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结肠炎(UC)相关瘤变[包括UC相关异型增生和溃疡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UC-CR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56例UC相关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UC相关瘤变患者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LGD)组(38例)和进展期瘤变组(18例),进展期瘤变包括高级别异型增生患者5例和UC-CRC患者13例。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UC相关瘤变年龄为(47.4±14.7)岁,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型为主,占71.4%(40/56),5例(8.9%)患者合并结直肠狭窄。进展期瘤变组病程长于LGD组[10.5年(3.5年,14.5年)比2.0年(1.0年,5.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5.000,P=0.001),进展期瘤变组18例患者中有4例合并结直肠狭窄,该比例高于LGD组的2.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3)。进展期瘤变组有7例患者为多灶性病变。13例UC-CRC患者中有5例癌变位于直肠,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9例)为主。结论进展期瘤变患者病程长于LGD患者,其合并结直肠狭窄比例高于LGD患者。进展期瘤变患者的多灶性病变比例较高,应加强UC患者的瘤变监测。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异型增生 结直肠肿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近年来,炎症肠病(IB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IBD相关癌变中,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是IBD的严重并发症且是导致IB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IBD相关癌变的临床评估目的、手段、时机、IBD相关异型增生和癌变的管理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为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评估 癌变
  • 简介:摘要腹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感染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该例患者以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提示肠道感染、结肠多发溃疡,经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病理科、影像科、泌尿外科多学科协作讨论,最终明确诊断为溃疡结肠炎。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炎症肠病导致的腹泻十分罕见,在临床中容易误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结肠炎,溃疡性 感染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病理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观念、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和误区。本专家建议强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思路应从识别病变模式出发,每种模式提示一类可能的鉴别诊断。慢性肠炎是IBD的组织学模式,但IBD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慢性肠炎模式结合临床和系统规范活组织检查的基础上。针对病理医师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常引起困惑的问题提出专家建议,包括CD与UC、CD与肠结核、CD与肠道血管疾病,以及IBD与感染肠炎之间的鉴别,也建议病理医师通过对诊断的病例主动随访反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诊断经验。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病理诊断 诊断思路 专家建议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侵袭大肠埃希菌(E.coli)LF82菌株对UC小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C57BL/6小鼠分为菌株UC组、UC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UC模型,造模前1周,给予菌株UC组小鼠1×109 CFU E.coli LF82菌株灌胃,使菌株定植。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组织病理学表现等比较E.coli LF82对UC小鼠结肠炎症的作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3组小鼠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和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的变化,采用过碘酸希夫反应(PAS)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结肠黏液分泌能力和纤维化程度。采用t检验、最小显著差异法、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菌株UC组小鼠造模第4、5、6、7天DAI评分均高于UC组[分别为(2.53±0.38)分比(2.01±0.53)分、(3.02±0.62)分比(2.67±0.24)分、(3.13±0.61)分比(2.20±0.24)分、(3.27±0.28)分比(2.20±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2.25、9.56、10.24,P均<0.05)。菌株UC组小鼠结肠的大体形态损伤评分高于UC组[(6.17±1.94)分比(2.8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菌株UC组小鼠CMDI和结肠黏膜MPO活性均高于UC组[(16.80±2.79)分比(11.80±3.11)分、(729.3±77.5) U/mg比(594.4±31.9) U/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均值差值为134.82,95%CI 72.12~197.51;P均<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结果显示,菌株E.coli LF82可侵入小鼠肠上皮下,引起结肠组织进一步损伤,使结肠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分布状况发生改变。PAS染色结果显示,菌株UC组和UC组PAS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32.40±8.02)%、(41.90±8.99)%比(57.70±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3,P<0.01),菌株UC组PAS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值为-9.50,95%CI -18.33~-0.67,P<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菌株UC组结肠黏膜绒毛上皮部分被破坏,胶原纤维增生严重;菌株UC组和UC组胶原纤维面积比高于健康对照组[(51.83±5.78)%、(37.11±5.59)%比(15.4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2,P<0.01);菌株UC组胶原纤维面积比高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值为14.83,95%CI 8.91~20.76,P<0.05)。结论E.coli LF82可加重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导致结肠超微结构和细胞骨架发生改变,还可降低小鼠结肠黏液分泌能力,增加结肠组织纤维化程度。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溃疡性 肠道细菌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小鼠
