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保守治疗方案高脂血症胰腺炎临床效果及肠道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确诊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63例,于2019年7月~2021年8月开展临床治疗研究,患者随机分组后,1组(n=32)行常规保守治疗,2组(n=31)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患者血清淀粉酶、CRP、甘油三酯水平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病症缓解时间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2组血清淀粉酶、CRP、甘油三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AMS、CRP、TG、肠道功能恢复、腹痛缓解及住院时间均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高脂血症胰腺炎保守治疗中联合应用,患者血脂、血清淀粉酶调节具有积极意义,可快速缓解机体炎症表现,促进其肠道功能恢复,提升康复质量。

  • 标签: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保守治疗 临床效果 肠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骨组织稳态受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动态平衡所调节,RA及骨转移瘤等病理状态下,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使骨代谢失去平衡,导致骨组织过度吸收进而导致骨破坏。趋化因子骨破坏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其中含有ELR(Glu-Leu-Arg)结构域CXC趋化因子可与CXCR1或CXCR2结合,参与破骨细胞活化过程调节,同时也可影响成骨细胞功能。本文主要针对CXCLs/CXCR1/2轴RA及骨转移瘤等病理过程中骨代谢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破骨细胞 关节炎,类风湿 CXCR1 CXCR2 骨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1调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意义。方法选取济南朋悦生物有限公司提供2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无特定病原体级,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表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PN组、DPN+信号通路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DAPT)组,每组8只。分别观察比较造模后1、4、8周三组大鼠般情况、血糖、体质量、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足底热痛阈值情况变化及各组SD大鼠坐骨神经甲苯胺蓝染色。采用免疫荧光检测DAPT大鼠坐骨神经Notch1、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磷酸酶(PTEN)/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影响。结果造模后8周DPN组DPN+DAPT组大鼠血糖[(22.16±4.77)mmol/L、(17.16±4.43)mmol/L]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6.28±0.51)mmol/L],且DPN+DAPT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同期DPN组;造模后4、8周,DPN组、DPN+DAPT组大鼠体质量[(250.00±7.48)g、(250.38±11.02)g,(274.75±9.15)g、(311.50±7.89)g]均显著低于正常组[(363.00±8.98)g、(408.75±16.14)g],且DPN+DAPT组大鼠体质量高于DPN组;造模后4、8周,DPN组、DPN+DAP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25.50±2.56)m/s、(28.13±1.96)m/s,(24.75±1.91)m/s、(32.25±2.44)m/s]显著低于正常组[(38.00±3.70)m/s、(41.25±2.71)m/s],且DPN+DAP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DPN组;造模后4、8周,DPN组、DPN+DAPT组大鼠足底热痛阈值[(26.63±3.54)s、(22.50±2.56)s,(28.50±5.10)s、(21.00±3.02)s]显著高于正常组[(12.88±1.13)s、(13.50±2.01)s],且DPN+DAPT组大鼠足底热痛阈值低于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8周DPN组病变髓鞘比例高于正常组,DPN+DAPT组病变髓鞘比例低于DPN组;DPN组Notch1、mTOR、Akt绿色免疫荧光强度强于正常组,DPN+DAPT组绿色免疫荧光强度弱于DPN组;DPN组PTEN绿色免疫荧光强度弱于正常组,DPN+DAPT组绿色免疫荧光强度强于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可能通过激活PTEN/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DPN大鼠发病,对于改善DPN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Notch1信号通路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otch1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6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10±10)g,体质量范围为200~220 g,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DPN组DAPT组,每组8只。SD大鼠适应喂养1周后DPN组DAPT组每只按65 mg/kg标准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模型,常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钠缓冲液。3 d后测尾静脉随机血糖≥16.7 mmol/L证明STZ注射成功,经进步检测血糖≥16.7 mmol/L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糖尿病鼠模型建立后2周予DAPT组大鼠以0.1 mg/(kg·d)DAPT腹腔注射,连续3 d。检测全部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痛温觉阈值,检测Notch1、Ras同源基因家族激酶(ROCK)1、ROCK2表达。