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成人晕厥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8年6月25日至2021年3月1日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37家三甲医院急诊、老年科、心内科门诊或晕厥单元就诊且初步诊断为晕厥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4 950例,年龄(56.3±16.8)岁,男性2 604例(52.6%)。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为神经介导性晕厥[2 345(47.4%)],其次为心原性晕厥[1 085(21.9%)],而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则相对少见[311(6.3%)],此外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有1 155例(23.3%)。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的患者中有诱因者更为多见[2 066(72.4%)比786(27.6%),χ2=136.5,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患者比较,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1 972(79.0%)比1 908(73.9%),χ2=17.523,P<0.001]。女性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男性[1 837(80.0%)比1 863(73.0%),χ2=33.432,P<0.001]。<65岁的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65岁者[2 482(77.8%)比1 218(73.4%),χ2=11.756,P=0.001]。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者伴紫绀的比例较高[271(18.2%)比369(12.7%),χ2=23.235,P<0.001],伴大小便失禁的比例亦较高[252(15.2%)比345(10.8%),χ2=19.313,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的患者比较,心原性晕厥患者有家族史者更为多见[264(24.3%)比754(19.5%),χ2=11.899, P=0.001]。晕厥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依次为高血压[1 480(30.5%)]、冠心病[1 057(21.4%)]、心房扑动/颤动[359(7.2%)]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36(4.8%)]。心原性晕厥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晕厥患者[417(38.4%)比640(16.6%),χ2=241.376,P<0.001]。此外,合并症还包括脑血管病[551(11.1%)]和糖尿病[632(12.8%)]。结论中国成人晕厥以神经介导性晕厥最为常见,有诱因、先兆的患者较为年轻,女性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心原性晕厥患者中有家族史、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衰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细胞因子水平和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微循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Scd4OL、ET、CGRP、VEGF细胞因子水平和治疗后的流动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总积分微循环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改善了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指标,降低致病细胞因子的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131I治疗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24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利用抗甲状腺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甲状腺功能水平,观察是否需要继续治疗。观察组采用131I治疗,根据检测结果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减发生率15.00%,高于对照组的2.50%,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但该药物同时也可导致甲减等并发症,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时,用经远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中的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35例,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35例,经远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CI治疗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80例行PCI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采取对应防治措施,提高预后。结果 心律失常患者PCI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痉挛、夹层、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周围血管并发症及其他,发生例数依次为5例、4例、4例、3例、3例、2例、1例,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心律失常主要原因为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合并瓣膜病等,发生例数依次为1例、1例、1例,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并发症较多,需分析其危险因素,制定科学预防措施,提高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本院对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6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期间本院所收治的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有5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5例(为治疗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将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口服药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胆固醇的下降相对较为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下降程度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本院通常会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进行实际临床治疗,并且其效果相当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患者共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未合并新发房颤者30例为对照组。总结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究患者预后。结果 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高CRP水平、高NT-proBNP水平。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同年龄、高CRP水平、高NT-proBNP水平有关,且此类患者预后较差,故而临床应基于危险因素加强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STEMI病人70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5例)直接PCI治疗,观察组(35例)尼可地尔联合血栓抽吸PCI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MBG3级血流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