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2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毕达哥斯拉长度、总高阶像差(tHOAs)、垂直三叶草差(Z9)、垂直彗差(Z7)、水平彗差(Z8)、斜三叶草差(Z10)、斜四叶草差(Z15)、斜二次散光(Z13)、球差(Z11)、垂直二次散光(Z12)、垂直四叶草差(Z14)以及85 cd/m2和3 cd/m2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矢量分析比较2组术后显然验光散光结果的矢量误差、大小误差、角度误差、矫正指数和成功指数。通过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高眼内散光组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01)。对2组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高眼内散光组矢量误差、角度误差绝对值、成功指数均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t=-2.326,P=0.020;t=-2.587,P=0.010)。SMILE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视力[高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低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高眼内散光组与低眼内散光组间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及3、4阶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 cd/m2下18 c/d空间频率下低眼内散光组对比敏感度高于高眼内散光组(t=-2.877,P=0.005),2组患者术后毕达哥斯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散光的存在会造成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的误差,使高眼内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更大,且降低术后亮环境下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但并未对视力及高阶像差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健康人对鼻唇亚单位照片处理效果的敏感程度。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唇腭裂外科采取25名(20~40岁)鼻唇亚单位基本正常的人物正面照片,用照片人工处理的方法,将各鼻唇部亚单位进行1.1、1.2、1.3倍放大或平移进行调整,得到不同程度鼻唇部亚单位畸形的照片。选择未经矫治手术、无颌面部畸形的年轻健康人189名[男96名,女93名;年龄(20.00±1.32)岁],判断其视觉对于鼻唇亚单位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结果年轻健康人视觉对鼻孔对称性和鼻小柱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高,对唇部对称和唇中线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一般,对唇峰对称性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最低。结论年轻健康人对鼻孔对称性和鼻小柱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高,对唇部对称和唇中线平移颜面审美视觉效果一般,对唇峰对称性的颜面审美视觉效果最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人在急救护理学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120名学生进行急救护理教学,随机分成实验组(高仿真模拟人)60名与对照组(传统模拟人)60名,1个月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做教学效果的差异性对比。结果实验组在理论、操作成绩和自信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仿真模拟人对教师教学及护生能力的提升方面作用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式术前排尿训练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五病区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介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在术前1 d进行常规床上排尿训练;观察组在术前1 d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式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留置导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 h内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进行情景模拟式床上排尿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降低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用Leeds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量表(LANSS)、贝克抑郁量表(BD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筛选出1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2年的SCI患者。先完成1~2周基线评估,该阶段用SCI神经功能(ASI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情,直至疼痛趋于稳定状态,随机分为试验组(12例)和对照组(6例)。试验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tDCS治疗(第一运动区M1区、2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VA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睡眠、情绪情况进行评定。用t检验分析试验组内不同病程与疼痛缓解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BPI睡眠及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VAS、BPI睡眠及情绪评分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BPI情绪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试验组VAS评分改善显著(P<0.05)。详见表2。按照病程将试验组患者分为病程>3月组和病程<3月组,对VAS评分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暂未发现病程与tDCS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tDCS对病程<2年SCI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改善作用,暂未发现病程与tDCS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需求导向护理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选择100名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需求的优质护理手段。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差异。收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观察组护理措施改善疼痛和睡眠。为改进护理方法提供重要见解,提高生活质量,并为个性化有效护理方案提供参考。该研究成果对医疗保健护理实践和未来研究具有价值。结果:观察组在本研究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具有显著意义的(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大鼠纳入正常组(n=10),10只大鼠纳入假手术组(n=10),其余20只大鼠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模型制作,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治疗组(n=10)和治疗组(n=10)。术后14 d,治疗组进行连续8 d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假治疗组进行假刺激,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干预。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和术后第22天(即治疗8 d后),分别利用Von Frey和Hot-plate测试大鼠痛阈变化,术后第22天行脊髓组织取材,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的NR2B-NMDA-R、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结果①术后第14天,与假手术组对比,假治疗组和治疗组大鼠的50% MWT和WTL值均明显下降(P<0.05);②术后第22天,与假治疗组对比,治疗组50% MWT和WTL值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WTL值与术前1 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第22天,与假手术组对比,假治疗组的NR2B-NMDA-R含量增高(P<0.05),而GABAa-R和GABAb-R含量均下降(P<0.05);术后第22天与假治疗组对比,治疗组的NR2B-NMDA-R含量下降(P<0.05),GABAa-R含量增高(P<0.05),但GABAb-R含量与假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2天,治疗组的NR2B-NMDA-R含量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应,并对痛觉过敏(热痛)的改善优于痛觉超敏(机械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脊髓NR2B-NMDA-R至正常水平,并部分上调GABA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