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PFNA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分析2020年4月-2021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P激酶相互作用丝/苏氨酸激酶1(MKNK1)作为肺癌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①在小鼠Mknk1基因中寻找编码区突变;②采用小鼠表型数据库(MousePhenomeDatabase,MPD)分析该突变与小鼠肺癌发病间的关联;③在人类肺癌组织寻找MKNK1编码区突变;④序列对比分析造成人及小鼠肺癌发病的基因突变。结果在小鼠Mknk1基因中寻找编码区突变293Ala>Ser,MPD数据库资料显示携带293Ser突变的小鼠肺癌风险明显升高(OR=5.76,95CI%=2.51-13.21);在人类肺癌组织寻找MKNK1编码区突变254Thr>Ser;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小鼠293Ala>Ser及人254Thr>Ser突变均位于MKNK1激酶的活性基团smart00220上。结论人和小鼠肺癌中均可发现MKNK1激酶的活性基团有突变,提示MKNK1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乡地区近7年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3.0T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2019年本院放射科6 70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OF-MRA资料,对病情概况、瘤体大小、位置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 7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3 393例(50.64%),女3 307例(49.36%),男女性别比为1.03∶1;年龄范围为2.3~94岁,年龄(63.79±13.00)岁,其中以71岁及以上占比最高(32.04%),其次为 61~70 岁(30.43%)及 51~60岁(21.96%),不同年龄颅内动脉瘤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大动脉瘤直径为9 mm,最小为1.5 mm,以2~3 mm最多,其次为3 mm以上,小于2 mm最少;在左侧颈内动脉成长最多,其次为右侧颈内动脉和双侧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最少;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多样,以囊袋状动脉瘤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均可发生颅内动脉瘤,老年女性发病率更高,发病部位主要为左侧颈内动脉,直径以2~3 mm为主,形态以囊袋状动脉瘤居多。3.0T TOF-MR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作为筛查手段。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面颅底大金属异物击入损伤颈内动脉岩段(C2段)的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异物侧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流完全中断,经手术探查发现异物导致颈内动脉岩段管壁破裂并长段血栓形成,以钛夹夹闭颈内动脉远心端,经颈部结扎颈内动脉近心端后,安全取出异物。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体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50颗牙体缺损根据牙根长度进行分类,把牙根长1.5mm以上设定为A组,患牙共24颗,把牙根长1.5mm以下设定为B组,患牙共26颗,两组患牙均实施牙冠延长术,比较两组患牙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100%,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牙冠延长术可以保留患牙的残冠和残根,疗效理想,不过根据牙根长度不同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一定要根据患牙适应证选择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管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9月-2012年2月39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8例,右眼33例,左眼6例,年龄为14-60岁,平均年龄31岁。受伤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为48小时。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管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后局部全身应用抗生素,7-10天拆除缝合线,术后3月拔除硬膜外管并冲洗泪道。结果39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拔除硬膜外管,冲洗泪道通畅,随访3—9个月,无溢泪症状。结论在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管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是实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保护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癌患者206例,术中均行甲状旁腺保护技术操作,根据手术中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情况将其分为非侧颈清组97例和侧颈清组109例,统计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结果206例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非侧颈清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4.12%(4/97),侧颈清组为17.43%(19/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运用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对于防止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肺内病变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2月安徽省治愈出院的60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临床轻型5例、普通型53例、重型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出院标准时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发热(57例)、咳嗽(55例)为主要症状。5例轻型患者3例全程CT检查为阴性,2例首次CT阴性表现,第2次胸部CT发现异常。55例(53例普通型和2例重型)首次CT异常患者影像学特点为病变双肺受累为主(51例),病灶多发(33例),胸膜下多见(40例),磨玻璃影像最为常见(55例)。转归中胸部CT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逐渐变淡,完全吸收(19例);肺内磨玻璃影范围扩大,进展为铺路石征、实变影,病灶再逐渐吸收后可见纤维条索影(27例);肺内磨玻璃影快速进展为实变影像,病灶吸收较慢,病灶大部分吸收后伴有较多纤维条索影残留(4例),2例重型患者肺内病灶广泛磨玻璃影、实变影缓慢吸收后可见较多纤维灶残留。结论胸部CT在输入性COVID-19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T影像所见肺的受累程度与临床转归有较好的一致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杂性肛瘘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2年 1月~ 2017年 1月收治的 7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来进行研究。患者抽签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8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漏气、漏液、肛门畸形)。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7.37%)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78.9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 23.68%)高于观察组( 2.63%),研究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复杂性肛瘘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再接修复术在中切牙牙冠折断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中切牙牙冠折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采用了单纯再接术和纤维桩修复术。结果术后纤维桩修复术和单纯再接术患者修复满意度均较高。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患牙状况良好、修复牢固、咀嚼功能良好、牙龈无明显炎症。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纤维桩修复患者各有1例出现桩折断和牙周炎,单纯再接术患者出现牙冠再次折断。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纤维桩修复术和单纯再接术患者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4.0%和60.0%(χ2=1.500,P=0.221)。结论纤维桩修复术和单纯再接术均适用于中切牙牙冠折断修复,但是纤维桩修复术成功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级、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应急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级、体温复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应激性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