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PICU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的认知及态度,分析评价开展早期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为探索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22家儿童综合医院P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PICU调查问卷对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683份(97.4%)。30岁以下、工龄小于5年及N1层级护士对危重患儿开展早期康复的认知、态度水平较高。加强对危重患儿早期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及开展康复相关培训可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国内PICU患儿早期康复现状:28.84%已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在已开展早期康复的科室实施率超过80%的有体位排痰、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锻炼、早期活动;使用康复器械占33.81%;24.87%使用康复评定测量工具评估康复效果。PICU患儿营养状态及认知、早期康复护理培训不足、早期治疗的安全性及早期康复治疗专业人员限制等是目前PICU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危重患儿康复日益受到关注,但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合理配置医护人力资源,加强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理念,培训医护人员早期康复技术,组建PICU康复多学科团队,能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工作的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高原环境下房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50例展开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生活在海拔3000米(3.2千米,4.2千米以上)以上的环境中。为进一步观察患者临床的特点及预后的情况,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均等的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均为存在房颤现象的冠心病患者,另外一组患者均属于不存在房颤现象的冠心病患者。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预后左心房内径的评分结果。结果:通过使用以上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对于4.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其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左房内的直径要比生活在3.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要高;在对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CHADS2以及HAS-BLED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所选患者的各个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将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23年1月1日~12月20日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中抽取70例纳入研究,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急诊重症护理,比较两组救护中的平均动脉压、救护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救护中的平均动脉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救护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86%远远低于对照组2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症重症护理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救护中,可以有效提高应用效率及提高平均动脉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个体化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FEV1、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应用个体化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