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急救培训导师团的人员构成情况。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参加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急救培训导师遴选学员为研究对象,学员依序参加导师初选班和强化班,考核合格经综合认证后成为正式导师,收集学员的学历、职称、所属医院及科室等信息;学员为院前急救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分入急诊组,属其他科室的分为非急诊组。结果7期初选班共1 270人参训,经27期强化班后共有1 131人获正式导师资格,440人属于急诊组(38.90%)和691人属于非急诊组(61.10%);其中213人(18.83%)来自三级医院,525人(46.42%)来自二级医院,254人(22.46%)来自专科医院,139人(12.29%)来自社康中心。非急诊组导师中来自内科(15.77%)、外科(10.14%)、儿科(8.11%)、妇产科(7.96%)、五官科(2.62%)、社康中心(20.11%)、医疗辅助科室(24.29%)、行政后勤(11.00%)等不同科室。导师团中护士(64.13%)是培训主力,学士(71.02%)为学历主体,初级(53.18%)和中级(30.47%)为职称主体。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以医务人员为主体建立的社会急救培训导师队伍,具有良好学历背景及人才梯队,其中急诊人有能力且应主导并动员医疗机构不同部门的医护人员参与社会急救技能培训事业。

  • 标签: 社会急救 急救培训 导师团队 构成比 医务人员 急诊科组 非急诊科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急诊科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现状。方法2019年8月1日至4日,在一次全国急诊会议上,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参会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关于急诊CRRT时RCA的开展现状及限制因素方面的数据。结果本次调查通过网络收集问卷407份,答题完整性高达100%;剔除23份存在逻辑错误的答卷,最终共384份问卷纳入分析,问卷有效率为94.35%。共有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会代表参与问卷调查,所在医院以三级甲等为主〔70.31%(270/384)〕。调查结果显示,61.46%(236/384)的急诊科可独立开展CRRT;多数急诊科每月行CRRT少于10例〔52.87%(166/314)〕。在开展CRRT的急诊科中,肝素是被广泛应用且能熟练掌握的抗凝药物〔82.17%(258/314)〕,可熟练应用RCA的急诊科有199家(63.38%);多数急诊科在无禁忌情况下行CRRT时首选肝素抗凝〔49.68%(156/314)〕,其次为局部枸橼酸盐〔25.80%(81/314)〕和低分子肝素〔23.56%(74/314)〕。在可熟练应用RCA的急诊科中,局部枸橼酸抗凝剂以4%枸橼酸钠为主〔68.34%(136/199)〕;RCA抗凝方式多数借鉴肾内科或透析中心方式(29.65%);多数急诊科均可在4 h内调节滤器前血中游离Ca2+达到0.9~1.2 mmol/L目标安全水平〔88.94%(177/199)〕,调节滤器后血中游离Ca2+达到0.2~0.4 mmol/L目标理想抗凝水平〔93.47%(186/199)〕;枸橼酸蓄积〔58.29%(116/199)〕、代谢性碱中毒〔54.77%(109/199)〕和代谢性酸中毒〔37.19%(74/199)〕 是急诊科医生普遍担心发生的并发症。在281家不能应用RCA的急诊科中,费用较肝素高(31.67%)、不会使用或不熟练(21.00%)、枸橼酸来源受限(17.08%)、担心发生并发症(11.74%)等因素限制了RCA的使用。急诊CRRT时常用的置换液以市售成品含钙置换液为主(45.54%);多数情况下急诊CRRT滤器寿命在12~23 h(39.49%)。结论国内急诊CRRT治疗时应用RCA情况仍不理想,对RCA的认识有待提高,需要制定适合我国急诊科CRRT治疗的RCA方案,并加强CRRT治疗培训。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不高或降低以及胸部CT改变等,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对本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近期内已连续6次修订诊疗方案。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或其他新冠肺炎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为集聚发病。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临床以呼吸道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已越来越模糊,各级综合医院陆续面对新冠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挑战。现将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特征,与北京协和医院历年收治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肺病的其他肺部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进行比较,尝试找出其相似及不同之处,为新冠肺炎鉴别提供线索,保证精准诊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收集确诊及排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病例特点并拟定可疑患者急诊发热门诊筛查流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1月26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筛查的有流行病学史及呼吸系统症状或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eal time RT-PCR)结果确诊或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筛查46例患者,其中9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37例为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于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旅居史的比例较高(P<0.05),但两组在年龄、性别、其他流行病学特征及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100%),但该症状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咽痛等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P<0.05),且胸部CT均有肺炎表现。胸部CT正常者中均未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但胸部CT阴性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推荐急诊与发热门诊采取基于流行病学史、胸部CT阳性再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筛查流程以降低漏诊率并提高筛查效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发热 胸部CT
  • 简介:摘要目的从培训角度改进急诊气道管理,探讨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培训模式。方法根据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临床处理原则,结合临床实际流程,设计气道管理培训课程。课程以气道管理的CHANNEL流程为主线,重点讲述人工通气和氧疗技术,快速诱导插管技术。授课过程以临床处理流程为主线,采用实物展示、视频演示和事物联系的方法进行讲解。以自由报名或定向招生开课。课后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急诊气道管理课程学员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国13个城市举办了15场培训,参加学员566名。收到反馈问卷185份,单项课程内容,学员认为较难理解的部分前三位是氧疗(48人,25.9%)、CHANNEL流程讲解与演练(48人,25.9%)、快速诱导插管流程(47人,25.4%)。课后41人(22.2%)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140人(75.7%)部分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4人(2.2%)依然采用原来的工作流程。结论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课程符合目前临床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培训。

  • 标签: 气道管理 培训 岗位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