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Fried表型以及由不同数量的疾病缺陷构成的衰弱指数(FI)对衰弱状态评价的一致性以及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第二次重复调查的23 615名研究对象的数据,采用5种表型指标构建Fried表型,并分别纳入28个和40个疾病缺陷构建FI-28和FI-40。计算加权Kappa系数比较3种指标对衰弱状态分类的一致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衰弱指标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采用Fried表型、FI-28和FI-40计算的衰弱率分别为5.4%、7.9%和4.0%。Fried表型与FI-28和FI-40的Kappa系数分别为0.357和0.408,FI-28与FI-40的Kappa系数为0.712。经过(3.9±0.5)年的随访,死亡755人。当采用Fried表型时,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风险均增加,多因素调整后的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60(1.32~1.94)和2.90(2.25~3.73);采用FI-28时,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HR值分别为1.71(1.39~2.11)和2.52(1.95~3.27);采用FI-40时,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HR值分别为1.98(1.60~2.44)和3.71(2.80~4.91)。衰弱状态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在低年龄组中的关联强度高于高年龄组。结论Fried表型和基于不同数量的变量构建的FI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都能较好地预测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第二次重复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慢性病种类、个数及患病年限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在24 242名研究对象中,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患病率分别为9.6%、5.8%、3.2%和26.8%,患以上任一慢性病者占38.8%。患上述任一慢性病与低手握力和低上肢肌肉质量(AMQ)呈正相关,且其患病年限越长,风险越高(线性趋势P值均<0.001),患任一慢性病≥10年者低手握力和低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64(1.42~1.90)和1.83(1.60~2.10);患1、2、≥3种慢性病者低手握力的OR值(95%CI)分别为1.26(1.17~1.37)、1.42(1.23~1.64)和2.27(1.55~3.32),低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28(1.18~1.38)、1.67(1.46~1.92)和2.41(1.69~3.45),且关联均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P值均<0.001)。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均与低手握力和低AMQ呈正相关;慢阻肺患者低四肢肌肉重量指数(ASMI)、低全身肌肉重量指数(TSMI)和低手握力的风险高于非慢阻肺患者,且风险与患病年限呈正相关(线性趋势P值均<0.05),患慢阻肺≥10年者低ASMI和低TSMI的OR值(95%CI)分别为2.39(1.36~4.20)和2.41(1.37~4.26)。结论慢性病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更低,且随患慢性病个数及年限延长,低手握力、低AMQ的比例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主要膳食模式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第二次重复调查,对20个食物组进行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将四肢肌肉重量指数(ASMI)、全身肌肉重量指数(TSMI)、手握力和上肢肌肉质量(AMQ)分性别的最低五分位数作为判断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提取出2种主要膳食模式,平衡膳食模式以摄入多种食物为特征,米肉膳食模式以摄入大米、肉类、家禽和鱼类较多为特点。平衡膳食模式得分高者,低TSMI、低手握力和低AMQ的危险性降低,对应OR值(95%CI)分别为0.83(0.74~0.95)、0.64(0.56~0.74)和0.82(0.72~0.93),且关联具有线性趋势(P<0.05);米肉膳食模式得分高者,低ASMI、低TSMI和低手握力的危险性更低,OR值(95%CI)分别为0.67(0.55~0.82)、0.69(0.56~0.85)和0.74(0.60~0.91),且关联具有线性趋势(P<0.05)。结论平衡膳食模式和米肉膳食模式得分较高者的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评健康状况(SRH)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剔除有逻辑错误和信息缺失的个体,最终纳入512 713名研究对象。SRH在基线问卷调查时搜集,包括整体自评健康状况(GSRH)及与同龄人相比自评健康状况(ASRH);死亡事件及原因通过链接到疾病死亡监测系统和国家医保系统获取。采用多因素校正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SRH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性。结果在平均9.9年的随访时间里,共观测到44 065例死亡事件,其中17 648例死于CVD。与GSRH良好的人相比,GSRH较差的研究对象未来发生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风险效应(HR)值(95%CI)分别是1.84(1.78~1.91)和1.94(1.82~2.06)。与ASRH更好的人相比,ASRH更差的研究对象未来发生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HR值(95%CI)分别是1.75(1.70~1.81)和1.83(1.73~1.92)。两种SRH指标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性在各个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中都保持显著,且SRH越差、死亡风险越高。结论SRH简单易用,SRH越差、个体未来全因死亡/CVD死亡风险越高。
简介:摘要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年来,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内的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据明确了几种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影响,特别是补充了我国人群一些特定生活方式(如职业性体力活动)、当前营养膳食结构背景下的一些饮食习惯(如吃水果、鸡蛋、辣食和饮茶等)以及特有的健康问题(如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病因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近年来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