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静脉采血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31
/ 2

护理风险管理对静脉采血的影响研究

师燕艳

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 云南 弥渡675600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采血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62例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展开分析,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标本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标本合格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静脉采血标本的合格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行。

关键词:静脉采血;护理风险管理;满意度;不良事件

静脉采血的环节多,同时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因素也众多,包括但不限于采血人员的技术、采血流程的规范性、患者的情绪及身体素质等,容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降低采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经实践证实,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减少各类风险因素的发生,应用在静脉采血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不良事件发生[1]。基于此,本研究选择62例静脉采血人员展开分析,进一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需要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62例作为监测对象,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入选标准:符合采血标准,无严重传染性疾病,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展开分析,其中31例纳入对照组,男女人数各有17例、14例,年龄最大指标76岁,最小指标20岁,平均(48.05±6.17)岁。另31例纳入观察组,男女人数各有16例、15例,年龄最大指标75岁,最小指标21岁,平均(48.52±6.21)岁。对比两组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提示研究具有分析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管理措施,即采血前告知采血内容、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采血后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不适症状。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强化护理风险管理:(1)构建小组:在检验科中选择资历深厚、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护理人员构建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小组负责人。组内结合既往经验及相关文献成果,总结静脉采血容易引发的不良事件及诱发原因,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并以此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提前预见各项风险因素进行规避,提高静脉采血的安全性、有效性。(2)强化意识: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定期通过培训、讲座和专家咨询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养成预警思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3)重点防范:基于现有的管理制度,针对静脉采血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采血步骤,及时修正不合理之处;配套执行监督制度,强化采血的质量控制,如采血事项的告知、皮肤的规范消毒、止血带的使用、穿刺点的拇指按压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标本合格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借助自制量表分析,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5.0处理数据,具体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标本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的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标本合格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合格数(n)

合格率(%)

对照组

31

25

80.65

观察组

31

30

96.77

2

4.026

P

0.045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皮肤过敏

穿刺点红肿

晕针/晕血

漏检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1

2

3

1

2

8(25.81)

观察组

31

1

1

0

0

2(6.45)

2

4.292

P

0.038

2.3 两组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

31

82.46±3.14

观察组

31

91.82±5.68

t

31.800

P

<0.05

3 讨论

静脉采血是临床中常见的操作技术,主要用于常规化验、疾病诊断和救治危重患者等环节。但由于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欠缺、器具选择不当、采血技术较差等多因素影响,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甚至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抵触,增加护患纠纷[2]。此外,静脉采血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导致血液标本的合格率降低,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临床漏诊、误诊风险[3]。在此情况下,加强静脉采血的护理管理,规避各项风险因素,提高标本合格率和采血有效性十分重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优质且成熟的管理程序,通过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标本合格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P<0.05;分析原因,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构建小组进行风险因素的分析、识别,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并对风险环节进行重点防范,有利于切实规避各项风险因素,加强采血规范性,提高标本的合格率,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6]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静脉采血的规范性和标本合格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 丁娟,金艳,杜珂. 采血中心集体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管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396-397.

[2] 徐德萍,周嘉燕,杨志霞,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65-167.

[3] 王晓燕,唐可欣. 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21,34(z1):59-60.

[4] 史芳,林琳.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28-2629,2632.

[5] 江艳颜,陈妹.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140-141.

[6] 张晓玲,李文. 护理风险管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中的作用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4):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