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手术对治疗膀胱肿瘤产生的影响以及预后的评价。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时间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9例膀胱肿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参照组49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的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接受经过尿道的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均显著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患有膀胱肿瘤的患者,采取经过尿道的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手术中的相关指标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穴位按摩联合气压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偏瘫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术后偏瘫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配合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采取穴位按摩配合气压治疗仪,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对比肌力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差异化的干预,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采取穴位按摩;联合气压治疗仪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偏瘫症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 386例,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2 386例胃癌患者中,459例(19.24%)有癌结节,1 927例无癌结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36)、pN分期(P=0.024)、pTNM分期(P=0.032)、Borrmann分型(P=0.008)、有无脉管瘤栓(P=0.001)是形成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 2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1 259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 152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2%和44.61%。有癌结节组患者(441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76%和24.94%,无癌结节组患者(1 832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75%和49.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个癌结节组(115例)、2~3个癌结节组(202例)和≥4个癌结节组(12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30.69%和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00%、28.22%和9.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4)、pT分期(P=0.007)、pN分期(P=0.004)、pTNM分期(P=0.002)、有无脉管瘤栓(P=0.034)、有无癌结节(P=0.005)和癌结节数量(P=0.001)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P=0.04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结节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 386例,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2 386例胃癌患者中,459例(19.24%)有癌结节,1 927例无癌结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36)、pN分期(P=0.024)、pTNM分期(P=0.032)、Borrmann分型(P=0.008)、有无脉管瘤栓(P=0.001)是形成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 2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1 259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 152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2%和44.61%。有癌结节组患者(441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76%和24.94%,无癌结节组患者(1 832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75%和49.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个癌结节组(115例)、2~3个癌结节组(202例)和≥4个癌结节组(12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30.69%和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00%、28.22%和9.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4)、pT分期(P=0.007)、pN分期(P=0.004)、pTNM分期(P=0.002)、有无脉管瘤栓(P=0.034)、有无癌结节(P=0.005)和癌结节数量(P=0.001)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P=0.04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结节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386例胃癌患者,筛选出年龄≥70岁的患者,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年龄≥70岁者342例(14.3%)。两组之间在性别、伴发疾病个数、NRS2002评分、PG-SG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者共981例(41.4%),其中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413例(17.3%),出现非手术相关并发症者568例(24.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伴发疾病数目≥2个为≥70岁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HR=4.478,95%CI:1.121~7.918,P=0.006)。≥70岁胃癌组5年OS为21.1%,5年DSS为62.7%;而<70岁胃癌组5年OS、DSS分别为54.1%、70.0%,两组患者的5年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DSS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未分化类型(P=0.004)、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为pT4a~pT4b期(P=0.007)、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4)、肿瘤pTNM分期为ⅢA~ⅢC期(P=0.002)和同时存在脉管瘤栓(P=0.034)是影响≥70岁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0岁胃癌患者术前伴发疾病多,增加了术后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关注其共患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和疗效,同时年龄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行挽救性放疗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48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接受挽救性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45~87)岁,术前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23.50(0.18~845.00)ng/ml。病理分期:T2期99例(40%),T3a期49例(20%),T3b期78例(32%),T4期15例(6%),分期不详7例(3%);N0期153例(62%),N1期44例(18%),不详51例(21%);切缘阳性165例(67%)。术后Gleason评分6分12例(5%),7分104例(42%),8分34例(14%),>8分90例(36%),不详8例(3%)。术后出现生化进展(定义为术后6~8周PSA≤0.1ng/ml,后期出现PSA>0.1ng/ml且持续上升,或连续3次检测PSA持续上升)143例(58%),PSA持续(定义为术后6~8周PSA>0.1ng/ml)105例(42%)。放疗前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70例,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178例。117例(47%)行早期挽救性放疗(放疗前PSA≤0.5 ng/ml),131例(53%)行晚期挽救性放疗(放疗前PSA>0.5 ng/ml);182例(73%)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放疗后PSA下降情况,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放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因素。结果放疗后PSA应答(PSA下降≥50%)率为94%(233/248),PSA下降≥90%者203例(82%),12例(5%)放疗结束时PSA升高,但仅4例(2%)此后持续上升。放疗后中位PFS为69(95%CI 68~70)个月,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67%。