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治疗方式、创面封闭方式、病理分析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47例患者资料入选并均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5例,ESD+EMR 7例,因ESD剥离困难转为ESD+EMR 6例,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over-the-scope clip system,OTSC)辅助的全层切除4例,分片内镜黏膜切除术(piecemeal EMR,EPMR)8例。47例早期癌病变中,整块切除率83.0%(39/47),完全切除率85.1%(40/47)。全组47例中,围手术期发生穿孔并发症4例(8.5%),均发生于降部,其中2例(4.3%)经内镜治疗后好转,另外2例(4.3%)内镜治疗效果不佳,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病灶的位置、大小及个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十二指肠降段的操作,要更加警惕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下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23例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内镜下评估病灶长径(1.90±0.83)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3例行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术后发生迟发出血5例(21.7%),高淀粉酶血症3例(13.0%),轻度急性胰腺炎6例(26.1%),胰管支架移位1例(4.3%),经内科治疗或内镜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穿孔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病灶整块切除率82.6%(19/23),完全切除率78.3%(18/23)。术前内镜超声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的19例病灶,术后病理均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疑似累及黏膜下层或胰胆管末端的4例病灶,其中2例证实局限于黏膜层,另2例侵及黏膜下层,遂追加外科手术。共18例患者接受了后续随访,其中14例术后病理达到完全切除,有2例(14.3%,2/14)分别在术后12个月、51个月时发现肿瘤复发,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后未再复发;另4例术后病理未达到完全切除的随访患者中,1例内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均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注意加强术前评估,警惕围手术期并发症,注意术后定期内镜随访。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 壶腹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