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高危人群58例当作观察对象,分别施以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筛查结果。结果:空腹血糖检测结果,58例患者中真阳性40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12例,真阴性3例。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显示,58例患者中真阳性53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1例,真阴性4例。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式,比单纯空腹血糖检测方式的筛查灵敏度与特异度高,P<0.05。结论: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提高糖尿病筛查的准确率与特异度,在筛查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不同手术体位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36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法分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仰卧体位护理,研究组施行沙滩椅体位护理,比较两组的不同手术体位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滩椅体位护理可提高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的安全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检验科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50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中的实验组患者,其中为了更好地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不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选择健康的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选择50例经过体检后身体健康的人员作为本次实验中的对照组。要求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两组不同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能够得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患者中选择尿常规检查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能够满足当前的临床医学发展,并且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损伤组(I/R组)和三氧预处理组(Ozone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均常规喂养,Ozone组给予腹腔注射80 mg/L三氧水(剂量为0.01 mL/g)预处理,Sham组和I/R组分别输注等体积0.9%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注射5 d。之后I/R组与Ozone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Sham组只分离不结扎动脉。缺血2 h后,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再灌注24 h后,测定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麻醉大鼠取脑组织,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的脑梗死情况,计算脑梗死体积占比;另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脑缺血半暗带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和离子型谷氨酸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亚基GluA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的NDS评分、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明显升高〔NDS评分(分):2.63±0.52比0,mNSS评分(分):9.63±1.19比1.13±0.64,脑梗死体积占比:(41.25±2.93)%比0%,均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mGluR5和GluA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mGluR5蛋白(mGluR5/β-actin):0.44±0.14比1.00±0.10,GluA2蛋白(GluA2/β-actin):0.23±0.08比1.00±0.25,均P<0.05;与I/R组相比,Ozone组大鼠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明显降低〔mNSS评分(分):7.00±1.20比9.63±1.19,脑梗死体积占比:(27.23±6.21)%比(41.25±2.93)%,均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mGluR5和GluA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mGluR5蛋白(mGluR5/β-actin):0.81±0.10比0.44±0.14,GluA2蛋白(GluA2/β-actin):0.76±0.13比0.23±0.08,均P<0.05。结论三氧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脑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脑缺血半暗带区GluR5和GluA2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医师技能竞赛结果中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反思本科教育效果,加强麻醉学人才队伍建设。方法选取2020年参加山东省麻醉技能竞赛的66名麻醉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其基本信息,并采用资料分析方法对其基础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正确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与合格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麻醉医师基础理论考核各科目答题正确率存在差异,其中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确率最高,为90.5%(597/660),麻醉生理学正确率最低,为51.1%(675/1 320);麻醉医师技能操作考核中,气管内插管成绩(64.82±11.00)低于合格成绩(76分),中心静脉穿刺术(82.67±11.70)、动脉穿刺测压术(82.48± 9.19)高于合格成绩(7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麻醉医师应当提高麻醉学专业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并加强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双向融合。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并发症,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尚不完善,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终止妊娠成为预防该病进一步发展和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唯一途径。近年来,随着深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与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凋亡等重要过程相关,且这些非编码RNA之间可以相互调控,形成错综复杂的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网络。本文主要介绍非编码RNA在调控子痫前期患者滋养层细胞侵袭和增殖中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这些非编码RNA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调控关系,并简要分析非编码RNA作为诊断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应治疗靶点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作为一种急性和慢性神经炎症生物标记物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增强,研究显示认知功能受损与相关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文章综述了TSPO与POCD的机制和发生、发展的关系:在小胶质细胞中,TSPO表达上调后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自噬失调,促使活性氧生成增加导致氧化应激增强,由此造成细胞损伤,激活炎症小体,释放促炎因子,促进神经炎症发生、发展,最终导致POCD。通过研究TSPO和POCD之间的联系,为POC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and lymphocyte ratio,PLR)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凝血障碍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分娩的106例ICP患者(ICP组)和13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PLR、NLR以及产后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根据血清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是否≥40 μmol/L将ICP组分为轻度ICP亚组和重度ICP亚组,分析差异指标在两亚组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PV(t=4.929,P<0.001)、FIB(t=3.509,P<0.001)、D-D(t=7.834,P<0.001)及NLR(t=4.098,P<0.001)在ICP组中是显著升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t=4.367,P<0.001)和PLR(t=2.448,P=0.015)在ICP孕妇中是显著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CP组产后出血量(t=10.003,P<0.001)、胎儿窘迫发生率(χ2=17.194,P<0.001)、早产率(χ2=13.938,P<0.001)和转入新生儿监护室率(NICU)(χ2=29.736,P<0.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P组Apgar评分(t=3.234,P=0.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t=6.509,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ICP组分为重度ICP亚组和轻度ICP亚组进一步分析显示,两亚组在MPV(t=2.376,P=0.019)、FIB(t=2.174,P=0.032)、D-D(t=3.074,P=0.003)、WBC(t=2.021,P=0.046)、中性粒细胞计数(t=2.131,P=0.035)、NLR(t=2.864,P=0.005)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产后出血量(t=3.257,P=0.002)、早产儿发生率(χ2=4.025,P=0.045)、出生体质量(t=3.126,P=0.002)、转入NICU率(χ2=5.518,P=0.019)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孕妇体内存在异常凝血及纤溶状态,易导致产后出血,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高,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期通过对ICP孕妇的凝血功能和炎症标志物的分析,评估ICP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