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手术肺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儿童的生理及解剖特性等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儿童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各项生理机能也尚不完善,故手术肺损伤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成年人显著增加。而目前儿童手术肺保护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文章介绍了儿童手术肺损伤的自身条件相关、麻醉相关以及手术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了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手术肺部易受损伤的原因;综述了手术肺保护相关技术的应用,并从机械通气、药物应用、容量管理及其他方面就手术肺保护策略进行了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儿童手术肺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儿童 围手术期 肺损伤 肺保护 并发症 精准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对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接受亲体肝移植胆道闭锁患儿200例,年龄4~12个月,体重4~1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C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吸入1%~2%七氟烷;T组静脉输注丙泊酚9~15 mg·kg-1·h-1复合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2组静脉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2 mg·kg-1·h-1。维持BIS值40~60。记录患儿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于术后1、3和7 d时记录患儿麻醉苏醒谵妄量表(PAED)评分,以PAED评分>10分作为术后谵妄的评价标准,记录2组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月癫痫和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年患儿死亡及再移植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1 d时PAED评分降低,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降低(P<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降低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麻醉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对肝移植婴幼儿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选取亲体肝移植患儿(均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20例,年龄5~15个月,体重5.5~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常规组(R组)及CI目标导向管理组(CI-G组)。R组根据CVP、连续有创动脉压、血气分析等监测指导中循环管理,CI-G组中通过桡动脉连接PRAM/Mostcare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CI为目标导向进行循环管理。记录液体入量、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的最高值及最低值,以及再灌注5 min内各指标的最大波动值(△RHR、△RMAP、△RCVP)以及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于麻醉开始(T0)、再灌注前5 min(T1)、新肝30 min(T2)、新肝3 h(T3)和术后12 h(T4)时检测血清cTnI、N末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IL-6、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浓度。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和肺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CI-G组液体入量、最高CVP、△RHR、△RMAP、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最低MAP升高,T2~T4时血清cTnI、NT-pro-BNP、IL-6、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亲体肝移植中,以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可精准指导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稳定循环功能,可产生一定心肌保护效应。

  • 标签: 心排血量 监测,生理学 儿童 肝移植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对胆道闭锁患儿活体肝移植后手术脑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研究组,均行活体肝移植手术,年龄4~12个月,体重4~10 kg,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分级Ⅲ或Ⅳ级,选择同期进行肠套叠或腹股沟疝手术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切皮即刻(T1)、无肝30 min(T2)、新肝1 h(T3)、新肝24 h(T4)时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T0)和手术后24 h(T4)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β浓度,记录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分析活体肝移植受者血清S-100β和NSE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前1 d,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时利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价所有患儿神经认知情况,结果以智力发展指数(MDI)、运动发展指数(PDI)表示;采用儿童麻醉苏醒谵妄评分于拔管后30 min、2h、4h评价患儿苏醒谵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无肝和新肝再灌注血清S-100β和NSE变化显著。下腔静脉阻断后,血清S-100β和NSE浓度明显增高(P<0.05),新肝再灌注上述指标逐渐恢复(P<0.05),两组患儿T0、新肝再灌注及T4的血清S-100β和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与术前1 d比较,研究组患儿术后2周MDI、PDI有所下降(P<0.05),术后1个月较前上升(P<0.05);术前及术后2周均低于正常水平,术后1月研究组患儿MDI和PDI基本能达到术前水平。对照组中,患儿术前1 d、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的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拔管后30 min测得谵妄率高达30%,拔管后2 h及4 h谵妄发生率较小。对照组中,患儿拔管后30 min、2 h及4 h谵妄发生率均较小(P<0.05)。结论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对评价活体肝移植患儿手术的脑损伤具有临床意义,可判断及预测患儿术后谵妄及认知障碍。

  • 标签: 肝移植 胆道闭锁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压力记录分析(PRAM)指标预测婴幼儿肝移植中心肌损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亲体肝移植婴幼儿115例,使用PRAM/Mostcare监测设备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供肝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时间、中输液量、出血量、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于手术开始(T0)、无肝30 min(T1)、门静脉开放后即刻(T2)、新肝60 min(T3)和毕(T4)时记录HR、MAP、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容收缩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心动周期效率(CCE)以及手术开始后单位时间(每小时)内各指标最大变化值(△maxMAP、△maxHR、△max CI、△max SRVI、△max dp/dtmax、△maxCCE)。以毕血清cTnI浓度≥0.04 μg/L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心肌损伤组及无心肌损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指标与心肌损伤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指标预测中心肌损伤的准确性。结果心肌损伤组32例,无心肌损伤组83例,心肌损伤发生率27.8%。与无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无肝时间延长,中输液量增多,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升高,T1时HR和SVRI升高,CCE降低,T2时dp/dtmax降低,△maxMAP、△maxCI、△maxdpt/dtmax和△maxCCE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dtmax、△maxdp/dtmax、CCE、△maxCCE与心肌损伤有关(P<0.01)。CCE预测中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最佳临界值为-0.80,灵敏度0.70,特异度0.64。结论PRAM可以用于婴幼儿肝移植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其监测的CCE(无肝30 min时)预测中心肌损伤的准确性较高。

  • 标签: 监测,生理学 婴幼儿 肝移植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指标与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关系。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200例行亲体肝移植的胆道闭锁患儿的病历资料,术后1周内由床旁超声多普勒观察术后早期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缺血再灌注后1 h 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用于术后早期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D评分、肝脏冷缺血时间和再灌注1 h时ACT是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诊断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92(0.934~0.983),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80.2%,最佳截断值为228.5 s。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是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ACT≥228.5 s可减少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凝固 肝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血糖管理对器官捐献者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维护的脑死亡器官捐献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强化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6.2~10.0 mmol/L。记录维护期间每次血糖值及每日胰岛素用量,同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捐献时的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浓度。结果维护期间强化组血糖低于对照组[(5.1±0.6)mmol/L比(8.2±1.5)mmol/L,P<0.05],胰岛素用量高于对照组[(9.5±3.2)U/h比(5.8±1.5)U/h,P<0.05];捐献时,强化组心动周期效率(CCE)、左心室收缩指数(DP/DTmax)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浓度以及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强化组心脏捐献比率高于对照组(30%比16.7%,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目标血糖管理可减轻器官捐献者的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及心肌抑制,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脏捐献率。

  • 标签: 器官捐献 胰岛素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