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下冠心病房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30
/ 2

高原环境下冠心病房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周敏

那曲市人民医院 西藏 那曲 852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高原环境下房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50例展开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生活在海拔3000米(3.2千米,4.2千米以上)以上的环境中。为进一步观察患者临床的特点及预后的情况,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均等的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均为存在房颤现象的冠心病患者,另外一组患者均属于不存在房颤现象的冠心病患者。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预后左心房内径的评分结果。结果:通过使用以上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对于4.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其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左房内的直径要比生活在3.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要高;在对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CHADS2以及HAS-BLED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所选患者的各个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将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高原环境;冠心病;房颤;临床特点;预后分析

引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出现该种疾病与其动脉壁上沉积的胆固醇等物质有关,长期的沉积导致患者冠脉出现狭窄或者闭塞的现象,最终导致患者发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与患者出现冠心病的现象有密切的关系[1]。部分冠心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出现房颤的几率是比较大的,当患者出现房颤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出现脑卒中的现象。除此之外,对于长期处于高原环境的患者而言,由于他们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中,患者出现冠心病及房颤的情况更为严重。为进一步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进行观察和研究,本文将选取50例来处于高原环境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有26例,女性患者人数有24例;患者年龄在40岁至70岁之间;本地人有30例,外来人员有20例;其中有25例患者存在房颤的现象,剩余的25例患者不存在房颤的情况。

1.2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研究时,先采用彩超对患者左心房的内径进行测定。对于存在房颤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钠或者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并对患者预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比较。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患者诊断过程中左心房的内径大小进行汇总和比较。并在患者用药治疗后,对其干预的效果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进一步对高原环境下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结果

通过使用以上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对于4.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其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左房内的直径要比生活在3.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要高;在对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CHADS2以及HAS-BLED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所选患者的各个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具体研究数据如下所示)

表一  不同患者左心房内径比较(x±s)

组别

例数

海拔高度

例数

左心房内径

房颤组

25

3.2千米

16

3.12±0.25

4.2千米以上

8

3.49±0.25

无房颤组

25

3.2千米

17

2.31±0.25

4.2千米以上

8

3.12±0.25

三、结论

心房颤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一种快速、无序的颤动波,代替了正常的心房电活动。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根据临床资料,大约三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都会伴有房颤,因为两者的病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2]

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比较,对于4.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其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左房内的直径要比生活在3.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要高;且研究结果显示,外来人员比本地人更容易出现冠心病房颤的现象;在对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左心房内直径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由此可知,高原环境对患有冠心病房颤的左房内直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讨论

随着青藏高原旅游事业的发展,高原低氧、缺氧、高气压环境对房颤患者而言无疑是不小的挑战。想要进一步提升对该环境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种病症及该类环境下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1.冠心病房颤患者常见的生理状态

在心肌细胞中,其含有较多的血钙和钠离子。而血钙是心肌细胞中所含的钙离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也存在于血管内壁。当血液含量过多时就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心肌细胞出现收缩紊乱现象。而在心脏收缩时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之后就会进入到血管内动脉之中。这种血栓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斑块破裂后就会发生血栓形成的情况。在冠心病或其他心律失常的患者身上发生血栓形成时就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不能够正常地工作,使心肌细胞发生功能性缺血而导致心功能下降以及心率过快等现象发生。

2.高原环境下冠心病合并房颤期间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若长期处在高原环境下,会严重影响其心血管系统功能,因此在此期间患者需加强身体的调养,应注重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的摄入。此外也应注意控制总热量以保证机体正常运转。患者应限制脂肪摄入量,尽量减少脂肪食物摄入,从而达到减肥目的,还应控制高蛋白食物摄入:肉类、豆类及豆制品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此外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和镁等微量元素,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由于在高原环境下与平原地区相比缺氧严重且高海拔等因素也同样会影响到人自身对维生素B1以及维生素B2等的需求量。同时还需保证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量,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进而降低人体患病可能。

3.高原环境下心肺功能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心肺功能的变化与海拔高度、缺氧程度、心率失常及心肌细胞激活密切相关。心肺功能降低与缺氧引起的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有关,并可加重左室后负荷,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及心室重构。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缺氧会造成机体对氧的需求量降低,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出现紊乱。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降低、心电活动改变导致心脏耗氧量增加,并促进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此外冠心病患者在高原地区活动时易出现低氧血症,其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可以抑制心率进而诱发急性或持续性房颤发作。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冠心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高原地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无疑也是一种挑战,而对于低氧、缺氧等环境则成为冠心病患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高原环境下冠心病患者而言饮食方面需注意三大特点: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及少盐清淡饮食;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则需控制血压及血脂。

参考文献:

[1] 董敏, 徐蕾, 何清华,等.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及冠心病患者的6年预后随访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7):9.

[2] 秦瑜霜. 利伐沙班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 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