  • 简介:摘要病理对炎症肠病(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但IBD的病理形态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表现多样,缺乏统一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同时病理医生接受培训程度与诊断水平也参差不齐,诊断准确率难以把握。本文就IBD诊断及相关问题提供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旨在提高病理医生对IBD的诊断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 EB病毒 巨细胞病毒 指导意见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BD)具有慢性复发的特点,多数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功能状态及症状负担等信息是提高诊疗质量的关键。患者报告结局(PROs)是对患者经历的直接测量,有助于临床医生获取患者的症状负担、心理状态、身体功能、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等信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IBD相关的PROs,以期为医疗专业人员按照诊疗目的或研究终点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患者报告结局 量表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BD)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难度大。正确诊断对于IBD的治疗至关重要,而IBD缺乏诊断金标准,需结合临床、内镜检查、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因此,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规范的多学科团队(MDT)、现有诊疗方法的优化组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本共识是基于IBD的诊治现状,参照国内外MDT诊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多位专家进行线上投票,最终制定完成。本共识就MDT的意义、组成、运行模式、临床实践、MDT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为推动我国IBD-MDT的规范化开展、改善IBD疗效、加强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共识 多学科团队 治疗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IBD的慢性炎症状态累及整个胃肠道,其发生结直肠癌和小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影响预后。随着我国IBD的患病率逐渐升高,IBD相关消化道肿瘤的防治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对IBD患者消化道肿瘤的发生风险进行危险分层从而制定个体化监测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内镜方法和活检方式的选择均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就IBD消化道肿瘤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和内镜监测作一论述。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监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溃疡结肠炎(UC)患者的用药趋势。方法回顾收集2010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1 425例UC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时间段将UC患者分为2010至2014年组和2015至2019年组,分析2组UC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用药趋势,再分别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40岁和≥40岁)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010至2014年组和2015至2019年组的UC患者数分别为369和1 056例,缓解患者分别占9.5%(35/369)和12.0%(127/1 056),轻度患者分别占40.4%(149/369)和41.6%(439/1 056),中度患者分别占37.4%(138/369)和28.9%(305/1 056),重度患者分别占12.7%(47/369)和17.5%(185/1 056)。2010至2014年组不同程度的UC患者比例与2015至2019年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至2014年组与2015至2019年组的患者年龄和女性比例[(46.2±15.3)岁比(44.6±30.6)岁,45.8%(169/369)比44.8%(473/1 0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5至2019年组患者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率均高于2010至2014年组[分别为96.8%(1 022/1 056)比90.0%(332/369)、29.9%(316/1 056)比14.6%(54/369)、8.4%(89/1 056)比2.4%(9/369)、4.8%(51/1 056)比0.5%(2/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766、33.256、15.315、14.038,P均<0.01)。2010至2014年组与2015至2019年组组内女性和男性UC患者的年龄、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率[(47.2±13.6)岁比(45.3±16.5)岁、(43.1±12.9)岁比(45.8±39.5)岁,88.8%(150/169)比91.0%(182/200)、96.8%(458/473)比96.7%(564/583),13.6%(23/169)比15.5%(31/200)、28.3%(134/473)比31.2%(182/583),2.4%(4/169)比2.5%(5/200)、7.0%(33/473)比9.6%(56/583),0比1.0%(2/200)、5.3%(25/473)比4.5%(26/5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0至2014年组年龄≥40岁的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50.2%(121/241)比37.5%(48/128)],5-ASA使用率低于年龄<40岁的患者[85.9%(207/241)比97.7%(125/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12.824,P=0.020、P<0.01);2010至2014年组年龄≥40岁与<40岁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率[13.7%(33/241)比16.4%(21/128)、2.1%(5/241)比3.1%(4/128)、0比1.6%(2/1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5至2019年组中年龄≥40岁的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低于年龄<40岁的患者[3.7%(23/630)比46.5%(198/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0);2015至2019年组中年龄≥40岁与<40岁的患者女性比例和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率[43.7%(275/630)比46.5%(198/426)、96.0%(605/630)比97.9%(417/426)、29.7%(187/630)比30.3%(129/426)、8.6%(54/630)比8.2%(35/4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2010至2014年相比,2015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单中心UC患者数明显较多;UC患者的5-ASA、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均增高;不同性别患者的用药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年龄段的UC患者的用药趋势有所不同。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溃疡性 十年 用药趋势
