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PICU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的认知及态度,分析评价开展早期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为探索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22家儿童综合医院P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PICU调查问卷对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683份(97.4%)。30岁以下、工龄小于5年及N1层级护士对危重患儿开展早期康复的认知、态度水平较高。加强对危重患儿早期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及开展康复相关培训可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国内PICU患儿早期康复现状:28.84%已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在已开展早期康复的科室实施率超过80%的有体位排痰、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锻炼、早期活动;使用康复器械占33.81%;24.87%使用康复评定测量工具评估康复效果。PICU患儿营养状态及认知、早期康复护理培训不足、早期治疗的安全性及早期康复治疗专业人员限制等是目前PICU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危重患儿康复日益受到关注,但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合理配置医护人力资源,加强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理念,培训医护人员早期康复技术,组建PICU康复多学科团队,能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工作的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友病患儿出血与关节病变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成都市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7岁重型血友病A且有关节出血记录的患儿,以患儿关节出血为研究关节,收集前3个月研究关节的出血次数,应用超声、X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评分系统对关节进行评估。将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共收集重型血友病A患儿18例,年龄(5.6±1.8)岁,共30个出血关节,中位年关节出血次数为4次(4~16次),中位年靶关节出血次数为8次(4~16次)。2.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评估有相关性(r=0.390,P=0.033;r=0.517,P=0.008),与HJHS评估、MRI评估均无相关性(均P>0.05)。3.超声、X射线、HJHS和MRI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5(超声与X线),r=0.510(超声与HJHS),r=0.812(超声与MRI),r=0.666(X线与HJHS),r=0.911(X线与MRI),r=0.781(HJHS与MRI),均P<0.01]。4.关节超声和/或MRI评估异常的关节中,出血次数与关节评估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出血与关节评估获得的关节病变程度结果不一致,因此准确判断关节病变情况需综合评估关节结构、功能等,以便更加全面地指导血友病患儿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初次手术术后残留及单纯手术后复发纤维肉瘤患儿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4年4月至2019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6例术后残留或复发纤维肉瘤患儿,接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横纹肌肉瘤1999(SCMC-RS-99)方案及适时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化疗前根据手术及影像学检查将疾病状态分为首诊术后残留组(简称残留组)、单纯手术后复发再治疗组(简称复发组),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及远期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年龄(<3岁或3~18岁)、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术后分期、疾病状态、ETS变体6(ETV6)基因、化疗方案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26例纤维肉瘤患儿中男13例,女13例;残留组17例,复发组9例。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73(10~188)个月,5年总体生存(OS)率为(86±7)%,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7±9)%。单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组5年EFS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比(63±16)%,χ2=5.106,P=0.024];<3岁的患儿5年EFS明显高于3~18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比(62±17)%,χ2=6.507,P=0.011]。性别(χ2=0.445)、肿瘤原发部位(χ2=0.258)、术后分期(χ2=3.046)、ETV6基因(χ2=1.496)、化疗中是否含阿霉素药物(χ2=1.692)与EFS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将年龄、术后分期、疾病状态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岁(HR=8.95,95%CI 0.73~109.50,P=0.086)、单纯手术后复发再治疗(HR=10.60,95%CI 0.84~134.30,P=0.068)、Ⅲ~Ⅳ期(HR=16.50,95%CI 0.84~321.40,P=0.065)对EFS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术后残留或术后复发再治疗的纤维肉瘤患儿仍有较好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尤其小年龄非复发患儿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体位转变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及对其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新生儿肺炎7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联合组,各3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接受体位转变+人性化护理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体征指数、体温恢复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的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应用体位转变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维持体征稳定,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MT基因变异所致的肌酸缺乏综合征(creatine deficiency syndromes, CD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的特点。方法应用全外显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水平变异分析,Sanger测序法对可能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磁共振波普(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检测大脑中的肌酸水平,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特点。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叫之反应差,双眼可追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未见明显异常,动作不灵活。脑电图提示界限性儿童脑电图;MRI提示脑白质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异常;尿有机酸筛查结果提示甘油三磷酸增高。高通量测序发现该患儿GAMT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412C>T(p.Pro138Ser)杂合变异遗传自母亲;剪接位点变异IVS4-1G>A遗传自父亲。头颅MRS示双侧基底节区肌酸降低,提示脑肌酸缺乏。剪接位点功能验证显示变异导致GAMT基因第5外显子缺失。结论本研究发现GAMT基因两个未见报道的变异,丰富了该基因的变异谱。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00 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00 例,观察组 200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 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并接受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且满意度更高( P < 0.05 ) 。 结论: 对实施 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其内心存在的负性情绪,以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将选取 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为对比护理效果,此次研究按照实施护理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一组实施舒适护理,前者归为常规组,后者归为舒适组,对比此次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焦虑、抑郁得分上看,两组对比后的统计学结果显示( p<0.05);从生活质量得分上看,两组对比后的统计学结果显示为( p<0.05)。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细节护理的效果,分析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所研究的对象均抽取自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中,共计抽取 66例,这 66例均为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间入院进行治疗者,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 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细节护理的 3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看,两组对比结果为( p<0.05),差异显著;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胃溃疡患者中采取细节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6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入院时间在 2018年 6月 -2019年 1月间。将本次研究的 6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一组为实施单一药物进行治疗的参照组,另一组为实施盐酸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的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 31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看,统计学对比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的胃肠功能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肠功能情况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盐酸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微创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肾结石患者;共86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应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实验组(43例,应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有关指标(①手术时间、②碎石前肾盂内压、③碎石中肾盂内压、④碎石后肾盂内压、⑤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①感染、②发热、③脓毒血症、④延迟性出血)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比两组手术有关指标,结果表明除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无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肾结石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但是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