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①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中位年龄41(14~67)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36例(90.0%),IPI评分中高危、高危23例(57.5%);25例(62.5%)有B症状,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消瘦、盗汗;38例(95.0%)有结外侵犯;25例(62.5%)LDH升高;25例(62.5%)Ki-67≥80%;ALK阳性22例(55.0%),中位年龄29(14~67)岁,ALK阴性18例(45.0%),中位年龄51.5(19~67)岁,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②40例患者均接受化疗,采用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方案18例,ECHOP(依托泊苷+CHOP)方案12例,其他方案10例;26例(65.0%)获得完全缓解(CR),ALK阴性(P=0.029,OR=13.458)和Ki-67≥80%(P=0.04,OR=14.453)是CR的独立影响因素,ECHOP方案的CR率高于CHOP方案[83.3%(10/12)对38.9%(7/18),P=0.026]。③LDH水平、IPI评分、ALK表达情况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对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L发病男性居多,青少年至中老年均有发病,ALK阳性中年轻患者居多,诊断时临床分期晚,多数患者有结外侵犯,半数以上患者有B症状、LDH升高、Ki-67表达;ALK表达与否、Ki-67表达水平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可影响疗效,LDH水平、IPI评分、ALK表达与否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可影响PFS和OS;ECHOP是较优的化疗方案,可改善预后。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伴PDGFRA、PDGFRB或FGFR1重排或PCM1-JAK2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系肿瘤,是2016版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的独立疾病类型。在这一类别中,共同的特征是融合基因的形成导致异常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其中,伴有PDGFRA重排的髓系/淋系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现报道1例罕见的以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为初始表现,并伴PDGFRA重排的髓系/淋系肿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