结果DPN组7 d血糖[(17.63±0.41)mmol/L]、14 d血糖[(17.95±1.22)mmol/L]、30 d血糖[(20.81±3.21)mmol/L]60 d血糖[(26.08±3.56)mmol/L]高于常规组[(6.35±0.72)mmol/L、(6.33±0.62)mmol/L、(6.05±0.74)mmol/L、(7.54±0.65)mmol/L];DAPT组60 d血糖水平[(21.17±1.44)mmol/L]低于DPN组[(26.08±3.56)mmol/L];DPN组30 d体质量[(217.61±18.35)g]、60 d体质量[(200.75±13.19)g]小于常规组[(308.25±16.72)g、(344.13±15.34)g];DPN组60 d坐骨神经传导速度[(36.25±2.82)s]慢于常规组[(50.25±1.67)s];DAPT组60 d坐骨神经传导速度[(40.63±3.70)m/s]快于DPN组[(36.25±2.82)m/s];DPN组60 d热痛觉阈值[(25.50±1.60)s]高于常规组[(14.13±1.25)s];DAPT组60 d热痛觉阈值[(17.25±1.67)s]低于DPN组[(25.50±1.6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病变髓鞘比例较常规组高,DAPT组病变髓鞘比例较DPN组低;DPN组Notch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Notch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DPN组ROCK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ROCK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DPN组ROCK2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ROCK2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抑制剂DAPT可能通过下调ROCKDPN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Notch1 Ras同源基因家族激酶1 Ras同源基因家族激酶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纳入本院门诊接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3例,经中心随机系统分组法区分对照组(n=37)、观察组(n=36)后,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变化差异。结果:(1)临床效果:观察组服药8周后,心绞痛发作频次、疼痛评分及症状持续时间均下降,治疗有效率为97.22%,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心功能:治疗前患者左心功能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左心舒张/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较治疗前下降,左心射血功能(LVEF)较治疗前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确切,可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同时,促进左心功能改善,延缓冠心病进展。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心绞痛 临床效果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科科学合理用血中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60例输血患者,将其中30例患者命名为甲组,剩余30例患者命名为乙组,只对乙组施行输血科监督下合理用血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不合理用血事件发生率为6.66%,其显著低于甲组36.66%(P

  • 标签: 输血科 用血 作用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指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宫腔外种植形成病灶,以盆腔慢性疼痛、不孕及进行加重盆腔粘连为特征,是种妇科特殊疾病。近年来较为高发,虽然是种良性疾病,但具有良性恶性肿瘤混合特征,甚至发生恶变,其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增殖失控,与局部浸润远处转移有关,是激素依赖性疾病。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较为常见肿瘤侵袭转移起始原因,该过程使上皮细胞失去了上皮特征并获得了间质特征。促进EMT发生转录因子有锌指转录因子(Snail)、ZEB等,Snail参与EMT发生相关过程,其EMs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锌指转录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克莫司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治疗中应用与有效。方法:研究2019.7—2021.10期间我院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35例)应用他克莫司治疗,观察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相比对照组(77.14%)要高,对比组间治疗后临床指标水平,观察组ALB(39.89±2.48)g/L指标相比对照组要高,TG(1.09±0.06)mmol/L、CHO(4.22±1.36)mmol/L、PRO(2.01±1.14)g/24h、SCr(70.21±5.24)g/24h指标相比对照组要低,P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全麻苏醒)患者,样本数量选取为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予以分组,组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另组为研究组(手术室综合护理),之后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选取护理时,应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予以干预,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手术室综合护理 躁动发生率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01月连云港市第人民医院需要输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少白组,57例)普通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普通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环孢素康力龙治疗,并输注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剂。在此基础上,少白组均加以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普通组均加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garland rate,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ed blood cell-circulation immune complex,RBC-CIC)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superoxide