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DPN)的检测方法仅能识别中至重度神经,常导致DPN的诊断为时已晚。在DPN早期小神经纤维即会受损,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针对小神经纤维功能结构检查的新技术,小纤维损伤修复的评估可能是评价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治疗临床试验疗效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小神经纤维 早期诊断
  • 作者: 俞牧雨 刘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重中之重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 200233
  • 简介:摘要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血管结构改变,同时伴有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而微循环的这些变化可通过引发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积聚肌醇耗竭及氧化应激异常增高等效应进而造成DPN的发生发展。前列腺素E1、前列环素衍生物胰激肽原酶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神经组织血流灌注,减轻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

  • 标签: 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缺血缺氧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护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3月,将我院急诊科、糖尿病专科收治的62例住院患者根据护理差异分组:对比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3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收治后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水平、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中医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对比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血糖水平
  • 作者: 万艳慧 吕桂兰 王珂 杜文娟 刘芳 张爱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32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国内外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理性疼痛干预及管理的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证据金字塔"6S"证据模型,进行计算机证据检索。专家共识证据总结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相应的评价标准(2016)进行质量评价,循证指南用AGREE Ⅱ进行质量评价,并对高质量证据进行提取。结果本次共纳入了6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共提取证据22条,主要内容包括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理性疼痛的评估方法、干预措施实施方法及健康教育要求。结论通过总结脊髓损伤病理性疼痛护理相关证据,能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总结的证据多来自国外,在临床应用前应先充分考虑临床环境及相关因素。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循证
  • 作者: 万艳慧 吕桂兰 王珂 杜文娟 刘芳 张爱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32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南京 2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国内外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理性疼痛干预及管理的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证据金字塔"6S"证据模型,进行计算机证据检索。专家共识证据总结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相应的评价标准(2016)进行质量评价,循证指南用AGREE Ⅱ进行质量评价,并对高质量证据进行提取。结果本次共纳入了6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共提取证据22条,主要内容包括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理性疼痛的评估方法、干预措施实施方法及健康教育要求。结论通过总结脊髓损伤病理性疼痛护理相关证据,能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总结的证据多来自国外,在临床应用前应先充分考虑临床环境及相关因素。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循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影像特征,评估术前CT血管造影成像(CCTA)对CTO介入治疗结果预测价值,以及对比J-CTO评分CT-RECTOR评分系统对CTO介入结果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共114处病变血管,根据PCI结果分为成功组(84例)与失败组(30例)。分析CCTA影像特征,包括闭塞长度、血管弯曲角度、重构类型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PCI失败的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对比评估J-CTO评分CT-RECTOR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PCI失败组的血管弯曲角度大于45°(30.0%比4.8%,P=0.001)、钝形闭塞(60.0%比14.2%,P<0.001)、钙化程度大于50%(36.7%比8.3%,P=0.004)、负性重构(66.7%比31.0%,P=0.001)、闭塞段长度[(22.06±16.09)mm比(16.15±10.67)mm,P=0.026]均大于PCI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负性重构、血管弯曲大于45°、钝形闭塞的病变行PCI失败率高(均为P<0.05)。CT-RECTOR评分预测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J-CTO评分(85.4%比7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性重构、血管弯曲大于45°、钝形闭塞是影响CTO患者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CT- RECTOR评分更有助于预测CTO行PCI手术结果,术前CCTA检查有助于预测PCI手术结果。

  • 标签: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发生冠状动脉事件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血栓栓塞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死亡。综合管理包括急性期积极的抗炎、抗血栓治疗,恢复期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心肌缺血评估结果制定治疗随访方案。期望通过积极治疗系统管理改善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整体预后。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抗炎治疗 抗血栓治疗 长期管理
  • 作者: 武静 刘芳 张敬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7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72,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80
  • 简介:摘要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巨噬细胞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及主动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与AMD的发生发展有关,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β)是AMD患者视网膜玻璃膜疣重要病理成分,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玻璃膜疣沉积区明显聚集,Aβ可促使小胶质细胞活化,但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会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感光细胞、分泌释放炎性因子,加剧AMD的发生发展。Aβ的生成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在AD患者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活化的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汇集在老年斑内部及附近。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死亡的同时伴随周围区域大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脑内也有大量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有望成为治疗AMD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87-191)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退行性病变 炎症
