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1例80岁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过程并文献复习。该例患者为长病程的高龄女性,同时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以及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伴轻度认知功能下降,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后,选择安全、有效同时关注心脑血管事件的简单优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司美格鲁肽属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具有独特的降糖机制,强效降糖证据充分,可多方面满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腹膜透析+时效激励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选2023年8月-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予以时效激励式护理,120例患者均合并肾病(Ⅴ期),并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时效激励式护理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有利于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保障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简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营养风险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112例TBM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组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差别,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营养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2例TBM患儿中男55例、女57例。营养风险组62例,非营养风险组50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4%(62/112)。营养风险组居住农村的患儿、出现脑神经受损、抽搐、消痩、纳差的症状、确诊时间≥21 d的患儿、脑脊液蛋白量均高于非营养风险组[50例(80.6%)比32例(64.0%)、20例(32.3%)比8例(16.0%)、33例(53.2%)比15例(30.0%)、30例(48.4%)比2例(4.0%)、59例(95.2%)比1例(2.0%),41例(66.1%)比18例(36.0%)、1 406(1 079,2 068)比929(683,1 208)mg/L,χ2=3.91、3.90、6.10、26.72、98.58、10.08,Z=4.35,均P<0.05],营养风险组的血清白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糖含量均低于非营养风险组[(36±5)比(41±4)g/L、(110±17)比(122±14)g/L、1.4(1.0,2.0)×109比2.3(1.6,3.8)×109/L、7.8(6.3.10.0)×109 比10.0(8.3,12.8)×109/L、1.0(0.8,1.6)比2.1(1.3,2.5)mmol/L,t=-6.15、-4.22,Z=-4.86、-3.92、-4.16,均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OR=0.812,95%CI:0.705~0.935,P=0.004)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OR=0.609,95%CI:0.383~0.970,P=0.037)可能降低TBM患儿营养风险;抽搐症状(OR=3.853,95%CI:1.116~13.308,P=0.033)、脑脊液蛋白量增加(OR=1.001,95%CI:1.000~1.002,P=0.015)可能增加TBM患儿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较非营养风险组的并发症、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儿均更多[47例(75.8%)比15例(30.0%)、31例(50.0%)比8例(16.0%),χ2=23.50、14.10,均P<0.05],住院时间更长[(27±13)比(18±7)d,t=4.38,P<0.05]。结论TBM患儿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抽搐症状、血清白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量可能影响TBM患儿的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济负担重,有必要对TBM患儿进行尽早进行营养筛查及营养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黑色素瘤中BRAF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黑色素瘤病例中不同检测方法及样本类型对于BRAF突变检测的影响,并统计BRAF V600E突变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162例病例共计190件样本,BRAF突变分子检测阳性样本62件,其中59件为V600E突变,阴性样本128件。BRAF V600E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相较于分子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灵敏度为96.6%(57/59),特异度为97.7%(128/131)。28例配对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之间BRAF突变情况均符合(100%)。总体BRAF突变频率为30.9%,以V600E突变为主(94.0%)。统计分析显示较年轻(≤60岁)、躯干发病部位、浅表扩散型组织学类型及上皮样细胞形态为主的病例中BRAF V600E突变频率相对较高。结论BRAF V600E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与分子检测有互补作用。同一患者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之间BRAF突变符合率高。我国黑色素瘤患者BRAF突变频率较低,但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