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后利用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折块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择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抽签法,分成两组,单号50例为对照组,不进行踝关节固定,双号50例为观察组,接受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折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恢复优良率、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两组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P<0.05)。结论:将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折块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可加快愈合速度,确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产生,这种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十分显著,具有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坚强固定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以后柱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采用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的15例以后柱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26~65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腘窝"S"形切口,后正中入路完成显露,后方双支撑钢板近端排钉联合横向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血管、神经损伤情况,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其余1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术后获12~29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4周。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分别为9.3°±2.1°、9.7°±1.6°,内翻角分别为4.3°±1.2°、4.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4~95分,平均89.3分;膝关节屈曲为105°~138°,平均126.5°;伸直0°~8°,平均3.4°。结论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以后柱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不仅能够做到单一切口充分显露,而且可以实现稳定的胫骨平台固定,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流程,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胫骨平台骨折 后正中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微视频的健康教育在脑血管造影患者围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3年9月-2024年5月科室收治并行脑血管造影的94例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语言+文字资料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微视频床旁授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一致。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依从性、睡眠质量及对再手术的接受程度。结果: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微视频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及睡眠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再次行脑血管造影的接受程度也高于对照(P<0.05)。结论 在脑血管造影术前给予思维导图联合微视频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以及对造影的接受度。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思维导图 微视频 围术期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克氏针(16例)、弹性钉(19例)、外固定(21例)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共56例,均行骨折闭合复位并固定成功,术后定期复查指导功能锻炼。比较3组患儿术后4周、12周和1年时的肘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患侧提携角的差异。以Flynn肘关节评分评价患儿肢体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结果外固定组的手术时长和曝光次数较少;克氏针组的整复次数较多。外固定组的肘关节活动度在术后4周和12周时优于其他2组。术后1年时3组病例在肘关节屈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肘关节伸直上,弹性钉组功能评分17例为优,2例为良;克氏针组14例为优,2例为良;外固定组均为优。克氏针组和外固定组各有15例(93.8%)和20例(95.2%)外观评分为优,各有1例为良,弹性钉组均为优。3组病例的肘关节功能及外观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各具优势,疗效相当,者应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患儿病情加以选择。

  • 标签: 外科手术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造影下撬拨复位弹性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儿童O′Brien Ⅱ型和Ⅲ型桡骨颈骨折病例共41例。16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前骨折移位成角平均为(67±16)°(35°~90°);25例行关节造影下撬拨复位弹性钉内固定,术前骨折移位成角平均为(63±15)°(31°~88°)。以Metaizeau影像学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以Steele评分评价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和提携角大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19个月。术后克氏针组骨折成角平均为(4±2)°(0°~7°),弹性钉组为(3±2)°(0°~8°)。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患侧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双侧提携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钉组双侧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aizeau评分克氏针组87%(14例/16例)为优,13%(2例/16例)为良;弹性钉组84%(21例/25例)为优,16%(4例/25例)为良。Steele评分克氏针组81%(13例/16例)为优,13%(2例/16例)为良,6%(1例/16例)为中;弹性钉组88%(22例/25例)为优,12%(3例/25例)为良。结论关节造影可清晰显示肱桡关节软骨面情况,便于判断肘关节整体对位关系。关节造影监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钉内固定是治疗儿童O′Brien Ⅱ型和Ⅲ型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儿童 疗效比较研究 桡骨颈骨折 弹性髓内钉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指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我们共收治12例难复性指骨颈骨折患儿,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6 d,其中陈旧性骨折5例。手术均采用闭合克氏针穿刺清理骨痂、撬拨复位骨折断端,而后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法来评价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中所有患儿均闭合撬拨复位成功,术后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5.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2±0.2)周,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行功能锻炼,手指关节功能根据TAM系统评定法评定均为优。结论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指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陈旧性骨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标签: 指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老年性哮喘患者80例,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在老年性哮喘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对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属于值得推荐的一种良好的护理策略。