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风险较高,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估护理干预在防止和控制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症的效果。通过对自身实施护理干预的糖尿病患者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其人口统计信息、胰岛功能保留、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等都有显著改善。研究结果显示,适度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广使用该干预方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静脉麻醉的效果比较及对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8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40例(丙泊酚组),采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40例(依托咪酯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依托咪酯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 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言语应答时间均明显短于丙泊酚组[(57.48 ± 2.63) s比 (86.17 ± 7.41) s、(4.39 ± 2.56) min比(6.42 ± 2.58) min、(5.39 ± 2.56) min比(9.42 ± 2.58) min、(5.21 ± 1.99) min比(8.75 ± 2.54) min和(8.39 ± 2.56) min比(13.42 ± 2.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气腹后0.5、1.0和1.5 h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插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78.42 ± 4.6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74.11 ± 6.63) mmHg、(132.86 ± 8.71) mmHg比(111.24 ± 3.56)mmHg和0.982 ± 0.032比0.953 ± 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17.5%(7/40)比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效果更好,有效抑制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释放,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静脉麻醉的效果比较及对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8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40例(丙泊酚组),采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40例(依托咪酯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依托咪酯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 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言语应答时间均明显短于丙泊酚组[(57.48 ± 2.63) s比 (86.17 ± 7.41) s、(4.39 ± 2.56) min比(6.42 ± 2.58) min、(5.39 ± 2.56) min比(9.42 ± 2.58) min、(5.21 ± 1.99) min比(8.75 ± 2.54) min和(8.39 ± 2.56) min比(13.42 ± 2.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气腹后0.5、1.0和1.5 h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插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78.42 ± 4.6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74.11 ± 6.63) mmHg、(132.86 ± 8.71) mmHg比(111.24 ± 3.56)mmHg和0.982 ± 0.032比0.953 ± 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17.5%(7/40)比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效果更好,有效抑制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释放,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腮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s,IDC)为罕见的、预后良好的涎腺肿瘤。临床及病理医师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缺乏经验,急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报道了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IDC。患者男性,48岁,因“发现左侧腮腺区肿物2个月”入院。B超检查示:左侧腮腺内实性肿物,考虑腮腺混合瘤。完善术前准备后,全身麻醉下行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IDC(低级别)。术后伤口恢复良好,随访7个月未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植入人工面神经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眼轮匝肌闭眼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将人工面神经植入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体内,于术后第7、28天,监测患侧眼轮匝肌刺激闭合阈及患侧与健侧眼轮匝肌运动的同步性,并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人工面神经植入术后第7、28天,实验兔患侧眼轮匝肌的闭合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观察期间,刺激健侧眼睑20次诱发健侧闭眼,未发现健侧未动而患侧运动的情况;植入第7天和第28天,患侧与健侧同步运动的同步率在19/20~2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人工面神经系统具备工作状态稳定、刺激运动效果同步性高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动物的眼轮匝肌的闭眼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人工面神经(artificial facial nerve,AFN)诱发单侧失神经支配兔的口轮匝肌收缩,探讨AFN诱发闭口时刺激电流的最适参数匹配组合情况。方法按照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在不同时间点于清醒状态下经AFN体内刺激兔患侧口轮匝肌诱发其收缩,记录各组合下阈刺激、峰刺激的电流强度值,进而比较不同组合下刺激消耗的总电荷量。结果比较不同刺激频率、脉宽匹配组合下AFN的阈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及峰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发现不同组间的频率因素、脉宽因素以及频率与脉宽的交互作用因素对总电荷的影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当AFN刺激频率为60 Hz,刺激波宽为100 μs时,在达到有效诱发麻痹口轮匝肌收缩的前提下,输出刺激电流强度相对最低、消耗的总电荷量最低,适合作为满足AFN低功耗要求的优选刺激参数组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