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腹腔占位的生后转归及预后。方法回顾纳入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30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腹腔占位病例,分析这些病例的产前超声表现、生后治疗、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首次产前超声发现腹腔占位中位孕周为36周(28~39周)。生后确诊为肝脏来源16例(肝血管瘤14例、肝母细胞瘤2例),腹膜后来源13例(神经母细胞瘤6例、畸胎瘤4例、肾上腺血肿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肾毛细血管增生症1例),胃肠道来源畸胎瘤1例。产前超声诊断腹腔占位起源部位的准确率为73%(22/30),其中肝脏及肝外来源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3/16和9/14;良性肿瘤占73%(22/30),恶性肿瘤(肝母细胞瘤2例和神经母细胞瘤6例)占27%(8/30)。15例良性肿瘤患儿(肝血管瘤及肾上腺血肿)生后密切随访或药物治疗,其中13例明显缩小或消退,另2例肝血管瘤稳定;14例患儿(神经母细胞瘤6例、肝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和肾毛细血管增生症1例)经手术治疗或术后联合化疗预后良好;1例肝母细胞瘤患儿新生儿期家属即放弃治疗后死亡。总体存活率为97%(29/30),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4~60个月)。结论对于胎儿腹腔占位起源部位,产前超声具有较高准确率,生后密切随诊及时处理,转归及预后良好。

  • 标签: 腹部肿瘤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疾病 预后
  • 简介:<正>产前诊断技术分临床和实验室技术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临床方面主要是指各种侵入产前诊断技术,即在尽可能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胎儿的组织,对这些组织进行分析,可以对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DNA分析和酶学分析,从而对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和先天性代谢病进行产前诊断。比较常见的侵入产前诊断技术包括早孕期经腹B超引导下绒毛活检技术、羊膜腔穿

  • 标签: 诊断技术 侵入性 产前诊断 胎儿镜检查 细胞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肝内静脉输血术在胎儿贫血宫内输血中的可行及安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诊治及分娩的胎儿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治疗过程中单一输血途径的胎儿按输血途径的不同,分为肝内静脉输血组和脐静脉输血组,比较两组胎儿结局及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8例贫血胎儿共行宫内输血术97例次,其中肝内静脉输血组16例(31例次),脐静脉输血组32例(66例次)。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史等一般情况及首次输血前胎儿水肿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内静脉输血组后壁或侧壁胎盘占14/16,明显高于脐静脉输血组的78%(25/32,P<0.01)。肝内静脉输血组和脐静脉输血组的活产率分别为13/16和75%(24/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静脉输血组输血术前胎儿水肿比例显著高于脐静脉输血组[分别为55%(17/31)和24%(16/66),P<0.05]。肝内静脉输血组和脐静脉输血组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脐静脉输血组的穿刺针滑脱率(5%,3/66)、一过胎心率异常(11%,7/66)的发生率均高于肝内静脉输血组[分别为0和3%(1/31)],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后24 h内胎儿丢失、术后7 d内胎膜早破、感染及紧急剖宫产术等其他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胎儿肝内静脉输血术对于治疗胎儿贫血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对术者穿刺技术及胎儿体位要求相对较高,建议在有经验的胎儿治疗中心进行。

  • 标签: 贫血 胎儿疾病 输血,子宫内 肝静脉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TRAP)序列征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RFA治疗的TRAP序列征病例,共59例。分析这些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围产儿近远期结局以及母体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年龄(28.4±4.0)岁,TRAP序列征初次诊断孕周为(17.0±4.1)周,其中23例(39.0%)于孕16周前诊断。(2)45例(76.2%)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双胎,5例(8.5%)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 MCMA)双胎,4例(6.8%)为单绒毛膜三羊膜囊(monochorionic triamniotic, MCTA)三胎,5例(8.5%)为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 DCTA)三胎。54例(91.5%)为无头无心型,4例(6.8%)为部分头无心型,1例(1.7%)为无定形无心型。(3)RFA相关的母体并发症主要是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 PPROM)[25.4%(15/59)],其中7例(11.9%)早于孕28周,5例(8.5%)发生于孕28~34周。6例因PPROM导致胎儿丢失。RFA术后1周、2周、1个月内PPROM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1%(3/59)、6.8%(4/59)和10.2%(6/59)。本研究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出血需要输血、胎盘早剥、败血症及肠穿孔等并发症。(4)术后孕期MRI随访均未发现胎儿神经系统异常。59例自RFA手术至终止妊娠的时间为(14.9±7.1)周。59例中,12例(20.3%)术后泵血胎儿丢失,47例(79.7%)继续妊娠至分娩,生后28 d均存活(包括18例早产儿和29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收住NICU,其中发生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1例,治疗后均康复。(5)59例患者中的56例(94.9%)在孕16周后宫内干预,泵血胎儿存活率为78.6%(44/56)。3例(5.1%)在孕16周前宫内干预,泵血胎儿均存活。(6)45例MCDA胎儿中,37例(82.2%)存活,分娩孕周为38.0(26.5~41.0)周;5例MCMA中的3例存活,分娩孕周为33.5(32.0~37.0)周;9例三胎中,7例存活,分娩孕周为37.1(29.2~40.0)周。(7)59例中,23例(39.0%)RFA术中穿刺针穿过胎盘,36例(61.0%)穿刺针避开了胎盘。剔除4例术后要求引产的病例后分析发现,不论RFA手术中穿刺针是否穿过胎盘,泵血胎儿PPROM、胎死宫内及生后28 d存活等结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随访至2019年12月,47例存活泵血儿生长发育正常,未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RFA是治疗TRAP序列征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泵血胎儿的围产结局。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射频消融术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预测双胎妊娠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早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11+0~13周+6的双胎妊娠孕妇。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子宫动脉PI,随访妊娠结局和子痫前期的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34孕周)、晚发型子痫前期(≥34孕周)、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组,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4组间PI中位数倍数及其异常(≥P90)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子宫动脉PI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 223例孕妇,剔除185例不符合分析标准者后,共1 038例双胎妊娠孕妇纳入分析,包括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231例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807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晚发型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47%(36/1 038)、7.03%(73/1 038)和2.79%(29/1 038)。早发型子痫前期、晚发型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和正常组孕妇早孕期子宫动脉PI中位数倍数[M(P25~P75)分别为1.06(0.80~1.32)、1.05(0.75~1.30)、0.99(0.73~1.23)和1.03(0.80~1.27),χ2=0.396,P=0.941]及其异常率[8.33%(3/36)、6.85%(5/73)、13.79%(4/29)和10.11%(91/900),Fisher精确概率法,P=0.7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中正常组的PI中位数倍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04(0.81~1.29)与1.03(0.79~1.27),χ2=0.095,P=0.758]。早孕期子宫动脉PI对于双胎妊娠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较有限,预测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4(95%CI:0.413~0.615)、0.499(95%CI:0.428~0.570)和0.530(95%CI:0.418~0.643)。结论早孕期子宫动脉PI预测双胎妊娠早发型、晚发型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较有限。

  • 标签: 子痫前期 妊娠,双胎 妊娠初期 子宫动脉 搏动血流 预测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