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对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HBsAg-CAR基因,通过慢病毒载体将其转导入T细胞(健康捐献者的血液中获取),制备HBsAg-CAR-T细胞。制备CD19-CAR-T细胞作为Mock组,未转导的T细胞为Untransduced组。上述三种效应细胞分别与肝癌细胞共同培养,检测三组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抗肿瘤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等)释放水平。建立免疫缺陷NPG小鼠PLC/PRF/5肝癌皮下成瘤模型,随机分组,尾静脉注射HBsAg-CAR-T细胞(实验组,n=5)或未转导的T细胞(对照组,n=5),注射后第15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体外培养过程中,HBsAg-CAR-T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及存活率,CAR的表达稳定。与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共培养后,HBsAg-CAR-T组释放的抗肿瘤细胞因子明显高于Mock组及Untransduc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sAg-CAR-T组对HBsAg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Mock组及Untransduc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NPG小鼠肿瘤体积为(250.8±62.8)mm3,低于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757.5±102.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HBsAg阳性肝癌细胞,并释放高水平的抗肿瘤细胞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以肝癌诊断的常规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为对照,采用四格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析血清NLR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肝癌患者中,高NLR(≥1.70)者比例为56%(56/100),高于AFP阳性者比例44%(44/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8)。AFP阳性患者中,低NLR与高NLR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48),且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32,95% CI 1.055~1.438,P=0.008)。结论NLR联合AFP检测可提高肝癌的术前诊断率。高NLR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3个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初始诊断:左半肝肝癌伴肝外转移(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C期、中国肝癌分期Ⅲ-b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检查肝外转移病灶消失,原发病灶变小,降期成功。经评估可实施根治性切除,并成功施行开腹左半肝切除。至今已随访至术后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经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手术的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入组79例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10例,年龄(53.0±10.9)岁。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初诊时有7例(8.9%)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Ⅱa、Ⅱb期因肿瘤破裂或剩余功能性肝体积不足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38例(48.1%)CNLC Ⅲa期,34例(43.0%)CNLC Ⅲb期。79例患者接受了3~20个周期(中位数5个周期)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并序贯根治性外科手术。根据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前后),肿瘤达到完全缓解12例(15.2%)、部分缓解50例(63.3%)、疾病稳定15例(19.0%)、疾病进展2例(2.5%)。79例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1%、83.5%、76.6%,术后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1%、52.9%、3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HR=2.816,95%CI:1.232~6.432,P=0.014)、病理残留肿瘤比例高(HR=1.015,95%CI:1.004~1.026,P=0.006)的患者有更高的术后复发风险,病理残留肿瘤比例高(HR=1.028,95%CI:1.007~1.049,P=0.007)、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HR=4.099,95%CI:1.193~14.076,P=0.025)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结论免疫联合靶向序贯外科手术方案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可带来远期生存获益,术前甲胎蛋白升高、病理残留肿瘤比例高是患者无复发生存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实施肝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晚期肝细胞癌实施肝移植的6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7.5±4.3)岁。分析移植前肿瘤分期、PD-1抑制剂使用情况、移植时PD-1抑制剂停用时长,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等情况。门诊复查随访肿瘤复发、无瘤生存情况等。结果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移植前接受了PD-1抑制剂联合TKIs治疗,其中4例肿瘤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C期或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2例为BCLC-B期或CNLC-Ⅱb期。6例患者使用PD-1抑制剂1~20个周期,平均5.5个周期,停用PD-1抑制剂至肝移植时间间隔12~45 d,平均19.5 d。6例患者经PD-1抑制剂联合TKIs治疗后达到肝移植标准,均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无急性排斥反应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范围8.2~27.3个月,中位时间11.9个月。随访结束时无患者死亡,2例肿瘤复发。4例患者无肿瘤复发,无瘤生存期2.9~27.3个月,平均10.9个月。结论肝移植前使用PD-1抑制剂联合TKIs治疗有可能使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获益,并且不会增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AATDs)治疗后行序贯外科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手术的41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51.8±10.7)岁。分析患者临床特点、转化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预后。结果转化治疗前有5例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期,4例CNLC-Ⅱ期,28例CNLC-Ⅲa期,4例CNLC-Ⅲb期。其中2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转化治疗前所有患者肿瘤长径(9.16±4.43)cm,转化治疗后(肝切除前末次评估)肿瘤长径(6.49±4.69)cm。41例患者接受了3~15个周期(中位数5个周期)转化治疗后经改良的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6例、疾病进展5例。21例(51.2%)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予以对症治疗或短暂停药后均有所缓解。41例患者均转化治疗成功行肝切除。术后发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9例(22.0%)。41例患者确诊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0%、92.6%与64.7%。手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生存率为95.1%、74.7%与60.8%,手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8%、56.7%和48.6%。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行外科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胎蛋白预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免疫联合靶向序贯外科手术生存获益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收治的免疫联合靶向序贯外科手术切除、初诊时血清甲胎蛋白阳性(>20 μg/L)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入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53.0±10.5)岁。根据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是否降至正常水平分为甲胎蛋白正常组(n=27,甲胎蛋白≤20 μg/L)和对照组(n=23,甲胎蛋白>20 μg/L)。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期。甲胎蛋白正常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88.2%,对照组分别为73.4%、54.1%。甲胎蛋白正常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尚未达到,对照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1个月。甲胎蛋白正常组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8.1%,对照组为39.5%。甲胎蛋白正常组累积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0、8.83,P=0.006、0.003)。甲胎蛋白正常组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病理学完全缓解均优于对照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20 μg/L(HR=2.952,95%CI:1.023~8.517,P=0.045)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结论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降至正常可以作为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序贯外科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甲胎蛋白与患者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