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比较和分析,在进行相关诊断的同时做好治疗工作。方法:通过选取呼吸内科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随后比较治疗方法和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首先选用心电图检查仪进行检查。通过以肺栓塞患者的心率作为依据,并依据呼吸暂停、心跳患者进行吸氧和抢救,给予相关治疗。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肺栓塞患者进行效果比较,其中治疗前血氧分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值分别为39.79±3.57、 76.09±6.58、 30.24±3.56,治疗后患者的血氧分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值分别为27.43±3.89、63.54±4.24、 35.02±2.46。结论:对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患者情况相比之前明显改善,血氧分压等明显调整。
简介:摘要:小学阶段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段学习的时间较长,且是学生接触义务教育的一个起点,因此,在此阶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并且还可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铺垫道路。除此之外,小学教学阶段的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能单纯地以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要目标,这样显然是本末倒置的。而核心素养的提高,则要求了学生在拥有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具有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的理论学科之一,应当在教学时积极融入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能够符合当今教学的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6个月,试验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促进患者养成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但更加严格,也让教育从业者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标准化要求。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延伸出了更多的知识创新。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数不胜数,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合理运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4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H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数据库中,儿童HS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儿为女性,年龄为13岁8个月。患儿6岁时初次发病,以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为主要表现。多次在其所居住地的县、市及省级医院就诊,均未被明确诊断。②于本院及外院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血涂片检查显示,球形红细胞所占比例为9%~27%。胆红素检测显示,总胆红素为52.6~313.8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8.2~14.6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38.0~302.1 μmol/L,均异常增高。红细胞渗透脆性(EOF)试验显示,红细胞开始出现溶血时,EOF为0.68% NaCl(正常参考值为0.38%~0.46% NaCl),完全溶血时EOF为0.44% NaCl(正常参考值为0.28%~0.32% NaCl)。③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显示,红细胞血影蛋白β(SPTB)基因2号与3号外显子疑似杂合缺失,疾病表型为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型(遗传方式不明确)、致死性或近致死性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遗传方式不明确)。患儿父亲存在PIEZO1基因chr16-88804044位点杂合突变c.1118C>T(p.P373L),其母亲未发现HS相关基因突变。④诊断及治疗: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该例患儿被确诊为HS。治疗建议:必要时进行脾切除术。2020年6月,患儿于当地医院进行脾切除术后,黄疸消失,但是出现轻度贫血。⑤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制定的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到35篇关于HS患儿相关文献,其中7篇报道12例HS患儿发病与SPTB基因有关,SPTB基因不同位点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同。结论HS患儿临床表现异质性大,易被临床漏诊、误诊。临床需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家族病史、针对性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对该病患儿进行早诊断、早治疗,进而改善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OS样抗原1(FOSL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Ⅲ科292例(观察组)新诊断胃癌患者和21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FOSL1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FOSL1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多态位点与胃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OSL1 rs1892901位点基因型GG频率降低(154/215比178/292,χ2=6.240,P<0.05),AA频率增高(7/215比28/292,χ2=8.3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s637571位点基因型GG频率增高(119/215比187/292,χ2=3.910,P<0.05),AA频率降低(21/215比14/292,χ2=4.7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1892901位点AA基因型患胃癌风险增加[比值比(OR)=0.32,95%可信区间(CI):0.14~0.74,P<0.05],GG基因型减少(OR=1.62,95%CI:1.11~2.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637571位点GG基因型患者胃癌易感性增加(OR=0.70,95%CI:0.49~1.00,P<0.05),AA基因型患者患癌风险降低(OR=2.15,95%CI:1.07~4.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相关因素后,rs1892901位点AA基因型仍是胃癌的易感基因(OR=0.42,95%CI:0.11~0.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OSL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明显相关。FOSL1 rs1892901位点AA基因型患胃癌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