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优化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增强CT(CECT)图像质量和提升血管壁测量精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2例进行低辐射剂量体部CECT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扫描管电压100 kVp,将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100%ASIR-V、DLIR重建为0.625 mm的薄层图像。主观评价由两名医师采用5分法评估整体图像噪声、血管壁的显示能力以及诊断信心指数。客观评价测量各组图像血管壁厚度,计算测量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同时计算对比噪声比。使用Friedman检验比较4组图像间主观评分的差异,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比较客观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整体噪声方面100%ASIR-V、DLIR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图像评分均高于FBP、50%ASIR-V(P均<0.05),血管壁显示能力与诊断信心指数DLIR优于其他图像(P均<0.05)。客观测量结果显示,DLIR图像管壁厚度标准差和CV小于其他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0%ASIR-V与DLIR间血管噪声值、肌肉噪声值、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低于FBP和50%ASIR-V图像(P均<0.05)。与50%ASIR-V图像相比,DLIR图像的CV降低了22.9%,对比噪声比提升了46.8%。结论DLIR可改善大动脉炎患儿的CECT图像质量,提升血管壁的测量精度,使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成为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