生化进展患者与PSA持续患者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71,95%CI 0.37~1.37,P=0.311),早期挽救性放疗患者的PFS较晚期挽救性放疗患者更长[69(95% CI 68~70)个月与59(95% CI 44~74)个月,P<0.001]。放疗时激素敏感性患者较去势抵抗性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更高(74%与51%,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8分、放疗时处于去势抵抗性阶段和晚期挽救性放疗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生化进展和PSA持续的患者行挽救性放疗(或联合内分泌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放疗前PSA水平较高、去势抵抗性阶段与预后不良相关,建议在早期PSA水平较低、激素敏感阶段对患者进行挽救性放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观察其自我管理康复水平。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出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院后的用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at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出院之后继续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于促进患者获得良好康复效果已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收治的110例术后病理分期为pT1N3M0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pT1N3M0期胃癌患者中pT1aN3aM0期27例(24.5%),pT1aN3bM0期10例(9.1%),pT1bN3aM0期45例(40.9%),pT1bN3bM0期28例(25.5%);病灶位于贲门-胃底51例(46.4%),胃体-胃窦59例(53.6%);病灶直径≥2 cm者40例(36.4%),<2cm者70例(63.6%);高~中分化腺癌59例(53.6%),低~未分化腺癌51例(46.4%)。全组患者中有104例(94.5%)获得随访,2年总生存率(OS)为63.5%,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7.7%,其中各组2年OS分别为92.0%、50.0%、70.7%、30.8%,2年DFS分别为88.0%、41.7%、65.9%、23.1%,各组2年OS和DF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CA72-4表达水平、脉管瘤栓、神经受侵、Ki67阳性比例及Lauren分型均与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灶直径≥2 cm(P=0.003)、肿瘤组织类型差(P=0.004)、淋巴结分期为N3b期(P=0.000)、同时合并脉管瘤栓(P=0.001)及神经受侵(P=0.002)均是影响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N分期为N3b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老年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SA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与年龄界值的关系。方法收集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原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SAH老年患者212例,分析SAH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H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年龄界值。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对比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Hunt-Hess(H-H)分级(4~5)、Fisher高分级(3~4)是SAH老年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年龄对SAH老年患者不良预后预测的最佳界值为70岁(敏感度:89.3%;特异性:28.4%;准确性:87.7%)。2组治疗方式在入院时H-H分级(1~3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夹闭组(60~70岁、低H-H分级)患者的1年期预后良好率为83.3%,栓塞组为88.3%;夹闭组(>70岁、低H-H分级)患者的1年期预后良好率为18.8%,栓塞组为3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H老年患者神经功能不良预后与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H-H分级)及临界年龄(>70岁)相关,而与治疗方式的选取(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流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淋巴细胞计数(LYM)亚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04例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中,64.4%(67例)有基础疾病,91.3%(95例)患者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9.4%(41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呼吸频率(次/min:26.0±5.6比23.7±5.0)、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APACHEⅡ评分(分:18.20±4.88比12.35±4.58)、降钙素原〔PCT(μg/L):0.82(0.23,4.63)比0.39(0.11,0.92)〕水平和心血管疾病比例〔24.4%(10/41)比7.9%(5/63)〕以及有创通气比例〔63.4%(26/41)比17.5%(11/63)〕均更高(均P<0.01),氧合指数〔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131.8±34.5比181.7±31.6〕、LYM(×109/L:0.53±0.40比0.92±0.44)、血红蛋白〔Hb(g/L):105.66±28.17比118.29±28.29〕、血小板计数〔PLT(×109/L):135.12±85.40比199.81±110.11〕、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181(131,275)比319(238,528)〕、CD4+细胞计数〔个/μL:110(71,161)比190(120,311)〕、CD8+细胞计数〔个/μL:71(33,100)比121(81,188)〕均更低(均P<0.01),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0(4.0,11.0)比12.0(8.0,20.0),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207,95%可信区间(95%CI)为1.094~1.332,P<0.001〕、LYM (OR=0.070,95%CI为0.018~0.271,P<0.001)、Hb(OR=0.984,95%CI为0.970~0.999,P=0.031)、PLT(OR=0.992,95%CI为0.987~0.997,P=0.003)、T淋巴细胞计数(OR=0.996,95%CI为0.993~0.998,P=0.001)、PaO2/FiO2(OR=0.955,95%CI为0.938~0.972,P<0.001)是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OR=1.195,95%CI为1.041~1.372,P=0.011)、LYM(OR=0.063,95%CI为0.011~0.369,P=0.002)以及PaO2/FiO2(OR=0.953,95%CI为0.933~0.973,P<0.001)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LYM<0.65×109/L或APACHEⅡ评分>14分时,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LYM与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3、0.563、0.500,均P<0.001)。结论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入住ICU时的APACHEⅡ评分、PaO2/FiO2以及LY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对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术前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伊马替尼术前治疗的30例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在接受术前治疗前后均行MSCT检测,测量原发病灶最长径、CT值、肿瘤体积的变化。分别分析Choi评分、肿瘤体积减少率与组织学疗效评价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确定鉴别术前治疗有效与否的肿瘤体积减少率的界定值,并制定新的分级标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观察新分级标准下术前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结果30例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接受术前治疗的中位时间为8(4~14)个月,术后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结果为轻微效应4例(13%),低度效应3例(10%),中度效应17例(57%),高度效应6例(20%)。Choi评分与组织学疗效评价呈中度相关(R=0.512,P<0.05),肿瘤体积减少率与组织学疗效评价结果呈强相关(R=0.620,P<0.05)。以肿瘤体积减少率45.83%作为有效阀值时,其ROC曲线下AUC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0%、85.7%。3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7%。依据新的体积分级标准,术前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测量Choi评分和肿瘤体积减少率均可以评价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的术前治疗疗效,并且肿瘤体积测量标准在预后判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