  • 简介:摘要胃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胃癌一般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癌前病变更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大多通过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这些病变,但因其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且患者不易耐受而未被广泛普及。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抗体及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近年来被应用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筛查,也因其特异性及灵敏度低而受限。因此,寻找新的诊断生物标记物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期待通过这些标记物早期发现胃癌前病变,进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本文将对胃癌前病变生物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生物标记物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 简介:摘要患者男,78岁。因全程性肉眼血尿3 d,CT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行右肾切除术。大体观察见肿瘤组织呈出血坏死多彩状,镜下观察见肿瘤主要由呈明显异型性的圆形或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易见,细胞排列呈不规则条索、片状及网状裂隙样结构,裂隙边缘被覆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标志物(ERG、FLI-1、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及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CD10等均呈阳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约占50%,诊断为肾脏上皮样血管肉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可造成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期病理改变及远期演变对临床诊治长期管理尤其重要。现对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病理改变 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心血管内科用药情况。方法:观察对象为68例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于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用药研究,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结果。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共发生7例,总占比10.30%。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希望能够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传播行为指导,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其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教育内容涵盖疾病基础知识、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建议等,综合运用面授、数字平台及患者参与的多种方式,以提升患者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健康教育的应用在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护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护理 自我管理 依从性 提高生活质量
  • 作者: 李玲 刘芳 张顺 于克祯 逯瑶 高群 王宏 胡深 陈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北京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73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CT血管成像(4D 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及基于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出血转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进行“一站式”CTA-CT灌注成像及EVT的101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45例)及未出血转化组(5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影像学变量,如年龄、初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等,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诊断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9.00(68.00,85.00)岁、73.00(62.75,80.00)岁,Z=-2.20、P=0.028]、NIHSS评分[分别为16.00(12.00,21.00)分、9.50(6.00,14.00)分,Z=-4.44、P<0.001]、ASPECTS评分[分别为5.00(3.00,8.00)分、8.00(7.00,9.00)分,Z=-4.23、P<0.001]、4D CTA侧支循环评分[分别为2.00(0,3.00)分、3.00(3.00,4.00)分,Z=-5.39、P<0.001]、血栓负荷评分[分别为4.00(1.00,7.00)分、7.50(6.00,9.00)分,Z=-3.42、P=0.001]、闭塞位置(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为23/22例、11/45例,χ²=9.70、P=0.002)及心房颤动(分别为27、19例,χ²=5.83、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SPECTS评分(OR=0.64,95%CI 0.47~0.87)、NIHSS评分(OR=1.13,95%CI 1.01~1.26)、4D CTA侧支循环评分(OR=0.40,95%CI 0.22~0.76)是AIS患者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ASPECTS评分、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的AUC为0.876,95%CI 0.807~0.945,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7.5%。结论低ASPECTS评分、高NIHSS评分及低4D CTA侧支评分的AIS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出血转化,结合三者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IS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概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出血转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空泡毒素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是Hp菌株上最重要的毒力因子,其基因亚型多样性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新发现的Hp毒力因子(OmpHp0305)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均有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发生的分子标记物。此外,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IL-10)、ABO抗原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基因易感性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对Hp毒力因子及人群遗传易感性与胃癌及癌前病变关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毒力因子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9例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患者颅内感染的好转率并评价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实验组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特殊护理干预的实施缓解了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减少了其他感染症状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好转,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特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小血管病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参加查体、有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查的60岁以上的被试者314例进行横断面研究。脑小血管病组要求头部MRI达到以下标准:Fazekas评分≥3分;或Fazekas评分≥2分,合并1个腔隙;有新发皮层下梗死灶;有脑微出血。比较脑小血管病组(129例)无脑小血管病组(对照组,185例)的甲状腺功能有无差异。结果脑小血管病组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01)。有腔梗组无腔梗组的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02),有脑微出血组无脑微出血组的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4),脑白质高信号的Fazekas评分各组间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T3)(F=3.092,P=0.027)、FT3(F=5.427,P=0.001)、游离甲状腺素(FT4)(F=2.646,P=0.04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高脂血症、反T3、FT4后,年龄(OR=1.044,95%CI:1.022~1.067,P=0.000)、高血压(OR=0.533,95%CI:0.294~0.963,P=0.037)、FT3(OR=0.276,95%CI:0.159~0.478,P=0.000)与脑小血管病有关。结论老年人正常范围内较低的FT3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相关。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甲状腺激素类 脑白质高信号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长期的神经后遗症或死亡。通过神经系统评估量表在住院期间对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早期专业化评估,可以使医务人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的新生儿期神经行为评估量表,旨在为临床研究新生儿科医师选择神经行为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神经病学检查 神经行为学表现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因冠状动脉内膜增生或血栓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抗栓治疗无效的患儿,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现对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现状、手术指征、桥血管选择及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