  • 作者: 万健 张琴 梁树辉 张玉洁 钟捷 李景南 冉志华 智发朝 王晓娣 张晓岚 温忠慧 盛剑秋 施华秀 梅俏 吴开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 200025,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200127,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广州 510515,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2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消化内科,石家庄 05003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成都 610041,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3610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 2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纳入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154例UC患者,随访至2017年12月1日。所有UC患者均需结肠镜检查并行组织病理学评估。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我国UC患者发生异常增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33例UC患者,年龄为(50.0±11.9)岁,诊断年龄为(35.5±11.6)岁,病程为(14.5±6.7)年,结肠镜检查次数为(3.4±1.6)次。共检出21例异型增生患者,未检出结直肠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诊断年龄(风险比为1.05,95%CI 1.01~1.10,P=0.009)和广泛结肠型(风险比为2.92,95%CI 0.97~8.79,P=0.057)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大(风险比为1.06,95%CI 1.02~1.11,P=0.003)和广泛结肠型(风险比为3.68,95%CI 1.21~11.19,P=0.022)均为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广泛结肠型UC患者异型增生的累积发病率高于左半结肠型患者[24.3%(17/70)比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05)。结论广泛结肠型和诊断年龄大是我国UC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长病程广泛结肠型UC患者的癌变监测。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异型增生 危险因素 多中心 长程随访
  • 简介:摘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肠上皮细胞免疫反应的核心细胞因子,在炎症肠病(IBD)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已进入全人源时代,该类生物制剂能阻断TNF-α发挥抗炎治疗IBD的作用。已有大量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表明,抗TNF-α生物制剂在治疗IBD时能实现诱导缓解、维持缓解、黏膜愈合的目标,尤其对瘘管型克罗恩病和并发肠外表现的IBD患者效果更好。抗TNF-α生物制剂总体安全良好。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引起的传染病已在全球大流行,社会各部门工作均受到了严重干扰。由于炎症肠病(IBD)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来控制和缓解病情,可能增加IBD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接种新冠疫苗是长期抑制新冠感染并保护患者免受新冠侵害的机会。近期,英国胃肠病学会就国外3种新冠疫苗在IBD患者中的接种发表了立场声明,但目前尚无中国IBD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相关报道。本文对我国IBD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现状进行综述,建议IBD患者可以接种我国已上市的新冠疫苗并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炎性肠疾病 免疫抑制 疫苗 不良事件
  • 作者: 时永全 陈敏 王学红 郑勇 曲波 张晓岚 杨仕明 吴开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宁 810000,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石河子 83200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 15000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石家庄 050000,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37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胃炎(CAG),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使胃癌发生风险显著升高,阻断胃黏膜萎缩和GIM的发展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萎缩。新近研究发现,GIM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临床研究表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对GIM具有显著的逆转效应。本文就CAG诊疗和羔羊胃提取物维B12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制定专家指导意见,以更好地指导CAG和GIM的逆转治疗。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 幽门螺杆菌
