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衡水学院组织部 河北衡水 053000
3衡水学院党政办公室 河北衡水053000
摘 要: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出发点,结合合作办学中的管理方式、教育模式的特色,针对现有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问题与挑战,致力于研究探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新理念,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党建 思政工作
1 中外合作办学中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作为武装头脑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任务实现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保障。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手点与突破口是党建工作。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意义在解决国家教育战略中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党建与思政工作是在国家教育方针下开展的,主要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备的环节。
党建与思政工作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党建与思政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党建工作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2.1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与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适应性、创新性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内容应该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又能够与国外高校的教学体系相衔接。然而,由于中外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的差异,党建与思政工作如何兼顾尤为重要。一方面,国外高校的涉及政治、文化、人文思想等教学内容可能与中国的国情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存在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另一方面,国外高校的教学体系可能与中国的高校教学体系存在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整合和融合。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前提下,做到既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又要服务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一方面,适应外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西方天主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就不能适应,过度开放的师生关系在中国儒家思想模式下就可能不恰当;另一方面,由于中外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创新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拓宽思路,潜心研究、敢于实践,走党建与思政工作特色化创新之路。[1]
2.2 全球经济和网络全球化影响,党建与思政工作文化影响。
互联网迅猛发展,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借助互联网或者其他高科技信息渠道,有许多不利于或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文化对学生进行各种渗透和传输。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关键阶段,在多元价值观念影响下,容易受到干扰与迷惑,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变化,造成民族意识淡化,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出现混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遭受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对于中外合作机构中的学生尤为突出。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模式中,学生与专业课教师朝夕相处,免不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对政治信息缺乏敏感度和判断力,很容易在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中对理想信念产生动摇。[2]
2.3 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中外合作办学中要求主要课程由外方教师完成,这必然会有一定数量的外方教师和与外方教师联系紧密的中外教师,国外高校的教师可能对中国的国情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够了解,会有自身对的我国政策的误解,也有可能影响与之接触的中方教师,为了使这些人树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需要进行相应的党建内容的思想培训和引导。
2.4 党建与思政工作进一步加强
党建与思政工作方面,各校都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单很少有专门针对中外合作师生的党建规定。现有大多数学校仍套用其他师生层次党建制度,专门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方面的文件、规程、措施仍需要做针对性的修改和健全,尤其是缺少与不同国家间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与思政工作方面的文件。
3 探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新理念
3.1 教学与党建思政工作结合
中外合作办学中党建与思政工作内容应该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又能够与国外高校的教学体系相衔接。为此,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应保留我国普通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数量和体量,并在思政课程之外加入中国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类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用理论实践结合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譬如把实践课程或志愿者服务的一部分改为红色文化旅游或红色体验课;体育课程以太极拳等带有中国思想文化的传统武术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地了解更多中国文化和政治生态,使学生们有坚定的政治思想抵御外方教学中带来的思想文化侵蚀,为学生们走向外国学习、生活打好政治思想基础。实现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
3.2 师资队伍建设与党建思政工作结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成长经历,这些空间和时间会造成人们对于事物的观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社会体制的不同,外方教师在国外接受的是符合他们国情的思想观点,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文化有较大的差异。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行培训和引导。培训上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交流,让外方教师多了解一些中国积极的文化、思想和社会状态,提高教师对中国的国情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国内高校的合作,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对国外高校的教学体系的了解。外方教师来到中国后,经常组织外方教师参加中国积极友好的活动,带领他们走进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发展,跟他们一起走进中国新疆、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让他们看到中国民族团结的景象,破除原有偏见思想,使他们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成为中国在国外的正面宣传员。
3.3 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学校与师生共建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中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与思政工作机制和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党建工作队伍,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如严格落实各项会议制度、规范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务工作者政治引领、实践锻炼,及时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确师资方面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保证基层工作高质量完成,从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思政工作全面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选树典型,通过党员榜样作用推动学生工作的全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4 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为导向,促进中外合作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丰富党建和思政教育资源,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亮,刘光展.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为例 [J]. 衡水学院学报, 2022, 24 (04): 124-128.
[2]华长慧,徐亚芬. 构建中外合作大学党建工作新模式的探讨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06): 35-37.
基金项目:2024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课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XDJ2024B361)