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性哮喘护理 应用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CT观察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Fifth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 FMNF)的移位情况并模拟手术,探讨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的疗效,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23例青少年FMNF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孩;年龄14~18岁,平均16.5岁;左手4例,右手19例。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55°±7°,范围在46°~69°。患儿术前均行患手CT检查并模拟骨折复位,构建髓腔空间3D模型,测量拟植入克氏针的直径、长度以及弯折位置和角度;髓腔直径<2.5 mm时单针固定,≥2.5 mm时双针固定。导入克氏针模型并模拟预弯,观察进针位置、角度和固定效果。据此行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末次随访时,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与健侧手做比较。比较拔针时及末次随访时双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差异,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23例均获解剖复位;手术时间(9±3)min,范围在4~17 min。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9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6周内愈合。末次随访时,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4°±1°(12°~16°)。拔针时患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为88°±3°(85°~92°),末次随访时为89°±3°(85°~95°),对侧为89°±2°(86°~93°),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手部及上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均为优。1例患儿于术后5周功能锻炼时针尾磨破皮肤,拔针换药后痊愈,未遗留过多瘢痕。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感染、断针、退针以及伸肌腱、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亦未见掌骨头骨骺坏死发生。术后皮肤瘢痕均小于0.5 cm,掌指关节外观正常无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结合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FMNF简单、微创、费用低廉且效果良好。在3DCT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观察骨折形态、指导制备植入器械并直观预见治疗效果,适合早期康复锻炼,利于患手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少年 克氏针 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部优先策略用于全胸主动脉置换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1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Crawford Ⅰ或Ⅱ型全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8±5)岁(范围:28~45岁)。7例为马方综合征,1例为主动脉缩窄。手术均采用浅低温弓部优先策略,首先经胸部正中小切口联合左后外侧第6肋间切口,其次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与头臂动脉端端吻合保证脑部供血,阻断循环后行心内及主动脉近端操作,开放循环后完成肋间动脉重建及胸降主动脉置换。结果手术时间(645.9±91.7)min(范围:505~840 min),术后发生脑栓塞1例,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4~47个月,1例于术后3个月因腹主动脉瘤进展行胸腹主动脉+髂动脉切除并置换,2例肋间动脉管道堵塞,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采用弓部优先策略一期行全胸主动脉置换手术风险可接受,近中期效果满意,无分期手术中残余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是治疗年轻且器官功能良好的复杂主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瘤 动脉瘤,夹层 全胸主动脉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采集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关节院患者当做研究主体。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依次开展HSS评分,利用logistic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一次针对患者的年龄,疼痛评分等开展详细分析。结果:通过Pearson分析可明确,在手术后的HSS评分中,患者手术前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手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手术前后股骨髁偏距变化与全膝关节置换和其具备的正相关性;身体质量指数、手术位置的变化和其具备负相关性。结果表明,手术前的ACO明显高于手术后的患者在手术后ROM评分明显比手术前ACO小于手术后患者更高,数据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ROM在手术后的PSA为7°-9°。结论:患者手术前的疼痛情况和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和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的变化等各种情况,均是导致TKA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根据不同假体类型分为实验组(生物型假体)和研究组(骨水泥假体)各34例,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实验组(38.24%)(P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治疗的大龄儿童DDH病例共12例(19髋),其中男5例(7髋),女7例(12髋);患儿年龄(11.14±1.98)岁(范围:8岁~13.33岁);12例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7例。根据Tonnis分型,Ⅰ型8髋,Ⅱ型11髋;6髋0.20≤ Reimers指数(Reimers’s indexes,RI)<0.33,为髋臼发育不良,13髋0.33≤ RI<1为半脱位。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制定手术计划,根据模拟手术所预期达到的矫形效果应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并同期行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比较手术前后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RI和骶棘韧带长度的变化;应用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术后影像学效果,应用改良McKay分级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19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33)min(范围:290~410 min);中出血量(784±112)ml(范围:550~1 000 ml)。12例随访时间(34.84±8.39)个月(范围:16~48个月)。19髋的Sharp角由术前55°±3°改善至末次随访的36°±3°,同时CEA由-8°±14°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2°±3°,Reimers指数由0.50±0.17改善至末次随访0.14±0.03,骶棘韧带模拟长度由(48.40±10.00)mm减小至术后的(41.60±10.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9髋中的12髋Shenton线不连续,随访时均恢复连续性。根据改良Severin分类,优12髋、良4髋、可3髋,优良率84%。根据改良McKay分级,优12髋、良6髋、可1髋,优良率95%。随访时2髋存在坐骨骨不连,2例患儿存在<2 ㎝的双下肢不等长。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感染、断钉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治疗大龄儿童DDH短期效果良好,在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判断手术指征、量化操作细节并直观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成像,三维 截骨术 儿童 髋脱位,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