  • 作者: 张吉翔 安萍 刘传 相丹 陈敏 才延辉 李军 陈白莉 崔立谦 钱家鸣 陈旻湖 姜长青 史杰 吴开春 董卫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武汉 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武汉 430060,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西安 71003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19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广州 51008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北京 100088,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医学心理科,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炎症肠病(IBD)患者精神心理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2家医院2 478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是否首次就诊,疾病活动度、病程,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便血、肠外表现),并发症,治疗药物(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以及是否手术等,通过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炎症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分别评估影响IB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和睡眠、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 478例IB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96岁;其中男性占62.43%(1 547/2 478);61.82%(1 532/2 478)的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多为轻或中度(分别为588和734例);60.61%(1 502/2 478)的IB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58.35%(1 446/2 47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48.87%(1 211/2 478)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问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疾病活动度较高和病程较长是影响IBD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标准化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1.08(0.65~1.50)、0.45(0.23~0.68)、0.19(0.02~0.36)、0.83(0.33~1.32)、0.62(0.36~0.88)、0.28(0.08~0.47)、0.47(0.16~0.77)、0.39(0.23~0.55)、0.14(0.02~0.26);P<0.001、<0.001,=0.025、0.001,<0.001,=0.005、0.003,<0.001,=0.027];使用生物制剂是影响患者焦虑的独立保护因素[非标准化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0.67(-1.17~-0.17),P=0.008];年龄较大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标准化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 0.35(0.09~0.61),P=0.008];疾病活动度较高、有腹泻症状、有腹痛症状、有肠外表现、使用5-氨基水杨酸、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标准化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11.00(-12.24~-9.76)、-2.90(-5.26~-0.55)、-3.93(-6.25~-1.61)、-5.79(-9.87~-1.71)、-4.78(-7.79~-1.76)、-7.71(-11.07~-4.35)、-4.37(-8.00~-0.73),P<0.001,=0.016、0.001、0.005、0.002,<0.001,=0.019],使用生物制剂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非标准化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 4.72(1.97~7.48),P=0.001]。结论IBD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性别、疾病活动度和病程是IBD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精神心理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表达与SEPT9基因甲基化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7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68例结直肠高级别内瘤变组织(简称癌前病变组织)和高级别内瘤变旁组织(简称癌前病变旁组织),采用焦磷酸测序检测SETP9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PT9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ETP9和DNMT3b的蛋白表达。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DNMT3b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HT-29细胞,设DNMT3b siRNA 15 nmol/L组、DNMT3b siRNA 30 nmol/L组、阴性对照siRNA 15 nmol/L组、阴性对照siRNA 30 nmol/L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焦磷酸测序检测各组SEPT9基因甲基化和DNMT3b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和癌前病变旁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76.8±6.5)%、(14.4±2.6)%、(34.6±5.0)%和(7.4±1.2)%,结直肠癌组织最高(P<0.001);SEPT9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8±0.03、0.89±0.41、0.69±0.41和1.01±0.21,结直肠癌组织最低(P<0.001),而癌旁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及癌前病变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T9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0%(9/75)、53.3%(40/75)、55.1%(38/69)和62.3%(43/69),结直肠癌组最低(P<0.001),而癌旁组、癌前病变组及癌前病变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DNMT3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3%(45/75)、26.7%(20/75)、46.4%(32/69)和33.3%(23/69),结直肠癌组最高(P<0.001),但与癌前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体外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siRNA 15 nmol/L组、阴性对照siRNA 30 nmol/L组、DNMT3b siRNA 15 nmol/L组和DNMT3b siRNA 30 nmol/L组中,DNMT3b siRNA 30 nmol/L组DNMT3b mRNA表达量最低,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EPT9基因甲基化率最低,但与DNMT3b siRNA 15 n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病变进程的不同阶段,DNMT3b的表达与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有明显的相关,DNMT3b高表达可能是SEPT9基因甲基化前重要的分子事件,在结直肠癌早期病变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SEPT9 甲基化 DNA甲基转移酶3b 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