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制性医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行为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存在暴力高风险行为(住院患者暴力风险评估表评分总分≥ 8分)的强制性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发生暴力行为的因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结果 100例研究者中 54例在入院后第 3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18例在入院后第 7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28例在入院后第 14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结论 造成精神病患者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是能够预测和防止的,因此,工作中按照暴力行为的诱发的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和防止暴力行为出现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短期转归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共137例。根据1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mRS≤2分)和转归不良组(mRS评分>2分),入院当天或第2天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详细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他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患者的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结果转归良好组108例,转归不良组29例。转归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2.71±0.22)分比(7.10±0.59)分,t=6.99,P<0.01]和总胆固醇水平[(4.29±0.10)mmol/L比(4.76±0.17)mmol/L,t=2.21,P=0.03]低于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组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的患者发病比例高于转归不良组[76(70.4%)比5(17.2%),χ2=26.70,P< 0.01],而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比例低于转归不良组[4(3.7%)比7(24.1%),P=0.002]。二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及基底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是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OR=1.658,95%CI:1.327~2.071;P=0.000和OR=2.071,95%CI:1.159~3.701;P=0.014)。结论基底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基底动脉狭窄愈严重,脑桥梗死患者的预后愈差。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控制性高血压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神经预后效果 。 方法:本试验选取 2019 年 4 月 ~ 2020 年 3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18 例 创伤性颅脑损伤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 A 组 59 例和 B 组
简介: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叙事性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模式对分娩产妇负性情绪、产程及住院时间和顺产率的影响效果开展本次对比分析。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为2023.1至2024.1年间,以我院产科中88例分娩产妇为此次研究样本,结合病例的信息将其分为两组施以不同护理服务,对其相关研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产妇焦虑、恐惧感明显缓解,产程及住院时间亦有所缩短,且总体顺产率提升至41/44(93.18%),较对照组,组间数据P值均<0.05。结论 对产科分娩产妇实施人性化、情感化叙事性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对其焦虑、恐惧感的缓解上发挥重要的影响意义,以促进其积极配合度、依从性,有助于提升整体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进而保障临床护理质量,可在分娩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颈椎间盘突出和眩晕症的相关性,评价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眩晕的疗效。方法: 我们将2020—2022年我科就诊的73例以眩晕为主诉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进行分组,A组行颈椎射频消融治疗;B组行颈椎牵引、 手法推拿、理疗结合药物静脉滴注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记录病人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的症状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术后短期内即可达到较明显的症状改善,经长期随访,依然保持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间盘突出在眩晕的发病成因中占有重要地位,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然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两组病患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病患治疗依从性差的发生率为59%(59/100);两组患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用药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糖尿病病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实现血糖浓度的良好控制。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在本院接受膝关节置换的 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分析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均有 4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行术后静息性疼痛护理评估,为观察组患者行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 24h后的活动性疼痛评分以及静息性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 24h后,观察组患者活动性疼痛评分以及静息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与住院时间要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感,并且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活动性 ;静息性 ;疼痛护理评估 ;骨科 ;膝关节置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active pain nursing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knee arthroplast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data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computer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w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4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active pain score and resting pai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and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the activity pain score and resting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knee arthroplasty through active pain nursing evaluation can effectively help patients improve pain, and further shorten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药学干预对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揭示药学干预在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依从性中的关键作用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精神健康结果以促进青少年精神健康护理的进步,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护理策略,满足青少年患者的特殊需求,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00例精神障碍青少年,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5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门诊诊疗服务和药学干预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用药交代等诊疗服务。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与用药知晓率情况。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与用药知晓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论表明,药学干预在提高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识方面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这些发现强调了改善临床护理策略以更好满足青少年患者需求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药学干预的最佳实践和长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5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multiple osteochondromas,MO)家系进行EXT1和EXT2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5个MO家系的先证者进行MO相关致病基因EXT1、EXT2外显子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应用Sanger双向测序对家系成员和200名正常个体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分析,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检测对家系成员和20名正常个体进行基因缺失变异验证分析,确定致病变异后,对其中2个家系的高危胎儿进行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5个MO家系均检出EXT基因变异,分别为EXT1基因第2~3外显子缺失、EXT1基因c.1468dupC (p.Leu490ProfsX31)、EXT1基因c.2084delC (p.Pro695LeufsX11)、EXT2基因c.187delT(p.Phe63SerfsX29)、EXT2基因c.1362T>G(p.Tyr454X),其中EXT1基因第2~3外显子缺失、EXT1基因c.2084delC (p.Pro695LeufsX11)、EXT2基因c.187delT(p.Phe63SerfsX29)为尚未报道的新变异,在家系正常成员和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变异。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胎儿携带EXT1基因第2~3外显子杂合缺失变异,家系5胎儿携带EXT2基因c.1362T>G(p.Tyr454X)杂合变异。结论EXT1、EXT2基因变异是5个MO家系的致病病因,致病基因的检出为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应用于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接收的 70 例 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中。采用奇偶数平均分配方式,奇数患者设对照组, 35 例;偶数患者设为观察组, 35 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 P > 0.05 );两组治疗后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可提高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各 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手术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0%,低于对照组的 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100.0%,高于对照组的 76.0%(P< 0.05)。结论 针对性手术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29个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家系进行TSC1、TSC2基因的变异筛查,并对其中14个家系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探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TSC相关变异的筛查效果。方法采用NGS-Sanger测序和MLPA技术对29个家系的先证者进行TSC1/TSC2基因的变异检测;抽取胎儿羊水或绒毛样本,通过亲子鉴定试验排除母体污染;针对先证者携带的致病变异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在29个TSC家系中共检出27种疑似致病变异,其中TSC1变异5种(18.5%),TSC2变异22种(81.5%),12种未见文献报道。14个接受产前诊断的家系中,5个家系的胎儿为患者,其中2例胎儿携带TSC2基因新发变异,超声提示心脏多发横纹肌瘤,其余9个家系的胎儿判断为正常。结论本研究拓展了TSC1、TSC2基因的变异谱。高通量测序结合MLPA可以高效、准确地为TSC患者提供基因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例行食管胃吻合,设为食管吻合组;89例行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吻合组。病人均由胃部肿瘤科主诊医师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消化道重建由主刀医师决定行食管胃吻合或双通道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线上App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反流性食管炎问卷调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判断病人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食管胃吻合组病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例、9例、0,2枚(0~15枚),(12±4)d;双通道吻合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5例、15例、9例,3枚(0~28枚),(11±3)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887,Z=-1.058,t=3.284,P<0.05)。(2)随访情况:17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食管胃吻合组和双通道吻合组病人随访期间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分别为58例和14例、10例和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743,7.219,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更适用于胃大弯侧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或位置偏下肿瘤;双通道吻合与食管胃吻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且术后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