dismutase,RBC-SOD)]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并对比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少白组普通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C3bRR、RBC-CICRBC-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少白组:(18.36±2.44)%比(13.67±1.98)%,(14.36±2.26)%比(8.38±2.11)%,(70.34±12.68)μg/mg比(50.77±7.69)μg/mg,t值分别为11.268、14.6029.963,P值均<0.05;普通组:(15.72±2.67)%比(13.39±2.14)%,(11.25±2.38)%比(8.42±2.04)%,(65.95±9.42)μg/mg比(51.08±8.61)μg/mg,t值分别为5.141、6.8168.797,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少白组RBC-C3bRR, RBC-CIC,RBC-SODFIB均高于普通组[(18.36±2.44)%比(15.72±2.67)%,(14.36±2.26)%比(11.25±2.38)%,(70.34±12.68)μg/mg比(65.95±9.42)μg/mg,(3.48±0.37)g/L比(2.83±0.41)g/L,t值分别为5.511、7.154、2.0988.886,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T、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少白组:(14.31±2.49)s比(18.25±2.36)s,(35.64±5.15)s比(42.39±4.16)s,(16.65±2.34)s比(19.46±2.66)s,t值分别为8.671、7.6985.988,P值均<0.05;普通组:(16.86±2.57)s比(18.67±2.62)s,(38.61±5.34)s比(41.54±4.31)s,(17.97±2.15)s比(19.35±2.96)s,t值分别为3.723、3.2242.848,P值均<0.05],且治疗后少白组PT、APTT、TT均短于普通组[(14.31±2.49)s比(16.86±2.57)s,(35.64±5.15)s比(38.61±5.34)s,(16.65±2.34)s比(17.97±2.15)s,t值分别为3.155、3.0223.136,P值均<0.05];少白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75%比7.02%),χ2=2.8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少白红细胞输注,较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可以更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且输血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普通悬浮红细胞 免疫功能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基于动态血压监测认知行为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开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分析依据为本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分为甲乙两组(n=48),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结束后,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及服药依从方面呈现,乙组更优P值不足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认知行为治疗开展实施,患者服药依从、血压控制率及靶器官损害均影响意义重大,值得借鉴。

  • 标签: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 认知行为治疗 老年高血压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胎儿左心房后间隙指数及其胎儿单纯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9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会诊中心胎儿单纯TAPVC 26例作为TAPVC组,243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心房后间隙宽度降主动脉内径,并计算左心房后间隙指数(左心房后间隙宽度/降主动脉内径)。分析对照组胎儿左心房后间隙宽度、降主动脉直径左心房后间隙指数与孕周关系。对比分析TAPVC组与对照组胎儿左心房后间隙间隙指数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左心房后间隙左心房后间隙指数鉴别TAPVC对照组胎儿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43例对照组胎儿,左心房后间隙降主动脉内径均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呈明显正相关(rs=0.362、0.648,P<0.05),而左心房后间隙指数与孕周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s=-0.065,P>0.05)。TAPVC组左心房后间隙左心房后间隙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1、34.90,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当截断值为3.6 mm时,左心房后间隙鉴别TAPVC对照组胎儿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100%;当截断值为1.1时,左心房后间隙指数鉴别TAPVC正常胎儿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左心房后间隙指数是诊断胎儿单纯TAPVC敏感指标,有助胎儿单纯TAPVC快速筛查。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左心房后间隙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儿童实际预防接种状况以及几大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本院所在地区集中较多外来人口社区309名年龄不大于六周岁、没有本地户籍并且居住本地时间不大于三流动儿童作为研究组,抽取本地年龄相同309名儿童作为对比组。对比分析我院所在地区的人数均等以流动儿童为主研究组以及以本地儿童为主对比组实际预防接种状况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几大疫苗接种比率都比对比组低,可以得出P<0.05,有极大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儿童没有进行五苗全程免疫接种原因主要有没有深入认识预防接种重要、怀疑接种疫苗产生保护作用、接种时间与儿童父母上班时间相冲、与接种时间错过以及其他原因,分别占比为31.37%、19.56%、11.07%、10.33%以及10.33%。结论本院所在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过小,应通过提升宣教活动力度来保障流动儿童安全。

  • 标签: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率 相关影响因素 分析
  • 作者: 孙琳 徐保平 申阿东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出于安全考虑,喹诺酮类药物儿童中应用比较谨慎。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实际应用中,充分评估风险获益情况下,针对重症感染、耐多药病原菌感染等可酌情使用。因此,现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儿科重症、耐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关节软骨损害及安全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儿童中耐药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儿童重症耐药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氟喹诺酮 儿科 呼吸感染性疾病 安全性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胎儿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中对正常、异常胎心筛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据库中正常异常收缩末期四腔心切面静态图片3 996张动态视频图像450幅作为训练集、测试集验证集,DGACNN模型进行训练、测试验证。