住院时间、ASA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量、失血量、输液量、引流量、入院时D-二聚体入院时CRP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D-二聚体、术后1 d D-二聚体,术后5 d D-二聚体水平和术后5 d CRP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至入院时间(OR=1.137,95%CI 1.002~1.290,P<0.05)术后1 d D-二聚体(OR=1.087,95%CI 1.033~1.142,P<0.05)与术后DVT显著相关。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栓类型以远端DVT为主,骨折至住院时间是术前术后DVT形成独立危险因素,骨折至手术时间是术前DVT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早期入院早期手术)可能会降低DVT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