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作者: 唐莉 原慧萍 唐广贤 范肃洁 卢岚 周民稳 谢琳 聂昕 张秀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成都 61004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哈尔滨 150086,石家庄第一眼科医院眼科,石家庄 050000,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 056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福州 35000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8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重庆 401120,重庆市人民医院眼科,重庆 400014,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亚洲人群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致盲率高,小梁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并发症较多。近年来,不依赖于滤过泡的青光眼微创手术治疗PACG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中Schlemm管手术通过对Schlemm管的扩张、成形或切开,解决Schlemm管和小梁网功能障碍,重新开放房水引流通道,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既往多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治疗。然而,基于PACG的发病机制及其与POAG有共同的病理机制,Schlemm管手术是否可用于PACG的治疗引起了较多的争议。既往已有一些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单臂研究表明,各类Schlemm管手术联合白内障摘出和房角分离术在PACG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相关高质量、高循证等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望为PACG的治疗方式带来革新。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手术 Schlemm管 眼压
  • 作者: 张达人 卢岚 曾杰 李丹丽 王云 王希振 黄瓅 樊宁 刘旭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 361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 福建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系,福州 35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眼科,福州 350001,深圳市眼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 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深圳 518000,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 361000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深圳 51408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CCMC)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7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的汉族CCMC一家系。详细询问病史,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眼部B型超声、角膜直径、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超声生物显微镜、角膜内皮镜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等。采集部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DNA。对先证者DNA进行靶向高通量测序,所用芯片包含188个与晶状体异常相关的已知致病基因,在家系其他成员中应用Sanger测序对可疑位点进行检测,验证突变是否与临床表型共分离,明确该家系致病基因。采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REVEL对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该变异的致病性;采用InterPro分析蛋白保守结构域;采用ProtParam工具分析突变蛋白物理化学性质;采用PolyPhen-2在线软件预测突变蛋白的有害性;通过NCBI网站对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其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结果该家系共4代39人,其中患者1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角膜,其他眼部检查及全身系统性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CRYAA基因杂合变异c.61C>T,导致第2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色氨酸(p.Arg21Trp),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证实该杂合变异与疾病共分离。ProtParam分析显示该位点变异后蛋白产物阳离子基团总数减少,且亲水性及稳定性下降;PolyPhen-2在线软件预测为有害变异;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变异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多物种中高度保守。结论CRYAA基因c.61C>T p.Arg21Trp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病的原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 标签: 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 家系 基因检测 突变 CRYA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