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学校德育建设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观的树立及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构建,将是学校德育建设的关键一环,它又是构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摘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职业学校为完成培养目标,最有效的育人模式即校企一体化育人。教师决定着人才质量水平的高低,只有校企教师、师傅充分发挥教育优势,才能有效实现育人目的。
简介:摘要: 在石油企业的采油作业中,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选择、工程进度的执行节点把握工作十分必要。现场管理模式必须既要兼顾基层作业者的执行方便,也要有利于管理者的及时了解。在这样的模式要求下,目视化管理方式应运而生了,而且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生产部门任务执行过程中去。对于基层的采油团队来说,作业安全是其有效工作的前提;但因为客观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总使得安全生产的影响要素复杂化。为了进一步规范采油作业的安全管理,我们就要制定具体的目视化管理规章制度,采用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应用适合采油工况条件的目视化设备。在目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体现制度的约束性吗?基层作业人员的目视化管理内容,哪个部门要做全面的引导?在国家的行业生产要求中,目视化管理状态如何高效的执行?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牙体牙髓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式,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22年2月-2023年5月开展研究,从医院口腔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66份,且以上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牙体牙髓病,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治疗措施分为一次性根管治疗、多次法根管治疗,评估可见疼痛情况、不良症状。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对口腔疼痛方面的抑制成效及患者各阶段的治疗舒适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牙龈肿胀、咬合不适、疼痛等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操作表现出的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可避免出现牙龈肿胀等症状,同时对于降低疼痛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 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及1个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 4分定义为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3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行X线和MR检查(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压脂像)排除新发OVCF,并同时记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麻醉方式、OVCF数量、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影像学数据和其他合并症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PVP治疗的1 31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中60例(4.6%)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满意组患者腰背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疼痛,其程度重于满意组,但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及腰背筋膜损伤与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有关(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OR=3.577,P=0.029)、合并腰背筋膜损伤(OR=3.805,P=0.002)、骨折椎体数量(OR=3.440,P< 0.001)、骨水泥分布情况(OR=3.009,P=0.013)和合并抑郁症(OR=3.426,P=0.028)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OR=0.079,P< 0.001)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OVCF患者术前骨密度低、合并腰背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分布不理想及合并抑郁症是PVP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深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状况,为全面推行基于ICVD风险评估的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深圳市10个区抽取20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选取纳入社区规范化管理、年龄≥35岁的高血压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指标,应用深圳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ICVD发病高危评估模块,评估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估算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I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另外,选取35~59岁患者与自然人群比较,分析相对危险度。结果共调查30 01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6 165例(53.86%),女性13 850例(46.14%);年龄35~102岁,中位年龄59岁。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为3.77%,95%CI为3.72%~3.82%;高危6 405例(21.34%),中危5 771例(19.23%),低危17 839例(59.43%)。男性、已婚、流动人口、总胆固醇<5.20 mmol/L、不吸烟、无糖尿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ICVD发病风险等级较对应其他特征患者低,且随年龄、收缩压和体质指数增加,高危风险等级增大(P均<0.001)。选取15 652例35~59岁患者分析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较自然人群略高,相对危险度为1.27,95%CI为1.25~1.28(t=37.648,P<0.001)。其中,男性相对危险度为0.94,95%CI为0.93~0.95(t=9.906,P<0.001),各年龄段相差不大;女性相对危险度为2.05,95%CI为2.01~2.09(t=72.207,P<0.001),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深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ICVD10年发病风险尚处于较高水平,在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开展ICVD风险评估仍有必要。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降低ICVD发病风险的效果可能在性别间存在差异,男性患者ICVD发病风险已低于男性自然人群,而女性患者仍远高于女性自然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