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由创伤、骨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临床十分常见且治疗困难,通常需要骨移植材料进行修复。目前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材料等,而自体骨以外的骨移植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成骨活性不足。骨髓中含有干细胞、细胞因子等利于成骨的有效成分,基于高效骨髓利用的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将自体骨髓中具有促成骨作用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浓聚于支架材料,快速构建为具有高成骨活性的骨移植材料。但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安全性、有效性等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了《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从常用自体骨髓促进骨修复临床技术特点、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安全性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为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头部诊断CT临床诊断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本院68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移动头部诊断CT检查,分析病情诊断和预后状况。结果 经CT检查,脑干、小脑、丘脑和基底节区检出率分别是4.41%、5.88%、17.6^%和72.06%,不同部位死亡率分别是1.47%、1.47%、1.47%、2.94%。<30ml、30-60ml、>60ml占比分别是35.29%、45.59%、19.12%,死亡率分别是1.47%、2.94%、2.94%。结论 脑出血临床诊断过程中,移动头部诊断CT的应用能够将脑出血部位清楚的显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对出血量进行计算,掌握患者预后状况,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给泌尿外科相关疾病患者谋福祉,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其相关治疗方案的探索,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经尿道电切术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以明确其临床应用效果,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 60 名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前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和登记。结合患者实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强的手术方案,开展手术后对其相关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将手术前与手术后相关指标进行比对,利用统计学中 T 检验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术前术后的差异性。 结果:得出远远小于 0.05 的 P 值,说明术前术后患者相关数据之间具备的差异显著。 结论:说明经尿道电切术对患者的相关治疗有效,将手术时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应当将其在临床上开展较为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改善效果及作用。 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依次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内容基础上,开展强化牙体预备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治疗效果、牙体修复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牙体修复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牙体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相对更高,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 结论:牙体预备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牙体修复有效率,改善修复效果满意度,减少并发症表现,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创新性疼痛评估工具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某大型医院200名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实验组使用创新性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评估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满意度及镇痛药物使用量等指标,评价该工具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镇痛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减少30%。结论:创新性疼痛评估工具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疼痛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肉减少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硬化住院患者199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人体测量、血生物化学检查,根据体成分分析测得的四肢骨骼肌含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和无肌肉减少症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筛选影响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因素;随访48个月,比较两组生存、并发症发生情况。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肉减少症在肝硬化中的发生率为36.7%,在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中最为多见(62.5%),其次是并发腹/胸水患者(37.6%)。有营养风险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者(P < 0.05),即使无营养风险者也有14.8%合并肌肉减少症。肌肉减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身体细胞量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 < 0.05),浮肿指数(ECW/TBW)高于后者(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并发症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随访期间肌肉减少症组病死率高于无肌肉减少症者(P < 0.05),反复腹/胸水、肝性脑病、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P < 0.05)。结论肌肉减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使患者病死率、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升高,对临床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老年、男性患者、BMI越低、并发肝性脑病,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β-(1,3)-D-葡聚糖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0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β-(1,3)-D-葡聚糖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血清β-(1,3)-D-葡聚糖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1,3)-D-葡聚糖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0%、63.00%、67.83%、74.12%。结论血清β-(1,3)-D-葡聚糖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呈高表达水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