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6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273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21~67岁。观察指标:(1)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和死亡原因。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肝移植后腹腔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356例受者中,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7.70%(63/356)。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受者中,41例发生于术后2周内,17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受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1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2株,革兰氏阳性菌48株,真菌16株。(2)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白细胞、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肾衰竭、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术后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Z=-2.456,t=-1.982,Z=-3.193、-2.802、-2.336、-2.276、-2.116、-3.217,χ²=15.807、10.395、6.750,Z=-4.468,P<0.05);再次肝移植、术后胆汁漏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ELD评分>20分、再次肝移植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71,12.875,95%可信区间为1.106~7.448,1.290~128.521,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356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63例发生腹腔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为84.60%,293例未发生腹腔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为97.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660,P<0.05)。随访期间,58例受者死亡。结论术前MELD评分>20分和再次肝移植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腔感染 肝移植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 再次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HA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8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行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8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21~66岁。观察指标:(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2)HAT诊断。(3)HAT治疗。(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微信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胆道狭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411例病人中,11例发生术后HAT,HAT发生率为2.68%(11/411);男10例,女1例;年龄为44岁(22~63岁);HAT发生时间为术后4 d(1~15 d)。11例病人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各1例。11例病人ABO血型相容,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16±89)min,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3±4)min,动脉吻合方式均为Ⅰ型。11例病人中,无症状型HAT 10例,脓毒症型HAT 1例。(2)HAT诊断:11例病人均经血管腔内造影检查确诊HAT,其中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探及动脉血流,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动脉阻力指数高,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1例HAT、1例吻合口狭窄;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动脉血流速度慢,阻力指数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及微弱细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3)HAT治疗:11例病人均行微创血管腔内治疗,6例溶栓治疗后完全通畅,5例溶栓治疗后仍有血栓,术后继续留置微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后6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1例病人治疗(6.7±2.6)d后血管再通,血栓消失,治疗成功率为11/11。(4)随访情况:1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1 722 d,中位随访时间为46 d。随访期间,4例病人发生胆道狭窄,行胆道支架置入;9例病人生存,病人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为75%;2例病人死亡。结论原位肝移植后HAT发生率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超声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HAT诊断率;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肝动脉血流。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原位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超声造影 血管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 标签: 肝移植 胆瘘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吻合口狭窄 非吻合口狭窄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临床病因。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影像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进行分析,总结造成恶心、呕吐的原因。结果引发恶心的相关疾病有25种,53例,前10种为33例(62.26%)。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2.83%。引发呕吐相关疾病有17种,64例,前10种为33例(51.56%)。3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3.12%。结论恶心呕吐的相关疾病患者,须仔细询问病史、结合诊断学知识与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及时诊断、治疗,尽可能预防各种疾病造成的恶心呕吐症状。

  • 标签: 消化内科 恶心 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