①分别选取正常、异常图片各200张,同时对本模型、DGACNN-ALOCC模型及其他达到最先进水平分类模型(Densenet,Resnet50,InceptionV3,InceptionResnetV2)进行识别,并结果进行比较。②胎儿心脏超声医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组,每组3人,分别选取正常、异常图片各100张,让各组医师本模型分别对图像进行识别,每组平均分记为该组分数,比较DGACNN模型与胎儿心脏超声学者识别的结果。结果①假阳性率(FPR)20%范围内时,DGACNN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为0.850,其他各模型识别准确率分别为DGACNN-ALOCC 0.835,Densenet 0.780,Resnet50 0.700,InceptionV3 0.670,InceptionResnetV2 0.650。②FPR20%范围内时,DGACNN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81,其他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DGACNN-ALOCC 0.864,Densenet 0.850,Resnet50 0.822,InceptionV3 0.779,InceptionResnetV2 0.703。③FPR20%范围内时,高级胎儿心脏超声医师组平均识别准确率最高,为0.863,其次为DGACNN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为0.840,高于初级、中级组平均识别准确率0.760、0.807;DGACNN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高于初级、中级高级三组总平均识别准确率(0.810)。结论人工智能技术胎儿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筛查中是可行,且识别准确率较高。

  • 标签: 胎儿超声心动图 人工智能 四腔心切面 筛查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类代谢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2017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4.25亿,预计2045年,糖尿病患者达到6.29亿。持续高血糖会导致心、眼、肾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因此,防治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但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糖尿病并发症中作用机制作综述。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状硬皮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2020年10月20日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例线状硬皮病患者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同时系统回顾国内外文献所发表硬皮病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本例患者为24岁女性,有头皮斑痕样脱发同侧面部凹陷病史10余年,因“2年前出现右侧眼睑无力、下垂,加重1月”就诊,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分析文献报道全部15例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2岁,男女比例为9∶6,表现为线状硬皮病伴有同侧眼睑下垂、同侧面部萎缩颅内脱髓鞘病灶者4例,线状硬皮病合并同侧面部萎缩及颅脑脱髓鞘病灶者3例,线状硬皮病合并大脑半球萎缩2例,线状硬皮病合并同侧面部萎缩3例,线状硬皮病合并同侧面肌痉挛者1例,线状硬皮病合并胸腹部硬化性斑2例,线状硬皮病并癫痫发作并脑白质脱髓鞘病灶者2例。治疗方面,单纯应用激素治疗者有6例,单纯应用甲氨蝶呤者2例,激素合并甲氨蝶呤治疗者1例,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2例,行骨重建手术3例,长波紫外线光疗治疗1例,应用维生素治疗1例。结论硬皮病患者可以出现同侧面部萎缩、同侧眼睑下垂和面肌痉挛等表现,累及神经系统可以出现癫痫发作和脊髓炎等表现,影像学可见脱髓鞘病变等,应结合患者病理进行临床诊断。局限性线状硬皮病可以逐渐往系统线状硬皮病方向发展,因此治疗上主要以激素为主,必要时建议及早联合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疾病发展。

  • 标签: 硬皮病,局限性 眼睑下垂 面部单侧萎缩 脱髓鞘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06例酒精肝损害超声检查临床分析思路构建。方法从2017年6月-2017年10月到我院接受酒精肝损害诊治患者中任意选择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为这106例酒精肝损害患者进行临床超声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根据图像特征判断患者疾病类型。结果106例酒精肝损害患者中有46例患者确诊为酒精脂肪肝、有34例患者确诊为酒精性肝炎、26例患者确诊为酒精肝硬化,不同类型酒精肝损害患者图像特征其他指标上都存在着差异。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酒精肝损伤患者诊治过程中,能够通过超声图像特征特征清除判断患者病症类型,让医生制定出更加针对治疗计划,提高肝损害患者治疗依从,是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酒精性肝损害 思路构建
  • 简介:摘要恐惧记忆经过多次提取之后,会被暂时抑制,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消退。如何减少甚至消除恐惧记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恐惧相关疾病治疗关键。基于巴甫洛夫恐惧调节任务消退训练只能够抑制条件恐惧记忆表达,并不能消除已获得条件恐惧记忆。而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所提出提取-消退范式,恐惧记忆擦除改写具有更持久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阻止恐惧记忆返回。研究表明,提取-消退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如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GluR)、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AR)、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LVGCCs)以及大麻素等密切相关,并且其效果也与提取-消退记忆阶段等因素有密切关联。目前对于提取边界条件研究大多只停留在行为学层面,分子机制等层面探究较少。文章从分子神经生物学层面出发,以记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受体及分子机制为切入点,整理近年来与提取-消退相关机制研究,为PTSD等恐惧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信号通路、分子靶点,并为更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条件性恐惧记忆 提取-消退 谷氨酸受体 多巴胺受体 大麻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