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后行补救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56例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切除术后未达到治愈标准追加补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价补救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组56例患者内镜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侵犯黏膜下层共44例(79%),其中有38例(68%)侵犯黏膜下层深度超过500 μm,切缘阳性33例(59%)。补救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6例(11%)有淋巴结转移,14例(25%)有肿瘤残留。多因素分析显示,更深的黏膜下层浸润是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1,95% CI=1.000~1.002,P=0.036)。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21%),出现腹腔或吻合口出血需要手术干预者3例(5%)。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有淋巴结转移中高危因素的早期胃癌患者追加手术是有必要的;腹腔镜补救手术是早期胃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患者安全可行的补救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2例行腹腔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2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且操作简便易行,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进一步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时的效果。方法比较无痛肠镜检查与传统结肠镜检查患者的HR、MAP、SpO2、定向力恢复、镇静评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结果无痛组患者镜检过程中MAP与HR逐渐下降,插镜时MAP明显低于检查前;检查5min时,MAP与HR低于检查前;传统组检查5min时,MAP与HR明显高于检查前;传统组患者插镜时、检查5min、术毕三个监测时点的MAP、检查5min的HR均高于无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患者术后15min疼痛评分、镜检持续时间、成功检查率、愿意复查率分别为(0.8±0.2)、(14.9±3.7)min、100%、88%,优于传统组的(3.5±0.3)、(17.7±3.2)min、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SpO2组间及组内各监测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时,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检查成功率高,患者术后无痛苦记忆,乐意接受复查。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的X线鉴别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患者62例,经胸部正、侧位的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肺内结节患者分别为37例结核结节与25例肺内肿瘤结节患者;结节大小0.6~3cm,平均(1.86±0.27)cm;37例结核结节患者的病变部位中左肺上叶尖后段9例,右肺病变者26例,分别位于上叶尖段、上叶后段、下叶背段;25例肺内肿瘤结节患者病变部位中左肺8例,右肺17例;62例肺内结节患者临床影像学表现中均出现分叶状,边界毛糙;无分叶,边界锐利、光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结节钙化,边界锐利、清楚等4种临床征象。结论: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可通过X线检查予以初步鉴别,并联合CT检查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T方式对我院自1874例宫颈图片进行筛查,并对TCT检查结果异常者实施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结果TCT筛查的1874例涂片中,有116例占6.19%,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9例(3.1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1例(1.6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1.12%),鳞癌5例(0.26%),特异性为72.2%(13/18),灵敏度为94.8%(110/116);116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显示有102例存在异常图像,与TCT检查符合率为87.9%,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92.3%、93.3%及100%,特异性为83.3%,灵敏度为96.9%(95/98);病理检查显示慢性炎症18例,CINⅠ53例,CINⅡ26例,CINⅢ15例,浸润癌4例。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有利于早期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large-vessel occlusion, LVO)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T)术后24 h血压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EN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接受ET治疗的LVO患者。在ET术后最初24 h内每2 h记录一次血压,通过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和连续变异度(successive variation, SV)评估血压变异性。在ET术后24 h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复评0分或较基线评分降低≥4分定义为ENI。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压变异性与ENI的联系。结果共纳入接受ET治疗的LVO患者74例,其中39例(52.7%)出现ENI。单变量分析显示,ENI组术后血管再通良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I组(P<0.05),而基线总胆固醇以及ET术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SBPV)-SD和SBPV-SV均显著低于非ENI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V-SV较高是非EN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223,95%置信区间1.038~1.440;P=0.016)。结论ET术后SBPV-SV较高与LVO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相关,有望作为ET术后患者血压管理的潜在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风湿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8例结核性风湿症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对有明显结核性中毒症状患者及时拍胸部X线片后确诊为肺结核予以抗结核治疗,余例均抗风湿治疗。结果1例关节腔积液于治疗后的20d消失,关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8d~62d。皮下结节及皮肤红斑消失时间8d~46d,仅1例皮下结节呈反复性;结核病在疗程结束后的转归6例肺结核中有2例出院后失访,余4例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例,硬结或钙化1例,1例残留有空洞,但连续3个月痰涂片菌阴。2例颈淋巴结结核的患者除1例失访外,1例淋巴结均缩小,有的恢复到正常,无破溃。结论结核性风湿症与风湿性关节炎均系特异性变态反应,仅抗原不同,前者为结核杆菌,后者为溶血性链球菌。两者都可有关节和皮肤的表现易混淆,特别是呼吸症状不明显的肺结核患者,在疾病早期,仅凭症状、体征的印象诊断,结核性风湿症易误诊,故应警惕此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