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现阶段,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资源之一,是推动社会经济实现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慧林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林业监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智慧林业主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对错综复杂的林区环境进行监控,并收集森林环境数据,以实现监测森林整体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智慧林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准确定位森林火灾发生区域及森林火灾自动报警,还在病虫害监测预警、林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阻碍了智慧林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章从智慧林业中物联网技术的概述分析入手,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业内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简介:摘要:现阶段,林业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多重作用。近年来,为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各林区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且成效显著。然而,林业管理工作较为繁杂,仅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很难高效完成管理工作。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方式暴露出时效性差、效率低、精度不高且费时费力等问题,既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又严重影响了林业管理的有效性。借助3S技术开展林业资源动态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林业病虫害监测、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等工作,既弥补了以往传统技术手段存在的缺陷,又提升了林业管理技术水平,对林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章从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优势入手,分析了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运用,以期为业内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46例巨灶型骨髓瘤(MFMM)患者临床特征、化验及检查结果、具体治疗方案、疗效及生存等临床资料,并按照诊断时间、治疗方案匹配,选择92例经典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作为对照组。在1 137例MM患者中,符合MFMM诊断标准患者46例(4.0%),中位年龄56岁,与经典MM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MFMM组41例(89.1%)患者为ISS分期Ⅰ、Ⅱ期,仅5例(10.9%)患者为ISS Ⅲ期,而对照组49例(53.3%)患者为ISS Ⅲ期(P<0.05);所有MFMM患者均为R-ISS分期Ⅰ、Ⅱ期。MFMM组20例患者初诊时可见髓外浆细胞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3.5% 比 18.5%,P<0.05)。MFMM组较少出现高危遗传学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15.8% 比 32.2%,P=0.058);MFMM组患者t(11;14)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4% 比 9.4%,P<0.05)。MFMM组与对照组患者诱导治疗方案、自体移植率相似,MFMM组中最佳疗效达CR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8.3% 比 60.9%,P<0.05);截至2021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37.9个月,MFMM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77.5个月 比 39.8个月,P<0.05),总生存期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未达到 比 68.2个月,P<0.05)。骨髓浆细胞数量、不同新药治疗对MFMM患者生存结局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应用VRD为诱导治疗方案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评估疗效及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并根据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及是否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分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NDMM患者87例,年龄[M(Q1,Q3)]为56(51,61)岁,其中男51例(58.6%)、女36例(41.4%)。诱导治疗2疗程后总有效率(ORR)为95.9%(71/74),深度缓解[≥完全缓解(CR)]率为13.5%(10/7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为51.3%(38/74);诱导治疗4疗程后ORR为95.2%(60/63),深度缓解率和VGPR及以上比例分别上升至46.0%(29/63)和77.7%(49/63)。根据患者(≤65岁)是否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39例)和未移植组(36例)。移植组患者诱导治疗后88.8%(32/36)患者达VGPR及以上,深度缓解率达55.5%(20/36),移植后该比例分别增加至97.1%(34/35)和77.2%(27/35)(88.8%比97.1%,P=0.174;55.5%比77.2%,P=0.055),骨髓MRD阴性率由44.4%(16/36)提升至77.8%(28/36)(P=0.004)。未移植组患者中位诱导疗程(4疗程)后≥VGPR为74.2%(23/31),35.5%(11/31)的患者达深度缓解,MRD阴性率37.0%(10/27)。移植组患者最佳疗效达CR的患者比例(34/38)高于未移植组(17/32)(89.5%比53.1%,P<0.001),且移植组患者(29/37)获得骨髓MRD阴性的比例高于未移植组(16/29)(78.4%比55.2%,P=0.045)。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6.3(20.8,3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中位总生存(OS)期均未达到,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8.4%和87.2%。标危组和高危组、移植组和未移植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期和中位OS期。结论VRD诱导方案对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及显著的生存获益,VRD诱导治疗后序贯ASCT对加深患者的缓解深度、促进MRD阴性、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相关毒性也越来越引起重视。ICIs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rAEs)和输注反应。大多数irAEs比较轻微,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严重的irAEs发病率低,起病凶险,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临床诊断原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挽救化疗获部分缓解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继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维持治疗。过程中延迟出现胸闷乏力、黑朦、腹泻、血糖增高以及心肌酶学异常,后续出现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综合考虑合并irAEs,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迅速恶化。本例提示临床应用PD-1抑制剂的患者存在出现延迟性irAEs的可能,需要加强警惕,尽早诊断治疗。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及多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疑诊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常规骨髓及淋巴结检查均无异常淋巴细胞克隆证据。进一步排查发现患者多种免疫球蛋白升高、直接库姆实验阳性、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仍提示免疫异常相关疾病。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流式细胞学检测CD3+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升高,基因突变二代测序提示FAS基因热点突变,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ALPS为罕见病,常规检查仍不能确诊患者,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流式检测及深度二代基因测序可提供帮助。该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激素减量病情平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5例由硼替佐米引起的CNS毒性患者并结合现有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5例患者中有4例在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了中枢性发热,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周身无汗、未能找到感染病灶、对退热药不敏感,停用硼替佐米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中有3例伴随顽固性低钠血症,1例明确诊断为抗利尿不当综合征(SIAD),可能是硼替佐米同时影响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抗利尿激素神经分泌细胞所致。1例患者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表现为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障碍,头CT示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密度减低,停用硼替佐米后患者症状消失且未再复发。此外,我们还发现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硼替佐米CNS毒性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硼替佐米的CNS毒性非常罕见,表现为3种形式:SIAD、PRES和中枢性发热,及时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不可逆的神经并发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