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10 d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肠内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急诊科酒精中毒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某院急诊科就诊的80例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n=40)进行普通护理,B组(n=40)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情况,了解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合数据两组进行对比。结果:B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完全依从占比70.00%,基本依从占比25.00%,合计依从占比95.00%,A组患者在干预后完全依从占比40.00%,基本依从占比35.00%,合计占比75.00%,差异显著。B组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与A组差异不大。护理后B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26.33±2.34)分和(40.16±1.71)分,明显较低(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吡啡尼酮联合运动疗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 nary fibrosis , IPF )患者治疗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 120 例 IPF 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 60 例患者 。对照组 采用吡啡尼酮治疗与常规 护理 干预 ,实验组 吡啡尼酮联合运动疗法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 前 ,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 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 )评分及 FEV1%FVC、 FEV1%Pr、 MVV值比较 ,数据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 0.05 );干预后,实验组临床疗效、 FEV1%FVC、 FEV1%Pr、 MVV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实验组 SGRQ 评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 吡啡尼酮联合运动疗法在治疗 IPF 患者方面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吡啡尼酮治疗量,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5-2022.6我院合适的患者,选入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从多方面对比。结果:观察组合计整体预后较好的为37例,占比92.50%,明显比例较高。观察组合计引发并发症的为1例,占比2.50%,明显比例较低(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C理论的身心安抚在改善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舒适程度及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奇偶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应用基于双C理论的身心安抚干预模式。采用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评定量表(IPS)、中文版舒适状况量表(GCQ)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的IPS、GC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IP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GC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C理论的身心安抚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CTED康复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ACTED康复模式的肢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经护理后的依从性、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TED康复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马菊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门诊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马菊止痒方。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苔藓样变、抓痕、渗出结痂、红斑单个皮损症状进行评分;采用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指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 SCORAD)评价皮损严重程度,采用皮肤多功能检测仪检测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情况及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油脂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33、IgE水平;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为74.4%(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2,P<0.01)。观察组治疗后苔藓样变、抓痕、渗出结痂、红斑评分及SCORAD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30、8.779、6.352、5.264、9.115,P<0.05或P<0.01),血清IL-17、IL-33、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358、19.285、135.049,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TEWL[(9.77±2.37)g/h•cm-2比(20.53±3.89)g/h•cm-2,t=5.073]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角质层含水量[(27.16±5.06)%比(13.83±2.71)%,t=-8.552]、皮肤油脂含量[(124.20±3.29)μg/cm2比(90.17±2.36)μg/cm2,t=-21.173]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43)、对照组为23.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7,P<0.05)。结论自拟马菊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可有效缓解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患儿的皮损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血清IL-17、IL-33、IgE水平,且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家庭关怀融入儿科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以本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资料完整的患儿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3年5月-2024年5月,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视为参照组(n=50),另一组采用家庭关怀的护理方法视为研究组(n=50),统计两组护理评分、家属满意度及护理出错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接受护理后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参照组高;研究组护理出错率低于参照组,以上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家庭关怀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差错率,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消化内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消化系统损害的知晓度。方法2020年2月21至23日,通过电子问卷形式,主要了解全国消化内科医师对COVID-19基础知识和COVID-19消化系统损害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2 216名消化内科医师完成问卷调查。99.7%(2 209/2 216)的消化内科医师表示阅读过COVID-19诊治指南。对COVID-19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诊断标准非常清楚的医师分别占34.9%(774/2 216)和39.4%(874/2 216);对COVID-19可检测途径和肺部影像学表现回答正确者分别占68.4%(1 516/2 216)和71.6%(1 586/2 216)。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对COVID-19消化系统损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0.9%(134/433)、33.9%(234/691)、32.4%(213/657)、34.9%(152/435),不同职称医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95.6%(2 119/2 216)的消化内科医师认为使用益生菌可能有效改善肠功能,94.0%(2 082/2 216)的消化内科医师认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结论我国消化内科医师对COVID-19消化系统损害的相关知识和动态进展掌握尚显不足,对此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培训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