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出血史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AUGUR研究),收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2月10日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既往出血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0次,1~3次和≥4次),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既往的出血次数与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和再出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10.9%(117/1 072)和11.8%(129/1 072)。其中有712例(66.42%)患者既往无出血,有297例患者(27.71%)既往出血1~3次,有63例(5.88%)患者既往出血≥4次。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入院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既往肝硬化病史、以呕血起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消化道溃疡所致出血、入院后输注红细胞、入院后进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均是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次数≥4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死亡(OR=2.17,95%CI:1.04~4.57,P=0.040)及再出血(OR=2.32,95%CI:1.19~4.53,P=0.013)的风险更高。结论既往出血次数≥4次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病死率 再出血率 既往出血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超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59例。首先进行呼气末阻断试验(end-expiratory block test,EEO)和吸气末阻断试验(end-inhalation block test,EIO),然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volume expansion test,VE) (10 min内静滴生理盐水250 mL),VE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变化值(ΔCI)≥15%为容量有反应组(37例),ΔCI<15%为容量无反应组(22例)。采用Vigileo-FloTrac系统持续监测EEO前后、EIO前后及VE前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I、每搏变异度( 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improved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计算呼吸变异指数(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RVI)。评价EEO、EIO前后CVP、MAP、SVV、CI、RVI的变化在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以ROC曲线分析EEO、EIO中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容量反应性的关系。结果MAP、CI在EEO、EIO及VE干预后的容量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O-ΔSVV、EEO-ΔRVI、EEO-ΔCVP、EIO-ΔSVV及EIO-ΔRVI在容量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EEO-ΔRVI、EIO-ΔRVI均和VE-ΔRVI有相关性(r=0.695,P<0.01;r=-0.489,P<0.01);EEO-ΔCVP和VE-ΔCVP有相关性(r=0.566,P<0.01);EEO-ΔSVV、EIO-ΔSVV均和VE-ΔSVV有相关性(r=0.842,P<0.01;r=-0.727,P<0.01);ROC曲线显示,AUCEEO-ΔSVV=0.890,95%CI:0.792~0.988,且AUCEEO-ΔSVV>AUCEEO-ΔRVI>AUCEIO-ΔSVV>AUCEIO-ΔRVI>AUCEEO-ΔCVP。结论EEO及EIO联合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SVV、RVI的评估价值优于CVP、MAP、CI。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呼气末阻断试验 吸气末阻断试验 呼吸变异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